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国门 脚下是国土 心中是祖国
——记崇左凭祥供电局凭祥供电所南网国旗巡线班
2021-10-20易欢胡仁艳
●易欢 胡仁艳
站在中越边境凭祥市凤尾山顶远眺,是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崇左凭祥片区,高塔林立,厂房错落有致,出入境的大型货车在高速路上飞驰,一片繁荣的景象尽收眼底。在陡峭的盘山路上,有一支巡线队伍手持柴刀,开荒前行。苍茫群山间,与他们的蓝色工装同样醒目的,是印在安全帽和臂章上的五星红旗。
这个被当地边民亲切称为“国旗巡线班”的光荣集体,把国旗“顶在头上”“扛在肩头”,作为对脚下这片国土最朴实的情感表达。班组成立47年来,战争年代前线冲锋抢修保电,和平时期跨越雷区建设电网,进入新时代提高供电质量支持边境发展……47年来,国旗巡线班先后有17名退役军人加入,在薪火相传的边关岁月里,一面面国旗,寄托着这群老兵对祖国和边疆最真挚的爱。
坚守
手握钢枪,守卫边疆和平安宁;脱下军装,守护边境万家灯火
1974年,国旗巡线班成立,退役军人张进同成为首任班长。他绣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工具包,在边境巡线时遇到边防官兵,用来辨别身份。从那时起,国旗就成为这支队伍最鲜明的标志。如今,他们依旧保留巡线携带国旗的习惯,在安全帽、臂章上都印着五星红旗的图案。
在国旗巡线班班员心中,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供电线路,还有神圣的国土和亲密的战友。
1983年,傅金荣从驻守凭祥的边防部队退役,回到老家桂林,被安置在水电局工作,生活安逸。
然而,他一直在找机会调回凭祥。他最挂念的,是他的班长金昌平。傅金荣入伍那年,金昌平刚从前线下来,像大哥一样关心他,手把手教他各项技能。一次傅金荣不慎摔倒,右小腿被石块割破,金昌平马上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扎紧他的小腿,背起他就往卫生室跑。就是这样一位好班长,不久后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每年清明,傅金荣都会回到凭祥给老班长和其他战友扫墓。有一次重游故地,看到边境村民为了看上电视,竟然用脚踩单车的方法发电,在微弱的煤油灯下,贫穷如黑夜笼罩着村寨,傅金荣心里很不是滋味。
1992年,边境发展,凭祥电网建设急需人才,傅金荣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带着妻儿回到了边关凭祥,接过班长和战友守边建边的遗愿。
“边关是我摸爬滚打了5年的地方,如果你是军人,你也会理解我这种选择!”同年加入国旗巡线班的,还有从凭祥某部队退役的邓一强。已退休的覃立常,1992年离开驻守凭祥的边防部队时,尽管家人已在老家柳州市给他联系好了工作,可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坚守边关。
起初,凭祥全市只有3条供电线路,必须快速建设匹配经济发展、人民需要的电网。负责拉线架网的班员,一边面临工期的压力,一边面临关乎安危的难题——边境地区遗留了大大小小的雷场、雷区。
困难没有吓到他们,退役军人们主动请缨:“我们是这里的老兵,雷场、雷区情况我们都熟悉,拉线工作让我们先上!”他们和排雷部队一起外出作业,踩着脚印通过麻绳抛线、绕路拉线等方式越过雷区。在异常艰难的岁月,他们带着柴刀开山辟路,背着锅驻扎深山,一去就是几个月,用行动践行誓言:“国旗飘在哪里,电就通到哪里!”
传承
接过国旗,接过的不只是责任和使命,更有对祖国和边疆的挚爱
“这面国旗代表祖国,更代表了我们肩上的责任!”今年71岁的农景春,党龄49年,依旧珍藏着当年巡线时用的工具包,包里存放着他从班长张进同手中接过的那面五星红旗,这面国旗陪伴着农景春的每一次巡线。
巡视边境供电线路经过界碑休息 易欢/摄
历经数十载,国旗鲜艳如初。当这面国旗传到现在时,凭祥电网从当时的3条供电线路增加到了40条,830千米的10千伏线路布满祖国南疆的每个角落。2018年,凭祥建成全国“小康用电示范县”,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凭祥在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利好叠加下,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沿边开放城市第一 。
在凭祥友谊镇礼茶村,切割红木的机械声此起彼伏,红木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大大小小的红木加工厂超过了80家。村支书农贵东将一封承载村民感激之情的信递给国旗巡线班。3轮电网升级改造,让村寨有了充足的电力发展产业,村民不但实现了脱贫还过上了好日子。
在边境线上,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办厂的企业老板,有越南籍的技术工人,有世代扎根边境的村民。每次巡线路过,傅金荣都会操着一口浓浓的桂林口音的普通话,跟迎面而来的人热情地打招呼。有时候回应的是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有时候是地道的本地话……傅金荣总能清楚地记起对方的名字,也能聊上两句家长里短,大家有用电问题也都习惯找他。
“我也要为边境电网建设做一份贡献,付出自己的青春力量!”26岁的林子镇大学毕业后从广东来到凭祥。在党史学习教育分享时,听了25年党龄的傅金荣讲述自己的故事,林子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如今,班组到了第五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班组文化的影响,留在了边疆。
一条路,一辈子。多年的巡线生涯,让国旗巡线班一代代队员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过去“一条路,两排树,到了凭祥没吃住”的荒凉变为一座繁华边城。国旗巡线班不单把根扎在这里,也和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奉献
守护的不单单是边境供电线路,还有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挥洒的这片热土
边境小学是国旗巡线班巡视必经之地,距离边境只有1千米的隘口小学,只有3个学生。几年前,学校的热水炉坏了,学校没有专职的电工,寒冷的冬天,连着大半个月,孩子们没有热水洗碗,也喝不上热开水。这个情况恰巧被国旗巡线班第四代班长温贤文看见,他查明原因后,买好更换的零件,第二天一早就到学校修理。
从此,国旗巡线班成了边境小学的流动电工,每次巡视路过,都要问一问学校的情况。
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国旗巡线班的95后大学生一同出谋划策:水果发电小实验、制作指南针、大气压力实验……多种趣味科学小实验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同时,国旗巡线班的老党员、退役军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孩子们讲革命精神、爱国故事,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崭新世界的大门,更将浓浓爱国情深植孩子们的心里。
边境学校的孩子们大多家庭环境特殊,在弄怀小学有100多个孩子不得不从小寄宿。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更加细微的引导。
巡视边境供电线路经过抵边村寨,与边民打招呼 易欢/摄
党子浩小朋友就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起来。在与国旗巡线班开展的一次运动会上,党子浩和国旗巡线班叔叔默契配合,完成了所有项目。在外打工的党子浩爸爸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幕,难掩幸福的泪水。
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边防部队、民兵组织在边境线上设置封控点,进行全天候24小时值守。由于封控点都是临时设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停电,为保障用电,指定国旗巡线班专门维护。
“虽然封控点就一盏灯、一台空调,用电不多,但绝不能含糊,有了电就能给战士舒服一点的环境。”党龄28年的邓一强这样说道。
47年的默默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每次巡线路过村屯,村民都会热情地招呼他们歇歇脚,下雨了送把伞,天冷了送热茶。这些温暖的回应,正是供电线路维护人员坚守边境的强大动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南疆边陲灯火璀璨,这是国旗巡线班的班员们心中最美的风景。47年来,5代人接力将如毛细血管一般的电力线路铺满祖国南疆,他们犹如烛光,点亮抵边村寨、边境小学、国防哨所、边贸企业……汇聚成一条金色的光带,串联起祖国边境的繁荣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