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1-10-19申雅婷

河北画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护理

申雅婷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自2015年国务院肯定“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后,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创业素质、创业精神的培养。近几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积极改革,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得到提升。目前,我国整个护理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创新创业培养上也处于初级阶段,这便出现明显的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对于高职护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仍需继续探讨。

一、课程思政下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一)满足社会及医护行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内首个护理发展宣言——《护理高质量发展宣言》在首届亚洲护理论坛的开幕式上发布。我国护理事业将迎来重大利好发展机遇。在世卫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全球护士人数为2790万。2018年,全球护士缺口达590万,并且分布不均。根据世卫组织预测,如果全球各国均不采取任何行动,2030年时,全球护士人员的缺口将会高达460万人。近年来,我国护理队伍逐渐状大,护士数量较快的速度增加,较2018年,2019年的护士的数量增加了约35万。总体来说,我国整个护理事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我国仍然面临严重失调医护比例,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医护比例在一直在1:1以下,与土耳其、巴西等国家一样,而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护比例甚至在1:4之上;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医护比更是高达1:6以上。2003年为1:0.68(1952年为1:2.28)。2015年应达到医生:护士=1:1,每千人口医护人员均为1.5,则护士人数应为232.3万,应净增103.6万。但在2021年,我国护士短缺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也并未达到2005—2010年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国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护士老年化比例也越来越严重,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医院护士比严重不足,只能进行了各地援助医疗队以及志愿者服务。

目前,国外一些有着完善的护理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也有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成熟创新创业体系,包括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美容护理、慢性病护理等,在互联网+时代下,护理范围也在继续扩大。培养护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显著扩展人才的就业范围,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数量和能力上的需求。

(二)满足卫生类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跟社会对专业、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

二、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出并被高校作为重点工作以来,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虽然有越来越多高职护生得益于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但其实际效果距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预期仍有较大的距离。

(一)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教师作为设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只有学校、教师意识到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确保这一教育能够被有效、全面的普及下去。就目前来看,在护理创新创业上,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人员非常缺乏,师资队伍缺乏经验,参与进修、实践的机会不多,实践深度不够,师资队伍是护理人才创新创业实践上的导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来挖掘护理人才潜力,帮助其拓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并可以对护理人才的作品提供科学指导。

(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参与度不够

很多学生在选择了高职护理专业时就已经认定自己只能“走”护理工作的道路,大多高职护生对创业大多缺乏正确认知,无论是政策了解度、创业看法,认识上都存在偏颇,存在大部分高职护生没有参与相关比赛的实践经历,与之矛盾的是,大多数高职护生知晓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形式,但却很少愿意主动尝试。并且很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积极性都比较低,这一情况在源头上削弱了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护生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不利于后续高职护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护理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多采用“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创业比例并不高,相较而言,尽管男护生数量不多,但其创业比例显著高于女护生。总体来看,高职护理人才创业意识薄弱,在校期间,也多忙于学业,对于护理创新创业内容的了解度也不够,同时,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在毕业后到医院寻求一份稳定工作,多数家庭无法承担创业资金风险,影响了人才的创业主动性。

(三)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感不够

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们的职责,也需要社会机构、社会企业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表述他们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为护理人才提供实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方向。但就其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社会力量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培育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方面的责任感,从而阻碍了当下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三、高职护理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学校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增强高职护生心理建设,提高思想站位,提升临床技能。其一增设适合高职护生的心理咨询部门。高职护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较大心理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尽早对高职护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提高高职护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职院校可依托校内心理咨询中心,在护理系设置量身打造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咨询室,具有心理咨询师资历的护理系专业教师可以从更为专业的角度为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求职、工作等方面进行排解。其二提升高职护生临床技能。临床技能的能够增强高职护生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认同感,基于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以实训课程纠正学生中的“本本主义”。此外,学校可以开设或扩大实践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校内实践平台。此外,学校应重视校企合作,学生定期到医院的见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适当进行就业指导,引导护生对护理职业有更全面的认知,以便促进护生获得高度职业认同感。

(二)教师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在优化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时,教师、学校就应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对专创融合的重视、关注度。

首先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应该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可以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相互分享,是各自了解各自的特点。创新创业教师可以利用双创教育具有的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创教育涵盖经济学、护理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培养方案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懂得如何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在培养学生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等综合素质。其次,专业教师可以共同参与到构建具备更强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素材中来,弥补以往创新创业教材与学生专业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中传递的知识、技巧,确保专创融合课程教育开展的效果。

(三)学生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受众,只有在确保学生能接受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这一课程教育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首先,教师们可以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出发,拓宽高职护理专业这一教育的载体,巧用更多学生们喜欢的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凭借这些平台为学生呈现更丰富、有趣的创新创业信息、创新创业知识,突破传统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限性,借此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这一知识的兴趣,收获更好的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同时,为学生营造更具创新创业意蕴的校园氛围,借此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热忱,提高学生对这一课程教育的接受程度。

(四)社会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在学校、教师、学生角度优化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优化高职护理专业这一内容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只有让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高职学校护理教育中来,才能在源头上确保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与未来社会相匹配,进而收获更好的教育指导效果。

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优势,科学地开展各类型校企联合活动,以此让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化其三者间的关系,为后续高职学校开展基于护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提供素材。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实践自身专业知识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到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以此帮助学生们的专业进一步成长。其次,学校也应进一步深化与社会企业、机构之间的协同,发挥双方各自在行业中的优势,让更多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企业护理人才相互沟通和交融,继而推进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中打造“双师型”教育团队的目标,同时也借此为后续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人力、物力资源,以收获更好的高职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四、结语

培养护理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其思维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对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通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注重创业性、创新性。通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坚持创新为本,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护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