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
2021-10-20李玉怀林喜梅
李玉怀,林喜梅
阳江市人民医院显微外科 (广东阳江 529500)
四肢创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肢体损伤后易出现组织缺损,致使骨骼、神经、血管及肌腱等暴露在外,临床主要采用游离皮瓣术治疗该病患者。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较长、直径较粗、皮瓣面积大、切取容易等优势,逐步被临床选定为首选自体移植材料,但术后极易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导致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正常生活[1-2]。本研究探讨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0~77岁,平均(39.98±8.42)岁。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1~78岁,平均(62.14±5.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适当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1)皮瓣按摩法:术后2 h 清理干净皮瓣,然后使用无菌止血钳夹取乙醇棉球,顺着血管蒂走向往复按摩(起点为皮瓣远端),按摩深度为3~5 mm,15 min/次, 2次按摩间隔2 h,直到术后3 d。(2)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忧虑过度可致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继而造成血管痉挛,影响预后恢复,和患者多沟通,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慰,使其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其治疗信心;环境护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适宜,尽可能减少陪护人员的走动与探视频率,维持病房内的舒适和清洁;疼痛护理,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予以止疼类药物口服,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止痛[3-4];体位护理,术后应对患肢制动,嘱患者必须卧床7~10 d,在屈髋位抬高患肢(高出心脏10~20 cm),以便促进静脉回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褥疮;营养护理,术后引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以提升其代谢能力与抗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术后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可能多喝水(每天应多于2 500 ml),以便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风险;其他护理,详细记录术后药物的用量与次数,并密切观察皮瓣的质地、颜色及温度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进行处理[5-6]。
1.3 观察指标
(1)静脉血管危象:毛细血管充盈且其速度变快,皮瓣色泽偏红,为一级(静脉血栓形成的前兆);皮瓣呈现暗红色斑块,为二级(静脉血栓已经形成);皮瓣暗红色斑块范围增大,皮纹变浅,皮温下降,存在肿胀现象,为三级;皮瓣肿胀严重,颜色发黑,皮纹及皮温消失,且皮瓣发绀或坏死,为四级。(2)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7个下肢评定项目,满分为34分,评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价,共包括l0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72 h 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术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前 出院时 术前 出院时观察组 40 19.81±3.12 28.21±5.36 53.28±11.41 81.89±13.59对照组 40 19.11±4.26 22.31±4.35 54.15±10.11 70.68±12.21 t 0.8384 5.4055 0.3609 3.8807 P 0.4044 0.0000 0.7191 0.0002
3 讨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多适用于下肢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中比较多见的自体移植手术之一。静脉血管危象为该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出现在术后72 h 之内。静脉血管危象的发生机制为,皮瓣内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血液堆积在皮瓣内的小静脉与毛细血管中,进而导致静脉血栓出现,从而造成皮瓣血管出现障碍或坏死。静脉血管危象的出现和术后长期卧床、精神心理、环境、营养障碍及术后疼痛等因素相关,不但可导致手术失败,提升再次手术的风险,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进而影响其生命质量[7-8]。
皮瓣按摩法具有操作便利、无创、可往复操作等优势,能够加快皮下组织的气血运动,加强皮下局部细胞的抗病能力,提升皮瓣血流速度,推进淋巴液、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且可加快水肿消散速度,改善患者的血管痉挛与疼痛症状。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方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实行预见性护理,通过医护人员、医患之间积极的协作和沟通,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9-10]。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应激反应;环境护理能够减少外界刺激,特别是确保了皮瓣温度对降低血管危象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疼痛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指数,减少血管收缩痉挛风险;体位护理可明显促进静脉回流,增快皮瓣的血液循环;营养护理能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升抗病能力[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2 h 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玉敏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应用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