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应用“问题式导学案”的探究
2021-10-18钟璟
钟璟
在新课程标准下,新课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有各式各样的课堂模式的探索探究,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在导学案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出来的一种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导学案——问题式导学案,也逐渐被应用在高中各科的教学中。
一、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问题式导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利用“问题”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而“问题导学”的重点是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由自主学习到协作学习最后逐渐深入地学习,查询信息资料以获取新的知识,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把主动权从老师转移到学生处。学生不能通过老师那里得到相关的知识的解答,只能自行通过沟通交流合作等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寻找到答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说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学生才是作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依据學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学习方案,是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作用于学生的。
二、问题式导学案的设计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生物学知识创设成生活化问题来引导知识的学习。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来学习科学概念、原理和方法。有这些极富生活意义的现实问题的引导,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学科知识。 如“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这个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不下盐炒出来的菜,你喜不喜欢吃?下很多盐炒出来的菜,你能否吃得下?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从而引入对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渗透压)的学习。又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类的知识点,比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DNA的粗提取,等等。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够开展所有的实验活动。所以,可以将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等等都以“问题”展示出来,之后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以“问题导学”的方式来认识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结果,最终取得较好的实验成效。
三、问题式导学案的课堂应用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往往通过问题串导引学生进行学习。围绕上述原则,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维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前后衔接;问题要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例如,我们在讲“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时,问题1:当我们运动时,为什么我们的呼吸会加强?问题2: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问题3: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问题4:体温恒定的原因和产热和散热的途径有哪些?问题5:在炎热的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的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6:体温调节中枢在哪里?参与体温调节的反射弧是怎样构成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开体温调节的各个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由学生生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并通过该实例可以尝试初步归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四、问题式导学案的生成
问题式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关键是利用集体备课的力量,通过上述问题式导学案的设计指导思想与思路,每个学案的编写是由一位主备负责备提出该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设计问题,并且把问题构成问题串以解决核心问题,明确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教学初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主备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这节课核心知识点的把握是否准确,突破核心知识点的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对设计的问题串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判断其合理性、引导性和连贯性。对主备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并对这些问题和对应的解释进行完善和修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生成最终的导学案。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