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高专司法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1-10-20陈凯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9期

陈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高素质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越加重视,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互融性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变革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向,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程的实际应用化程度,还可以为传统的司法课程教育形式增加创新思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意识;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司法专业课程;

引言: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高专司法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科学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达到立德树人和科学培养人才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对自身的思政化教育体系不断的做出了优化和改进,课程思政化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成效做出了显著贡献。

一、高职高专司法课程思政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定位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为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教育侧重点是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目的[1]。对于高职高专司法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司法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互结合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念,进而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司法课程以国家现有的法律条文为基础,通过列举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法律条文下的深层次内涵,同时也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司法课程中的法律常识和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法律常识具有重大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对法律常识的普及和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知法懂法,避免做出影响未来发展的不当举动,还可以成为守护大学生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使其在面对侵权和困境时迅速做出理性正确决定保护自身利益[2]。以大学生找工作情景为例,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这时如果懂得基本法律中的合同法,在大学生工作签约时就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二、高职高专司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贴合实际开展教学设计

对于学生来说,常规式的思政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和形式化,虽然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相对全面,但在实际应用和理解上存在弊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类型的个体,为了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司法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对学生的基础成绩情况做较为深入的了解,然后再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思政课程和司法专业课相关联的信息话题,最后在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融入到司法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中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课堂枯燥氛围,还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事实上,司法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许多的共性特点,司法课程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放在思政课程中仍旧适用,而思政课程中的诸多知识要点在司法课程的实际案例中又多有体现。由此可见,进行思政课程与司法课程的融合具有建设性意义。

(二)建立具有专业性的思政教育团队

在司法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资质及教学理念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经驗来看,思政教师教学经验充足、思政理念全面,但对于专业课知识点的讲解不够规范全面,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正好与之相反。为此,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将专业课和思政课分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专业课的专业性质,也可以完成既定的思政育人教学目标。事实上,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分解教学方式不仅让思政课程成为了形式课堂,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走向,违背了学校原有的思政育人教学目的。为此,改变原有上课形式并在学校建立思政高资质的教学团队组织刻不容缓。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案可以参照以下结构设置,一是教学团队的思政负责人是学院校领导,二是思政教育执行者为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师团体,三是思政教育教师作为院校思政方针的监督评价方队。此外,为了持续性的提高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和专业课思政化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在校内举办专业课思政化教学大赛活动,这种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为教师之间建立沟通平台分享教学经验,还可以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从而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充分融合目标。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加凸现。高职高专院校是社会技术性人才的培训摇篮,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关乎着社会人才的素质发展走向,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学校立德树人教育优势,司法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相互结合为学校的教育方式带来了创新机遇,同时也为社会的教育科学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欢.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 轻工科技, 2020, v.36;No.259(06):182-183+185.

[2] 陈荟洁, 黄海菲.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9, 000(01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