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育路径研究

2021-10-18肖羽陈文栋

师道·教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传统

肖羽 陈文栋

传承红色品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培养新一代“共和国脊梁”之根基的关键。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不变,如何在日常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地爱国主义情感,在与时俱进中找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优路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觅渡桥小学讲解团”经验分析总结

(一)社会实践:携手当地红色资源,长期合作实现双赢

觅小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针对低、中、高三个年龄阶段分别开展社团活动。不同于以往教师单方面教授课本知识,觅小深挖当地红色资源,同瞿秋白纪念馆、瞿秋白故居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从学生中选拔讲解团成员组织培训,再由学生亲自讲解秋白事迹,让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一个有“有输入,有输出”的内化过程。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可以切实参与爱国主义教育,获得对家国认同更加深入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实践行为塑造爱国意识,并以个人行动感染其他学生。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陆续开展了各类有关挖掘、保护、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工作,方便了学校层面与相关红色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巩固红色资源挖掘工作成果,还有利于将实践过程演变为生动、深刻、更具生命力的红色实践教育课,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易于在其他城市进行推广。

(二)课堂:榜样为例,春风化雨塑造爱国行为与红色品质

小学教育因其受教育主体特殊,更适合教授实际案例而非抽象的理论学习。尤其是中、低年龄段的学生,虽有极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对某一事物有了初步认知后便转而关心新的问题。因此,直接开设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甚至会让学生对思政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觅小抓住“榜样引领”,以瞿秋白为榜样,开发《秋白研究》《我是江南第一燕》两本教材,建立“秋白长廊”线上学习平台,将瞿秋白的精神融于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让瞿秋白的“榜样形象”深植学生内心,在学生潜意识中埋下爱国种子,让学生有榜样、有目标、有信仰。

(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觅小在讲解团成员的培训中融入了大量传统元素,譬如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来诠释瞿秋白于国家危难之际献身革命事业所体现的民族大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染和熏陶下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更加全面的感悟。

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割裂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国深厚的愛国主义传统正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超越时代的生命力。将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的厚重与前人的担当将给予下一代源于血脉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弄清了“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明白“到哪里去”;明白了爱国精神的源远流长,才能理解并坚定走红色道路的意义。

二、关于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一般性建议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加强四史教育,强化国家认同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具体内容也因所处时代不同而变化。须寻根溯源,回顾党史,知悉国家发展历程,方能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强化国家认同。通过总结社会发展规律和经验,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建构新时代话语体系,用贴近生活的话语解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还有利于全社会在文化认同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道路自信,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精神支撑。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爱国行为

中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年轻一代载体,其是否理解与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文化自身能否在未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转化。同时,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深厚历史底蕴也会激发一代代中国人去探索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规律,尝试建立以“仁爱”为原则的优良社会秩序。在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进行学习,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沿着这一路径开展的教学活动将有助于人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解读爱国主义,为小学生的爱国行为塑造提供历史经验,树立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与道路自信,从文化层面为青少年爱国行为外化提供动力。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种方式

1.新媒体技术和多种传播手段与时俱进

爱国主义是一个具有动态特性的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核心主题与实践要求,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又在实践中发展了时代特色。而在如今这个全媒体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方式也须不断创新。

平行于现实生活存在的网络空间是当下表达爱国主义的另一重要场域。目前,自媒体因进入门槛低,且具备网络传媒应有的及时、互动、开放等特性而被大众青睐,可以被用以丰富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达方式。但因其传播内容具有主观性,如若用之不当,则会在无形之中削弱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考虑到作为新生“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网络用户的上网模式,有效利用各类青少年群体普遍接受的媒体平台,针对时事热点及时发声,表明态度,明确立场,批评不当、错误言论,引导正确舆论风气,避免主流价值观非主流化、主流媒体边缘化,使青少年免受不正之风侵蚀。

此外,青少年爱国教育可依托网络媒体平台,融合多种传媒技术,拓展教学边沿。例如,利用全息投影,裸眼3D等先进特效技术制作观影体验甚佳的纪录片,并以此为媒介讲述中国故事。传统课堂便可在纪录片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使教授的理论知识更加具有吸引力。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之中

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虽不直接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但其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情境,同样是是学生塑造个人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学是一个人塑造其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能力尚不成熟,在课堂上对爱国主义教育必要知识的教授也应分阶段递进,以与学生认知水平匹配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因此,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带入培养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可使爱国教育更加有效,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具内涵。

譬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本内容教学,通过线上“云参观”博物院、纪念馆或观看相关纪录片的方式,将教材文字内容可视化,提高教学效率。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讲解“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筚路蓝缕,通过前辈们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真实事迹,向学生们传达科技兴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让学生在其感召下形成对祖国发展的自信。这种方式简单直观,易于推广,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践行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的有效途径。

3.从社会实践入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开展爱国主题的社会实践是针对理解力、认知力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进行行为塑造的一种重要方式。 “仪式感”是爱国主义相关的社会实践所必须营造出的氛围。以集体或具有程序化的实践行为,可增强这一行为的神圣感,以及参与其中的意义性。切忌“走流程,走形式”的实践方式,这样不仅不益于爱国情感的塑造,反而使人感到完成任务般的厌烦,是有害的。去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如同郊游一般帶着零食走马观花了一遍,与衣装肃穆带着鲜花进行细细的品味所营造出的氛围以及给学生造成的印象绝对是不一样的。在社会实践中,学校和家长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的行为表现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带着仪式感进行实践,身边小事亦含爱国心;走形式走流程地去进行,即使表面功夫做的再足,也只是有害无益。

三、总结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高家国认同感,保持国家凝聚力,培养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成功应对世界挑战,坚定四个自信,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的前提条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需要切实的行动,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又在小学教育之中。因此,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以四史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今后的稳固发展有着根本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世虎,张子悦.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逻辑、原则与路径[J].中国青年究,2019(05):24-29.

[2]吴伯奎.何以必需和何以可能——浅析爱国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7):131-133.

[3]吴霞.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