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施”与“思”
2021-10-19梁淑芬
梁淑芬
《分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等知识。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打通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意义的关系。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有更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本课采用了“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交流预习导航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提前接触新素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反思的精神。课前我设置了预习单让学生通过预习单指引进行前置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完成尝试性练习。教师通过预习单反馈情况提前摸清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针对学生的提出的疑问,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上课开始,先组织学生交流预习导航,每位同学需要在小组内说说“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小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建立自习的一般思路和模型,同时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我,擦出更多思维的火花。
二、导学
在导学环节我遵循“凡是学生能自主学会的老师不教,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的老师不教或少教,老师的导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困惑、疑难问题介入导学”的原则进行导学。本环节是以学生的问题为主线,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再择机导学解决重点难点。我先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对学习素材的理解,给时间同学们进行“共学”即全班学习,学生针对小组代表的讲演提出自己的困惑,如“为什么要用?”“为什么分子要×3,而分母不乘3?”“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到底该是怎样计算?”等。此时,教师择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记录。接着让学生们针对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展示汇报,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在择机切入导学,如:“为什么分子乘3,分母不变?”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同学的讲解表示不清楚不明白,此时我再与学生回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结合教材计算的过程与学生进行导学和切磋。最后进行本环节的小结,板演计算过程,整理方法。
三、反馈
反馈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好机会,此环节我以学生的前置性练习为切入口,展示学生的错误做法,让学生评议“哪位同学能评一评这位同学的做法?”通过课前的“自学”和导学环节的“互学”,同学们都纷纷發表自己的想法,并给这位同学提出的建议。接着再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针对性和层次性练习进行巩固,然后再进行小组互评和师生共评,这也是二次导学的好机会,教师要善捕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进行强化和突破。
四、归纳积累
“非线性”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留给学生进行归纳积累,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写“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帮助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关键的地方并总结方法;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回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藏着分数加法的知识,我们在研究新知的时候,要发散思维,善于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包括本课知识的巩固和下节课内容的预习,合理高效布置课后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效性。本科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完成书本第6页1、2小题;二是根据预习单指引,预习下节课内容。
本节课我顺利施行了所有教学预设,基本实现了教学预想。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出结果,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经历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运算能力、质疑能力、归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我认为本节课仍有可以提改进的地方,一是在导学环节,学生在进行小组互学和全班共学,交流探讨“为什么分子乘3,分母不变?”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择机切入导学,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结合教材提供的图形,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二是在反馈环节,练习的设计可以稍微多加一两道拓展题,增加难度系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