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1-10-18姜晓娜潘俊杰于亚男田字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66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山东青岛66000

药学实践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酒精性肝细胞

姜晓娜,潘俊杰,于亚男,田字彬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66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山东 青岛 66000)

近年来,我国高血脂、肥胖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呈现上升势头[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非酒精造成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2]。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伴随血清肝功能指标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NAFLD有了新的发展,新型药物逐渐出现,但是,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3]。国内研究表明[4,5],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NAFLD患者,可明显改善血清肝功能,缓解症状,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36±6.42)岁,分级:轻度7例,中度28例,重度7例,合并高脂血症19例、高血压13例、2型糖尿病8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17±7.02)岁,分级:轻度5例,中度29例,重度8例,合并高脂血症20例、高血压11例、2型糖尿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级、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制定的NAFLD》[6]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②25~65岁;③患者近期均未服用保护肝脏类药物;④患者均接受回访,并配合开展工作;⑤本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该项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25岁或>65岁者;②酒精性或者病毒性肝炎患者;③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④不接受回访,或者不能配合临床治疗的患者;⑤基本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开展适量性的体育锻炼和低脂饮食,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040)治疗,用法如下:0.2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山东金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300)治疗,用法如下:1.2 g/次,3次/d。所有患者治疗30 d为一疗程,治疗3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标准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血脂水平;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GGT水平比较

经治疗,两组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血脂(TC、TG、LDL-C)水平不存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Ⅲ、PCⅣ、LN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PCⅢ、PCⅣ、LN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μg/L)

3 讨论

NAFLD是一种非长期饮酒所致,无明显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主要的特征是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已超过病毒性以及酒精性引起的肝病。NAFLD主要包括脂肪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肝硬化三种类型[8]。目前关于NAFLD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尚无明确,较为公认的就是“二次打击”学说,即由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形成。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可引发肝细胞癌[9]。因此,NAFLD及时有效治疗显得尤为必要。现有治疗方法上没有特效药,主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调节血脂、缓解肝功能损伤等。

研究证实[10],硫普罗宁、谷光甘肽片等是近年来可明显缓解NAFLD患者病情,改善肝功能的药物。硫普罗宁是一类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该药物可以结合自由基,进而将自由基清除,另外可以升高肝细胞内线粒体ATP酶的活性,增加肝细胞内线粒体ATP,保护线粒体某些巯基的功能,促进肝糖原的出现,并达到抑制脂质代谢的目的,最终改善肝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修复肝细胞以及再生;其次参与调节肝细胞中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转化多余的脂肪,将积累在肝脏的三酰甘油清理出去;最后可以把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维持在一定水平,实现抑制肝细胞内脂质的转化。硫普罗宁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病,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势。董晋钢等[11]研究证实,硫普罗宁可明显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ALT、AST、TC、TG水平以及血清PCⅢ、PCⅣ、LN等水平,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谷胱甘肽是一种可中和氧自由基的甘油醛磷酸脱氢酶以及乙二醛酶和磷酸丙糖脱氢酶辅基,通过参与机体内糖、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减少脂质的过氧化和应激作用;另外可有效抑制和中和氧自由基,减少机体产生氧自由基,从而保护肝细胞膜及促进肝功能恢复[12]。刘俊英等[13]研究显示,谷胱甘肽可明显降低纤维化大鼠肝组织RGN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相对表达量,纤维化明显减轻,提示该药物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轻脂肪肝和纤维化程度,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本研究发现经治疗,两组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ALT、AST、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PCⅢ、PCⅣ、LN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同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5]。

综上所述,应用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酒精性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基于氧化应激通路的朱砂肾毒性机理研究及针灸对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