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中国
2021-10-19
72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们很庆幸生在红旗下,赶上了好时代。
我家翻身过上新生活
“新中国使我家驱散乌云见太阳”
李锦元,出生于1949年10月,是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的一名农民。“我生在泥河镇余桥村(今泥河社区),我的父亲是个木匠,新中国成立后,家里的日子有了明显改善。后来父亲病故,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垮了下来,我不得不回乡务农。因我读过书,回到家乡很受大队干部和社员们的欢迎,不久,就担任生产队会计。自此,家里生活有所好转。幸亏我出生在新中国,要是在旧社会,家里哪有翻身之日啊!”
“新中国使我家有了自己的耕地”
崔芳华,1949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的一个小山村。“我是蒙古族人,当我来到这个人世间时,上面已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懂事时,父亲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常对我说,‘小华,你福大命大,赶上好时候了’。原来哥哥1940年出生时,父亲正在给本屯一家地主扛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早忙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直到1947年,家乡解放了,我家分了十几亩耕地,还有一头耕牛,父亲才摆脱了地主的盘剥,和母亲一起春种秋收,日子开始好转起来,起码过春节能吃上用大黄米蒸的黏豆包了。可以说,生在新中国,是俺最大的幸运!”崔芳华说。
“新中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张乐群,是安徽省阜阳县(今属阜阳市)的一名乡村教师。他在回忆录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仿佛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我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我出生后的第二年,美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正如歌里唱到的‘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善战下,打败了当时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联合国军队,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后来历经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雷锋……社会主义事业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我们也一点一点地过上了好日子。”
“新中国让我们从战乱走向安定”
赵正惠,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偏远小县城。母亲告诉她,1949年4月,国民党军队仓皇逃窜,他们轰炸县城,飞机时不时在天空盘旋。24日傍晚,她呱呱落地,这时母亲听到一声炮响,急忙把刚生下来的她裹上被子放在床底下。赵正惠说:“建国初期,国民党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我们恢复生产增加了难度,我亲身经历了买米、买面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的计划经济年代,虽然生活苦了些,但我们已经从战乱中安定下来,过上了有尊严的日子。”
“母亲说我是迎着胜利的曙光降生的”
王忠祥,1949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从一出生就没见过父亲的样子,直到1971年,他22 岁时,党和政府入户走访烈士家庭,才听母亲讲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1949年6月,历时42 天的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为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而在这场战役中,他的父亲壮烈牺牲,没有等到新中国的诞生。三个月后,他们的儿子小忠祥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出生了……“母亲同父亲一起参军,后因怀孕回家待产,父亲牺牲后,要强的母亲隐瞒了父亲为国牺牲的英雄事迹。她说新中国是用无数英烈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为子孙后代赢得了和平。”今年72 岁的王忠祥,回忆起母亲的讲述百感交集,眼里充满了泪水。
上初中时的李锦元
做民兵班长时的崔芳华(右一)
1958年,张乐群光荣地戴上了红领巾,在家乡的田野里,和奶奶、弟弟、妹妹合影留念
生在新中国,赵正惠读上了书
周秀英童年时
“新中国使我成为有福之人”
周秀英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小时候听母亲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像春雷般震撼了世界。“我就在春雷响后的11月出生了,全家人都说这个丫头是个有福之人,生在好时候了。真如家人所说,从童年到现在,我就在祥和、幸福、温暖的祖国母亲怀抱里欢度着每一天。虽然全国经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又要勒紧裤腰带偿还苏联的债务,但我们依然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地经受住了各种贫困的艰难考验,祖国母亲牵着我一起走出困境。”
“新中国使我们父母的脸上常挂笑容”
范醒华,1949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口孜镇。据他回忆,20世纪50年代,大喇叭小广播天天播放《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歌曲,大人们都在争先进、比贡献,胜利的凯歌不断奏响。父母的脸上常带笑容,自己也从捧着煤油灯上学,发展到坐在电灯下写作业,且不断捧回盖着红印章的奖状。直到1966年,他第一次走出家门,看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我由衷地感到生在新中国是多么的幸福。”范醒华说。
1968年,张余局回乡担任中学教师
童年范醒华(左一)
我们有学上有书读
“新中国使我们这个几代人都是文盲的家里,终于出了第一个小学生”
王吉宽,1949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桥头镇。从懂事起,他就伴随着《解放区的天》《社会主义好》的歌声,跟大人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感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氛围。“1958年,爸爸把我送进村小读书,我们这个几代文盲的家里,终于有了第一个小学生。为这事父亲有时候做梦都笑醒了,他说以前读书都是地主家的孩子才有的福利,没想到新中国穷人家的娃也能有学上。”每每说起这些,王吉宽总是满脸的笑容。
“新中国使我躲过了去地主家当长工的苦差”
李金海,1949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那时我家旁边就是村小学,每当早上见到小伙伴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堂时,我心里羡慕极了。9 岁那年,村干部和学校老师说服我的父母,使我实现了上学读书的愿望。一块粗布系上一根布条绳把书包起来,就成了当时的书包了。家里老人讲,‘你算是赶上了好年月了,这要是在过去,你早得去地主家干长工了’。等稍微长大些的时候,我才明白老人的话,是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使穷娃娃有了读书的机会。”
“新中国让我这个放牛娃背上了书包”
张余局,出生在1949年10月,曾是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的一名乡村教师。他说:“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天出生的,8 岁上小学,因为家境贫寒,放学回家后还要放牛,同学们都叫我放牛娃,但我一点也不恼,因为父辈们一天都没上过学。生在新中国,像我这样的放牛娃也能读书,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新中国让我有书读”
宋义芳是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关工委“银杜鹃”指导员。他说:“我生于1949年正月,那时候兄妹多,父母收入低,童年经常得到外婆和舅舅的资助。每到开学总担心学费难筹,不乏暑假卖凉茶、挑沙、推板车的经历,但我依然很庆幸,因为和父辈相比,他们一天书本都没摸过,我至少还有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