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文形式”例谈
2021-10-18余晓丹
余晓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提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运用,它把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放在课内完成,改变了阅读只在课外的传统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群文阅读为这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对于阅读量较少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时间内,围绕议题,精选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进行组文,从而提升他们在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抓住主题,有效组文
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结合主题,再提炼一个议题,用“1+X”的方式进行组文,即精选文本组成一组文章,形成主题组文。通过教材主题提炼,教材与课外精选文本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金色花》,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先让学生通过三篇文章谈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随后结合母爱这个话题,以“母性的光辉”作为议题,运用“1+X”方式,进行“组文”。精选了莫言《母親》、肖复兴《母亲》、胡适《我的母亲》。通过文本谈到的母爱,再精选几篇名家笔下的母爱,不仅挖掘出文本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量,把“母性的光辉”这个议题继续延伸到课外,从而对母性的光辉印象更深刻,达到“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二、提炼写作特色,有效组文
在教材中,每篇教材都有其一定的写作特色,为此,可以充分挖掘文本,深入解读,通过写作特点,提炼一个议题,再精选文本进行有效的组文。如学习完《秋天的怀念》后,提炼出“在对比中感悟人性的美好”这个议题,选择文章《良心》《温暖的火墙》《胡记面馆》组成一组文章,让学生在对比中提炼出人物形象和主题。在对比中感悟到人性的美好。这样内容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确立的议题结合教材单元的主题进行提炼,同时要根据具体的学段与学情出发,考虑选文的难度系数,更要结合每个年级的目标而选取文章。
三、整合样式,有效组文
可以确定文学样式中的某个点为议题,散文可以以语言为议题,如以“形散而神不散”为议题,选择一组散文加以分析。如果是景物的,如可选取教材中朱自清《春》,再在课外选取几篇名家们描写春的文章,区分他们的语言特点。如学习诗歌时,以“我为古诗词发声”,让学生成为诗歌的代言人,为诗歌发声。要做到这点,先让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还原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感同身受地传达作品精神。并通过其它诗歌去了解作者的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
四、围绕名著,有效组文
在议题的选择中,可以以人物形象、情节、语言等为议题如:在阅读《骆驼祥子》《简爱》,提炼的议题是“人物的命运原因探讨”,分析祥子与简爱这二个人物形象,找出他们的异同点,从中了解人物命运除了靠自己,更重要的还是跟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关系。自身奋斗固然重要,但当时社会环境和体制,依然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的社会制度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社会个体。通过名著链接组文,可以有效地掌握名著人物的形象特征。名著形象除了不同名著进行对比,还可以同一本名著不同人物对比,在组文中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文段组成一个系列,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其中精髓。
五、体现多元,有效组文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上的主题,提炼出一个议题,组织一个相关的群文阅读活动,进行写作指导。对于这方面的组文,可以体现多元,因为它包含着多种文化。比如在学习心理描写,有位老师这样设计:用“巧用心理描写”为议题,选取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铁凝《哦,香雪》(节选),美国拉克哈《哭泣的树》(节选),文体体式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本,学生的阅读心理得到了多层次地满足。选的文本范围广泛,体现多元,能够最大限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写作指导上,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均可以采用议题方式,再进行组文。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