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融入中心 突出实践育人 扎实推进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

2021-10-18雷玉琴罗婷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团县委家乡岗位

雷玉琴 罗婷

2021年,团石柱县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服务家乡,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完成2021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找准切入点,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

团县委积极探索政策、平台、服务“三要素”,通过明确责任分工、注重实践成效、争取各方支持、做好项目融合、拓宽宣传渠道5个方面,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构建组织体系,高站位把牢方向。构建“1+2+N”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组织体系,成立由团县委、县人社局、县教委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柱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确保目标聚焦、重点突出。研究制定《石柱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就实践岗位设置、大学生考核录用、规范化管理等相关事宜进行精细安排,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方向。

加强部门联动,高起点谋划布局。经过充分的调研摸排,结合岗位需求、专业特长、实践意向,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基本原则,面向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发实践岗位200余个,搭建校地合作平台。

注重宣传发动,高效率推动落实。聚焦石柱在外优秀大学生和创业青年群体,全面摸排人才及岗位信息,收集名单400余人。组建在外学子微信群2个,及时掌握大学生返乡时间,以“石柱籍高校学子联盟”“思源计划”等项目为载体,强化在外学子联系服务。

提升硬实力,练好能力提升“基本功”

团县委牢牢把握岗位挖掘、资源对接、思想引领、跟踪培养、成果运用5个关键环节,找准“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团县委统筹,尽心尽力优环境。以“政治引领+实践养成+价值观培育”为培育模式,为党输送具有忠诚政治品格的青年人才。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召开专题学习会、“七一”精神座谈会等10余次,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等各类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30余场。

部门协同,双管齐下强管理。建立“团县委+部门+个人”三级联管机制,采取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工作内容,搭建实践平台。联合组织人事部门召开青年人才座谈会,制定《石柱县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考核细则》,就日常出勤、工作表现、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

崗位练兵,多措并举重提升。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自身建设,强化服务家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督导完成“五个一”学习实践,即开展一次党史学习活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联系一家青少年之家、开展一次基层调研、完成一篇模拟政协提案,帮助大学生从实际工作中感悟基层发展,激发青春动力。

投身主战场,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

团县委切实发挥好“生源地”作用,引导大学生走出舒适区,主动认领任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聚焦“青·调研”,共话家乡巨变。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四史”学习、国情观察、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家乡建设发展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从高校学堂到田间地头,用心用情感受家乡蝶变,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聚焦“青·建言”,共谋家乡发展。开展“我为家乡发展建言”活动,组织引导大学生关心关注石柱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社会参与、文明建设等相关问题,形成模拟政协提案20篇,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青春智慧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聚焦“青·奉献”,共建美好家园。依托学校和“青少年之家”主阵地,开展党史学习、“七彩”课堂、创意手工、儿童绘画、安全自护、科学普及、革命教育等留守儿童暑期关爱服务100余场次,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爱心宣讲12场,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团县委家乡岗位
通海团县委开展“青年之声”团支部授牌活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丰顺开展“青春情暖”困难青少年关爱行动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关于“配合”
奇怪的机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