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生态占位
2021-10-18黎冲森
文 / 本刊记者 黎冲森
汽车生态作为一个由多维度主体搭建起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目前其发展并未成型,汽车企业尚处于积极摸索阶段。但从发展趋势而言,生态占位将成为汽车企业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制高点。
近年来,汽车行业掀起了一股“生态”热。无论整车企业还是汽车供应链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各自的生态,纷纷宣称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或许,生态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新一轮竞合的制高点。
2021年9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所作的判断是:汽车产业由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链式关系”向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核心的“网状生态”转变;高科技企业竞相入局,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型生态初现。同时,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认为,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和ICT造车大军三大势力同台竞技,汽车产业不再是零和博弈和单打独斗,而是共生、共融的生态竞争。
生态竞争或将改变甚至颠覆以往竞争形态和营运思维。这就要求汽车行业企业深刻反省过去惯常的企业和市场运营逻辑。开放、共享的“生态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纵向整合、横向合作,或许是汽车行业企业成功踏上生态化之路的阶梯。
根据前人的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商业生态圈是商业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的价值平台,具有联动性、共赢性和持续性。基于此,我们认为,汽车生态可以理解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建构的具有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共享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价值平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接受《汽车纵横》专访时认为,这个平台或生态应以汽车品牌为中心。
同时,我们认为,目前汽车生态建设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还没有完整、成功的范例可供参考。早在今年2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一次企业内部演讲时说:“汽车行业变革开启了汽车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这或许可以当作对当前汽车生态发展现状的一种真实写照。
抓手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竞争已经由传统研发生产模式向生态圈竞争转变,吉利必须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协同与分享,不断做实做强核心竞争力。”李书福如是说。汽车生态或将成为车企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新抓手。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所说:“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将是平台和生态,而不是单一技术或产品。”
从汽车产业链企业而言,生态构建是其未来的一项重要使命和长期事业,也是其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的一个新支点。
但这并不是否定产品或技术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个新抓手或者说汽车生态的基础是汽车品牌和汽车产品,尤其好的汽车产品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许海东接受《汽车纵横》专访时一直强调造好车对于汽车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从汽车产业链企业而言,生态构建是其未来的一项重要使命和长期事业,也是其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的一个新支点;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而言,它是重塑汽车产业链的新利器,也是有效解决自身“短板”问题的便捷途径。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说:“企业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森林式的生态模式,它有很多独立、多元的公司,有竞争,也有共生、共享和共存的生态模式。这才是一个完整健康的组织生态。”他认为,生态也是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支撑点。
其实,生态有大生态,也有小生态。大生态覆盖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践行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完整的汽车生态圈或者生态体系;它的构建主体通常是一些大型企业。小生态则是以某个企业主体为中心而构建的局部生态圈;它的构建主体通常是一些实力较小的企业。
目前业内对汽车生态的界定并没有统一定论,不同企业有各自的理解。比如,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郑刚认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涵盖生产制造领域、消费领域和消费者的生活领域。而许海东认为,汽车生态主要包括制造生态和使用生态,但最终都是围绕消费者并提升消费者体验。
从目前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实践来看,构建汽车生态的落地“抓手”是成为“链主”。工信部曾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发挥优质企业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链主企业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逐渐具备某一产业上中下游核心凝聚力的企业。田轩认为,这类企业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聚焦主业,是业内龙头企业;二是不断创新,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完成企业迭代升级与蜕变;三是成为产业集群中心,即在产业链条内触角可达到各个产业链节点,集合产业链上各个规模企业的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以己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结构;四是多方资源协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政府、资本、市场和人才等各方资源,并具备科学合理运用能力,可以起到持续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驱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去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和T3出行等首批18家企业,成立“5G汽车生态圈”,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东风汽车、华为等就是这样的“链主”企业。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东风汽车着手构建生态,汇聚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中车、中远海运等数十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多个自动驾驶研发创新平台,打造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地图、V2X等为关键技术、关键资源和支撑能力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同步发展。
2021年9月25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说,华为未来投入方向为联接、算力和低碳三个聚焦点。其中“联接”和“算力”就是顺应技术创新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加速融合的全球发展大势。显然,这个“联接”将助推华为平台化生态发展。2020年11月,华为决议明确提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华为一直在围绕数字平台构建其生态,已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联盟关系。比如去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和T3出行等首批18家企业,成立“5G汽车生态圈”,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链主”企业走的就是横向合作和纵向整合的平台化生态之路。它们将内部资源整合,使之价值最大化,通过对外合作将外部资源链接于自身平台,进而兼而融之地构建起生态。
破界
从目前汽车行业企业构建生态的情况来看,“破界”是其必需手段。
安铁成认为,汽车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汽车与城市、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融合创新成为产业新常态。其实,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的同时,汽车产业也在重构。也就是说,汽车产业边界逐渐被打破,在市场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汽车产业边界又同步在重构,由此由“链主”企业借机构建起新的竞争壁垒——生态。
“破界”通常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跨界协作,二是开放兼容。
在跨界协作方面,“跨界”是近年来汽车行业提到的高频词。伴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AI、芯片、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发展,加之消费者对用车提出了诸多新需求,汽车企业若要打造生态,仅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除了联合上下游企业外,还需要跨界联手业外不同类型的企业,以便补己之短、扬他之长。
现在,几乎所有汽车行业企业或者参与到汽车行业的企业都在这么做。比如,比亚迪与华为、百度、360集团、滴滴出行等跨界合作,以打造智能汽车生态;长城汽车成立了咖啡智能生态联盟,围绕汽车智能化,面向智慧出行服务,计划2022年合作伙伴数量将超过150家,至2025年合作伙伴覆盖健康、旅游、医疗、金融和体育等领域,全面整合跨行业生态资源。长城汽车还推出了咖啡智能众创平台计划,通过跨行业的生态众创,以实现人-车-家-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跨界协作来共建新的汽车产业生态。近年来,腾讯也在深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依托人工智能、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移动支付等底层支撑,与汽车企业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在开放兼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开门造车”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其中造车新势力表现最明显,传统主机厂也在跟进。这是汽车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2021年9月17日,在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说,汽车诞生100多年来发生的大变化之一是,汽车产品从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他说:“过去汽车在行驶期间,除听收音机是一个开放系统外,其他基本是一个封闭系统。随着域控制器、电子控制计算平台和下一步互联网云端连接,汽车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将来可以实现车和车、车和交通基础设施、车和互联网云端、车和人之间的连接。这就使汽车系统走向一个开放系统。”
汽车企业破界打造生态或生态圈,打破了以前直线式地由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固有模式,并通过整合不同领域优质的伙伴资源使生态建设逐步落地。
共生
如果说破界是汽车生态建设的实现手段,那么“共生”便是汽车生态发展的目的。汽车生态的内核是汽车品牌,其周围聚集着各种资源或者说企业主体。而这些资源按不同维度共同组成基于共同目标的生态。其实,这个生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平台。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大生命体,各生命体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成长和相互成就,是一种生死与共的共生性质关系。
而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服务于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链及其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利用,最终达成共生目标。
共生应成为汽车行业企业构建生态的核心理念和运营逻辑。其一,生态内企业主体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手心手背的关系;其二,生态内企业主体之间不是割据割裂的关系,而是协同融合的关系;其三,生态内企业主体之间不是一锤子买卖的关系,而是可持续性共同发展的关系。因此,汽车生态也是一种共赢关系体。
汽车企业打造生态的路途并不平坦,必然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同时要提高运营风险意识,量力而行。
其实,以共生为纽带,汽车生态可以形成不同规模和体系的诸多生态圈,其中以汽车品牌为中心构建成大生态,而各合作伙伴又以自身为中心构建适合各自发展的小生态。大生态套小生态,小生态既合作又相互独立运营,但均以共生、共融的信念和目标有条不紊地维持着大生态体系。
近年来,很多汽车行业企业都在努力构建不同形态的生态,比如打造数字生态平台或者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平台等。而构建的这些大小不一的汽车生态,均为开放式共创、共享平台,其内在逻辑是共生理念。
2021年6月,奇瑞汽车推出首款汽车生态品牌“iCar生态”。根据奇瑞汽车方面的规划,利用阿里云在数据中台、云计算技术、全域营销领域实现全方位跨界赋能,以无界的产品和服务与合作伙伴共创数字生态平台。其目标是,为消费者打造“千人千车”的一站式全场景解决方案。按奇瑞iCar生态总经理鲍思语的说法,iCar生态还将与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层面的产品共创,并在更广义层面与合作伙伴的生态交融,进而实现跨界生态赋能。
在汽车软件开发方面,一些汽车企业推出了SOA开发者平台。其实,它就是一个细分专业领域的汽车生态,以开放性的生态化开发逻辑,让用户、极客、汽车厂商、供应商和其他第三方开发者在此平台上自助开发适合各自的数字化应用,最终实现共创、共赢和共生。
作为ICT企业,华为也在围绕鸿蒙和华为云构建生态。近年来,基于鸿蒙和华为云,华为提出了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相融合的解决方案,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广泛地渗透,与大量整车企业合作,共创不同形态的汽车生态。其实,华为不仅借此在汽车等制造领域构建生态,而且在电力、钢铁、港口、矿山、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渗透,打造不同生态。
无论生态以何种形式呈现,生态体系内的汽车链企业都是共生纽带下的组成单元,彼此构建起命运共同体。
但是,汽车企业打造生态的路途并不平坦,必然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同时要提高运营风险意识,量力而行。同时,汽车生态作为一个由多维度主体搭建起来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目前其发展并未成型,汽车企业尚处于积极摸索阶段。不过从发展趋势而言,生态占位将成为汽车企业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