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数字农业的发展报告
2021-10-18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 (313000) 吴 斓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农村部相继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浙江省湖州市相继出台了“产业十条”“渔业十条”等政策,明确支持智慧农业应用,在近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研究中,提出了“打造现代乡村产业数字化先行区的目标”。
1.发展数字农业的基础条件
从基础设施看,目前,全市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和光纤覆盖率均达到100%,100%的行政村家庭具备100M光纤接入能力,98.5%以上行政村的家庭具备1000M光纤接入能力。同时,全面部署覆盖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分类、交通设施等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根据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评价系统填报显示,湖州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出额8.58亿元,同比增长48.86%。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进一步整合,乡村智能化设备的铺设,强有力地支撑了数字农业的建设基础。
从全市发展水平看,在2020年省农博会期间召开的全省数字“三农”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浙江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湖州以90.5%的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值21.7%。在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交流活动中,农业农村部通报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结果,湖州市三县两区全部上榜(全省20个,全国100个),连续两年成为全省、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覆盖的地级市。表明湖州具备最强劲的数字农业先发优势。
2.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1)以示范创建为出发点,构建新载体 以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深化遥感、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数字化牧场2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4个。同时,支持智慧农业示范带动,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主体给予总投资额30%的项目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应用“物联网+”智慧渔业等先进技术和模式的渔业示范园区、美丽渔场数字设施设备提升项目等给予一定补助。
(2)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探索新模式 全市建成综合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2个、水产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9个、示范基地40个。大力推进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全面推进尾水治理智能化监管。在德清县建成全国首个尾水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上,推进吴兴区尾水治理智慧云监管平台、南浔区菱湖镇渔业物联网智慧渔业养殖管理系统、德清县禹越镇渔业尾水治理监管平台等区县、乡镇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确保尾水治理科学管控。
(3)以主体培育为增长点,实现新突破 重点围绕水产、畜禽、茶叶等主导产业,培育了庆渔堂、星光农机、弘鑫水产、安吉味央、南浔温氏等一批较为成熟的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主体;以点带面扩大数字技术应用覆盖面,已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122家,建成池塘内循环养鱼跑道300条。如,庆渔堂入围世界物联网500强企业排行榜,平台注册用户5万余户,渔业物联网监控服务4909户;星光农机是主板上市企业,大力推广跑道鱼养殖模式,在吴兴区、南浔区累计建成4个数字化基地。
(4)以智慧监管为结合点,找准新抓手 全市8042家规模以上主体全部纳入省级合格证管理平台,1531家规模主体实行“一证一码”追溯管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推动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数字化认证,市本级“智慧监管APP”正式投入运行,三县两区全部搭建“智慧监管APP”,率先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如,安吉宋茗基于区块链技术,对白茶种植、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实现可闭环的溯源管理,将茶园视频监控、气象土壤环境、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产品检测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推广应用农资监管与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构建“肥药两制”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体系。全域推广“互联网+执法监管”,全市农业执法人员开通“浙政钉”掌上执法APP帐号,开通率100%,掌上执法检查率保持在98%以上。
3.发展中的问题
总体上看,湖州数字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提升空间。
(1)从规划看,统筹度还不够 数字农业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甚至是乡村治理,牵涉到政法委、网信办、大数据局、经信局等多个部门。目前,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协调推进机构。各区县大多依托阿里、托普、浙大、腾讯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建设,缺乏统筹推进的合力。
(2)从应用看,集成度还不够 数字农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还不够。如,从数字农业全产业链角度看,尚未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数字监管。同时,存在数字应用层级不高的情况,当前农业主体大多以视频监控、大棚卷膜机、物联网等基础性数字化应用为主,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层级数字化技术因投入成本较大,运用范围不广。
(3)从要素看,保障度还不够 数字化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硬件配套、软件服务支持,现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总体上财政资金投入到数字农业建设比例较低。土地、人才等要素缺乏保障,农村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农业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应用,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4.对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需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要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数字资源体系,推动顶层设计,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同时鼓励支持各省(区、市)建设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市、县可以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为单元,在国家级和省级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块数据”,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加快建设湖州市数字乡村云平台,开发具有湖州特色的业务应用系统,推进现有数据资源整合,明确数据权属、开放数据权限、加强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共享数据的相关机制,特别是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农业项目,立项时可明确数据共享义务,验收时亦把数据共享作为前置条件。
(2)要以湖州星光农业旧馆水稻种植模式为蓝本重点围绕智能灌溉、饲料精准投喂、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质量智能追溯监测、农资监管等,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形成一批数字渔业、数字植物工厂等技术支撑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特别是要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予以重点支持,探索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同时,前瞻性探索5G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场景,借鉴京东农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功模式,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要强化重点要素保障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向数字农业发展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产业。加快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继续开展“五未”土地处置、土地全域整治、低效建设用地清退等行动,加大农村用地保障力度。结合实施“两进两回”,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加强数字“三农”信息化人才培训,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