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暴力事件的案例分析

2021-10-18九三学社川师委员会何巧艳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卑感虚幻情结

● 九三学社川师委员会 何巧艳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案例:2020年9月,湖北仙桃某高中突发一起严重刑事案件,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男生因同学间长期的矛盾积怨而选择了在早读期间持刀行凶。事故发生后经医护人员现场确认,两名受伤女学生当场身亡。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通性。优越感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并建立在其生活方式之中。自卑是人类个体不断发展的动因,也是行动的原始决定力量。每一个人从一出生起就处于弱小、卑微、幼稚、依赖和无助的境地,都体验着不同形式、程度各异的自卑。为了消减自卑带来的困扰,不同个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下,采取不同的行动应对。一般而言,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途径,设法克服障碍,最终战胜自卑。然而,当一个人没有勇气面对生活又想摆脱自卑的困顿时,就可能采取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以达成麻醉自己的盲目优越感。当然,这样做非但不能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反而愈演愈烈,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彷徨、退缩的举动。如果个体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侮辱,与生俱来对优越感的追求伴随着的自卑心理会放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妒忌、暴怒、变态等方式呈现出来。

自卑既能摧毁人也能塑造人。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多姿多彩的生活风貌和人格特点。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补偿不当与适当补偿。补偿不当即缺乏或过度补偿。无论缺乏或过度都会引发个体的自卑情结,甚至患上神经症。有自卑情结的人通常会有两种表现,其一不诚实,即面对自己的卑微无能倍感消极,不敢正视现实,极力掩饰并放弃自我改善处境的想法;其二虚幻盲目,即为了摆脱卑微而极力寻求另一种满足,以掩饰其某方面的自卑感,甚至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陶醉于自我虚幻的优越感中,盲目追求个人优越,对自己的缺点克服过犹不及,甚至表现出某些变态的行为举动,这都是自卑导致心理异常的副作用。但是,当一个人面对自身困境时积极寻求适当补偿以追求优越感时,自卑则成为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一位体验积极生活并获得适当补偿的人,即使他的努力进程在某方面受到阻挠,也能另辟蹊径,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在本案例中,持刀行凶的男孩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此阶段的青少年个体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其核心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而避免同一性危机与混乱。“同一性危机”是指一种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职责、自己承担的角色的人格发展异常现象。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突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惑和混乱。然而,该男孩在试图建立自身的同一性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时,由于父母离异、家境一般且性格内向较真等内外因素,再加上同学之间的语言挖苦和行为排挤,他的自我同一性出现危机与混乱,表现为班级同学所评价的:平时就很阴郁,心理上似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事实是这名男孩在追求自身优越感的过程中,其自卑情结没有得到教师积极、正确的心理疏导,也没有被同伴发现并予以支持,更在亲子关系中被父母疏忽而失去即时且稳定的心理适当补偿。为了摆脱家庭、个性、学业、同伴关系中的自卑,为了获得与生俱来对自我优越感的满足,正如报道中呈现的男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幻的游戏成功中掩饰自卑的心理补偿。同时,在虚幻游戏的杀戮中获得盲目的优越感与成就感。进而在现实生活中继续陶醉在自我麻痹的优越感中,放大周围对其的正反评价。“为什么总有人要做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两名被伤害的女孩与男孩发生语言冲突时则更直接地触碰到男孩极力想摆脱的自卑情结,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男孩在其QQ空间中写下:“后事交代完毕,4小时后准备起飞。”手起刀落、血溅当场,在虚幻的迷醉与现实的失落中过度补偿,换来刻骨铭心的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救赎。

青少年的世界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们的问题行为是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应。个人的自我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世界息息相关。为了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在追求优越感的自我发展途中、克服自卑、形成健康的人格,我们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势利导地对他们提供适当心理补偿支持。

1.在兴趣中增强青少年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心理功能发展中的最大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他们创设平等融洽的团队氛围,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志趣,让他们享受合作的快乐,彼此形成积极的社会旨趣、社会情感,增强同伴合作的勇气、温暖和信心。

2.在交流中理解青春期心理需求。如果青少年对未来心怀畏惧并因此受到告诫批评,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情结,使其更焦虑混乱,导致教育者欲催向前,他们愈往后退缩。因此,家长与教育者需细致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营建包容、支持、坚定的谈话氛围予以疏导、沟通交流。通过尊重、信任、理解和鼓励去引导、帮助青少年应对自身成长的各种问题,探索增进自己及他人幸福感的答案。

3.引导青少年客观对待自己的自卑情结。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卑感。适度自卑能激励个体以强大的动力去战胜自我并超越自我,从而争取更大的成功。如果压抑自卑而不能积极地宣泄释放,那么累积的自卑情结会变成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礁,可能会因为一根稻草而毁灭性爆发。因此,教育者需要读懂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动机与目的,警惕潜在的自卑现象,鼓励他们认识并接纳自己、他人与世界的不完美,促进学生良好社会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此类校园事件并不单单是青少年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尤其家长与教育者亟待反思的问题。家长除了对孩子衣食住行的呵护外,必须将心比心地关注关怀孩子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日常生活学习动向;去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尊重、平等、智慧的高级合伙人身份聚焦变化,予以积极、有效、温暖、包容而坚定的对话和支持。同时,学校教师需采用移情与共情的心理建设策略,防患于未然,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个性、学业、家庭等衍生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搭建安全、畅通、互相理解的有效沟通平台,及时对潜在或显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干预与教育。当然,在监控全覆盖的学校校园中,需依法有效地对各级各类校园安全事故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在校园内生活学习的主体权益,护航每一个人在克服自卑中获取适当补偿,让自卑转化为每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猜你喜欢

自卑感虚幻情结
雨中(外二首)
流年似水
春天越来越虚幻
毛绒情结
告别“GDP情结”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文艺范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任何不能让你赚到钱的文艺情结,都是黄赌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