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2021-10-20张艳君常玉洁张冬冬葛时序王巧玲

陕西中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

张艳君,常玉洁,张冬冬,葛时序,王巧玲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对于本病的病因研究,临床一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目前认为是由综合因素导致的,与现代人饮食结构和生活质量密不可分[1-2]。本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伴黏液脓血便等,经肠镜检查病灶多位于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累及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发病机制复杂多变,病情轻重不等,反复迁延,甚至有癌变的可能,因此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3-4]。临床西医对本病治疗多应用水杨酸、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短期疗效比较客观,但是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极易引起复发,而长期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5]。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整体观念上对各种不同证型进行辨证用药,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治疗疗程短,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6-7]。本研究探讨温针灸与补蔻补虚方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102例,病例纳入标准:①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等症状,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8]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②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9]中对“脾肾阳虚证”的判定;③年龄在18~60岁;④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肠炎如感染性、缺血性等;②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道癌症等;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原发疾病者;④伴有精神、意识障碍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按照抽签法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20~57岁,平均(32.05±5.08)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3.52±1.23)年;病变部位:直肠16例、左半结肠25例,广泛结肠11例;病情程度:轻度24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2.12±5.10)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3.28±1.01)年,病变部位:直肠18例、左半结肠22例、广泛结肠10例;病情程度:轻度22例、中度17例、重度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5-ASA)(国药准字H20103359)每次1 g,每天4次消炎及调理脾胃的药物;注意日常饮食卫生,忌油腻、辛辣、生冷及多纤维食物,饮食宜营养均衡、清淡少油,少食多餐;注重患者情绪心理健康,多鼓励安慰患者,缓解焦虑心情;适当运动锻炼。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以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温针灸取穴中脘、关元、气海、双侧足三里、天枢、阴陵泉,对上述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1.5寸以上的毫针快速刺入,补法得气后留针,准备1 cm长艾条若干,分别穿入穴位上的毫针针柄后点燃,待艾条燃尽拔针。每天1次,6 d为1个周期,间隔1 d,共治疗2个月。中药组方:吴茱萸5 g,肉豆蔻、补骨脂、茯苓、桂枝、干姜、山萸肉、党参各15 g,黄芪、白芍各20 g,五味子、炒白术、大枣、炙甘草各10 g。1剂/d,取汁400 ml,早晚分服,每次200 ml,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肠黏膜组织学评分:采用黏膜组织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Geboes指数)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评价,0级(结构改变):0.0无异常,0.1轻度异常,0.2轻中度弥漫性或多点异常,0.3重度弥漫性或多点异常。1级(慢性炎细胞浸润):1.0不增多,1.1轻度增多,1.2中度增多,1.3明显增加。2级(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2.0不增多,2.1轻度增多,2.2中度增多,2.3明显增加。3级(上皮层中性粒细胞):3.0无,3.1<30%隐窝受累,3.2<50%隐窝受累,3.3>50%隐窝受累。4级(隐窝破坏):4.0无,4.1部分粒细胞浸润,4.2隐窝减少,4.3明确的隐窝破坏。5级(糜烂和溃疡):5.0无,5.1可见上皮细胞附近炎症,5.2点状糜烂,5.3明确的糜烂,5.4溃疡和肉芽组织。

1.3.2 血清炎性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离心取上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

1.3.3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的改善,分别给不同程度的症状进行评分:无腹泻、无脓血便、无腹痛均记0分,腹泻每日少于4次、脓血量少、轻微腹痛或隐痛偶发均为轻度症状记3分,腹泻每日4~6次、脓血便较多、腹痛或胀痛每日发作数次均为中度症状记6分,腹泻每日大于6次、全部脓便或血便、腹部剧痛或绞痛均为重度记9分。

1.3.4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脾肾阳虚”症候特点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分,主要包括久泻不止、滑脱不禁、腹痛腹胀、腰膝酸软四项,每项5分,总分20分,得分越高,证候越严重。

1.3.5 临床疗效:经治疗症状明显改善,2月后复查肠镜观察肠黏膜组织纹理模糊,充血但不出血,黏膜情况大致正常为显效;治疗后症状减轻,复查肠镜下黏膜呈颗粒样,中度接触性出血,存在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复查肠镜下黏膜有自发性出血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Geboes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eboes指数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TNF-α、IL-10、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上属于“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有虚实夹杂、反复发作等特点,根据个体症状的差异,中医将本病分为6个主要证型,分别是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症、寒热错杂症、肝郁脾虚症、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症[10]。其中脾肾阳虚型是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这种证型的患者表现为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病情严重的甚至有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细沉。对于本证的治疗,《伤寒论》《证治准绳》中推荐理中汤及四神丸,主要包括党参、干姜、炒白术、甘草、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三七粉等中药材[11]。本研究所用“补蔻补虚方”与上述方内多有重叠,在其基础上去掉生姜、三七,加以茯苓、桂枝、黄芪、山萸肉、大枣、白芍几味,更助其健脾补虚、温阳止泻之效。除了内服中药,另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如附桂理中丸、固本益肠片等,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药物组成与中药汤剂比较还是较为单薄,因此对于脾胃虚寒、腹痛便溏等证的疗效也稍显不足[12-13]。王志斌等[14]研究拟清肠温中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组方内含有黄连、炮姜、苦参、三七、炙甘草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黏膜病变Baron分级、改良Mayo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说明中药方剂在本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临床上应用于本病的中药方剂类型多样,但用药规律整体基本遵循疾病证型,本病以脾虚为本,在久病累及肝肾,内中空虚,血瘀湿热,因此组方中多包括清热燥湿、健脾温阳之药,如白术、党参、黄芪等。中医特色疗法除了口服之外还可通过针灸施治,温针灸在《针灸大成》中被提到说:“以香白芷为圆饼,置于针上,以艾灸之,多有奏效。”此方法将针灸与熏艾相结合,刺激机体特定穴位,先以毫针刺入穴位,待其得气后留针,同时在针柄上放置艾绒、艾条、艾柱、艾团等,从下端点燃施灸,便可奏效。温针灸通过疏散热力进入人体,起到温经散寒、补益气血、化瘀止痛的作用[15-16]。

研究组所用补蔻补虚方中含有肉豆蔻、补骨脂、白芍等十余味中药,其中肉豆蔻生长于热带地区,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多有种植,其性温,归于大肠经、胃经、脾经,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效;补骨脂归于肾经、脾经,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之效;茯苓则生于气候凉爽干燥之地,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桂枝多栽培于沙土及斜坡山地,具有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之效;干姜归于脾经、胃经、肾经,属于温里药,具有温阳回中、通脉散寒、燥湿消痰之效;黄芪具有除湿利尿、益气固表、托毒排脓之效;吴茱萸用于助阳止泻,具有止痛散寒、止呕降逆之功效;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五味子生于山坡杂木林下,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效;炒白术燥湿利水、健脾益气;大枣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党参适用于脾肺虚弱、纳差便溏、溃疡贫血者,起补气生津、益脾助气等功效;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之证,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效。联合温针灸共同施治,内服与外治共奏健脾温阳之效[17]。

本研究将中药内服与温针灸联合治疗用于研究组患者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肠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血清炎性因子、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温针灸取穴中脘、关元、气海、双侧足三里、天枢、阴陵泉,可打通三焦脉络,疏通相关枢纽,补充气血,调节全身任督之气,散寒生热。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肉豆蔻成分中含有肉豆蔻醚、挥发油、黄樟醚,有止泻抗炎、抗癌、抗菌等作用;补骨脂含白芷素、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抑菌、杀虫及激素作用;茯苓含有三萜羧酸、多聚糖,其中多糖成分经提取含量高达75%,经化学实验后,可生成一种新的成分茯苓次聚糖,可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药理实验表明茯苓具有利尿、抗菌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降血糖、减少胃酸分泌、预防胃溃疡等作用[18]。桂枝成分中主要含有桂皮醛,具有解热、镇痛、镇静及抗惊厥作用,还可抗菌、抗病毒,在循环系统中可增加心肌血流量,提高心肌细胞的营养性。动物试验表明,干姜水煎液及浸膏有健胃、止呕、抗菌作用,其成分中的挥发油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还有止吐、增强离体肠收缩等作用;黄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其成分中主要含有黄芪甲苷、三萜皂苷、黄酮及多糖等成分,对核酸代谢有促进作用,另外也有抗氧化、病毒、癌细胞的作用,可以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吴茱萸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含挥发油,吴茱萸烯含量达30%,可以减少肠内积气,抑制肠内菌群异常发酵。通过抑制胃肠蠕动起到解痉、止吐的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抗胃溃疡的作用。山萸肉含有多种糖甙等成分,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抗炎、降血糖、抗菌、利尿等药理作用;五味子果实中经提取,有多种木脂素和挥发油成分,有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对于胃液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可以保护肝脏,对金黄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9]。炒白术可促进肠胃蠕动,还能抗胃溃疡,此外,还有保肝、抗菌等药理作用;大枣含有机酸、生物碱、维生素C,有护肝、增强肌力、抗变态反应、抗疲劳、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白芍可解热降温、镇静催眠;党参可抗胃黏膜损伤,在有关动物试验中,其有效成分提取物能溶于水的部分可以有效抵抗大鼠胃黏膜损伤,研究认为,其对胃酸、胃蛋白酶等胃黏膜损伤因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也是其本身起到抗溃疡作用的机制之一[20]。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的水煎液具有有效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另外,与党参、炒白术、黄芪、配伍可起到补益脾气之功效。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数量有限,忽略了患者之间的体质差异,今后仍需扩大样本量,减少个体差异。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针灸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