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生活点滴——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
2021-10-18郑钦泉
郑钦泉
初中物理为了引导学生们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主要以实验与观察为学习的基础,更多的就是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拉近学生们与心目中物理这种高端学科的距离,启发学生们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初中物理生活化也是新课标下教育体制对师生提出的新的要求,接下来,本文就关于初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实践问题展开讨论。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依据心理学,一个人对于外界信息接收程度的强弱与一个人所处的实际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更应该在情景导入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结合,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们将学到的东西再重新反馈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真正的将知识内化于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时,由于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其概念就比较抽象,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夏季,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四溢的花香引得蜜蜂争相采蜜,花香究竟如何传播;当一滴墨水滴在两杯清水中,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两种情况的混合速度却并不相同……同學们对于这些现象往往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此时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之后以生活中的这些现象进行教学导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向学生们解释其原理,也想学生们传授了知识,学生们也对此印象深刻。
其次,教师应该以生活问题、学生疑惑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时,课本中给出比热容的概念为:定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天气极度炎热的夏季,白天沙滩上的细沙异常灼烫,但大海里的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时分,沙滩上的沙子很快就降下温度,变得凉快,但海里的海水还依旧温热,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中,两种物质的温度却不尽相同?对于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们是否能明确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当无法解释问题时,学生们的心中就有了求知欲,正是这种想要找寻答案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物理知识为内在核心,使得实验内容努力向生活化靠近,增加物理实验的实用性,让物理实验为现实生活服务。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其中有个摩擦起电的小实验,其物理原理为:在不同物质之间,对于物体表面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强有弱,在摩擦的过程中,物体表面的电子会随之转移,之后一个物体表面聚集的正电荷较多,一个物体表面聚集的负电荷较多。又因为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小的实验帮助理解。如:用塑料尺摩擦头发之后,靠近撕碎的小纸屑,碎纸屑便会被吸引;当用塑料梳子梳完头发之后,再用梳子靠近头发丝,头发丝便会跟着梳子一同移动……正是这些贴近生活化的小实验,让学生们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作业练习生活化
学生们的学习一定与这个世界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的时候也应该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因素纳入考量。例如: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路这种方式已经被大量且广泛的应用于很多领域。当超过额定功率时,电路会发动保护措施,自行切断。小刚家里就是这种电路系统,他买了一个插板插在墙面的三孔插座里,之后又将电视机插在插板上,电路自动断电,当直接把电视机插在墙上的插孔里,却正常工作,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当学生们能够解决这类问题时,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会显著提升,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技巧。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