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有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1-10-16

清风 2021年19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科技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近日,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李勇(以下简称“李”)对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推动科技创新的要素包括理性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科研结构的构建,重视长远规划,重视制度的引导,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市场主体的实践创新能力等。而各地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重视人才、践行创新等方面,要牢牢地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领导干部要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施政能力

记:据悉,您目前正在参加一个科技知识方面的培训班。此类培训班对党员干部有哪些启示意义?

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当前中国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和科技围堵,纵观世界发展,方式一般有三:一是商业扩展,如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二是充分挖掘未开发地区潜力,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创新驱动,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如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通过参加科技知识方面培训,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推动科技自立自強的时代内涵,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和强大政治优势;二是进一步找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做出了“四个需要”和“四个面向”的重大论断,参加科技培训,有利于找准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趋势,增强高水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科技创新实践案例,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如何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落细落实落到位。

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人所共知,能否请您进一步予以分析?

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逐渐式微,往往会遇到发展瓶颈,再要取得跨越性发展难度较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有必要总结中外历史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制约科技发展的症结,剖析促进科技发展的各个要素,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主体,在创新生态中占据主导地位,既是研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是重要创新活动的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在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我认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熟知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才能真正结合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充分调动当地企业科技创新的事业心,才能真正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施政措施。

领导干部要有强化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

记:您认为影响科技创新的基础性要素有哪些?这对领导干部有哪些方面的启迪?

李:纵观古今中外科技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归纳总结出科技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影响科技创新的一些基本要素,领导干部应从中认识到学习、掌握科技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要重视理性宽容自由精神的培养。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和创造需要有一个理性、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人们普遍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推崇科学法则和科学方法;思想行为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职业的选择多样化且受到同等尊重;社会可以容忍适度的冒险和创新,既赞美成功也宽容失败。理性宽容自由的社会环境是绝大多数人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造创新的社会基石,这也正是人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迅猛发展的关键原因。

二是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科研结构的构建。重视基础研究是现代掌握前沿科技国家的共同特点。为保证更多的基础研究得以进行,国家应积极为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资金,并采取政策减少对科学家的政策,由其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此外,一个国家科技的腾飞还离不开种类齐全、数量繁多的研发机构,特别是一些非营利性研究机构。

三是要重视长远规划。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坚定发展科技的决心和长远战略规划的支撑。比如,爱沙尼亚是一个人口只有130万的欧洲小国,1991年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爱沙尼亚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致力于三件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科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现在,仅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科技经贸园区,就聚集着150多家科技创业企业,为爱沙尼亚贡献着高额税收和大量新技术。爱沙尼亚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已经翻身成为科技信息大国,5G网络、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网络政府、电子报税等各方面的数字化都处于世界领先,还孕育出了Skype、Hotmail等高科技企业,成为高度数字化的国家。

记: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有很多,领导干部重视制度的引导、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李:这是肯定的。领导干部重视制度的引导、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制定地方规章制度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都必须有这方面的深刻认识,并将之付诸实践。这些方面,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适当借鉴,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领导干部要重视制度的引导。科技创新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运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科技创新及创新企业利益,激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如知识产权在美国受到宪法保护,该国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专利法,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发明创新的积极性。其中1980年通过的《拜杜法案》是美国科技发展史上一部最具影响力和激励性的法律,它通过对大学科技成果权属进行改革,明确了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大学以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能,满足了发明人的利益诉求,奠定了美国在随后四十多年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科技优势地位。

领导干部要重视人才和市场主体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是创新之源、发展之基。一切创新的动力,都源于人才的活力。世界上任何一个科技创新高地,都是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既应是研发活动的最大投入者,也应是重要创新活动的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市场主体对研发创新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实践,直接推动越来越多的重要创新由企业研发机构来完成,使研发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和转化率也在日益提高。

新时代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怎样发力

记:企业界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您认为领导干部该如何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李: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既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更要注重从全局性和系统性出发,全面协同推进;既要立足当前、解燃眉之急,更要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改革韧性,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领导干部都要善于着力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

一方面,要立足当前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通过完善各类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功能,培育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已有技术的集成创新。

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瞄准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高标准组建企业创新研究室、企业研究中心,特别是要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在欠缺足够科研条件的地区,政府可以积极创建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產学研用互通。同时可以通过“揭榜挂帅”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清单,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攻关,持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力争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占得先机。在鼓励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尽可能为小企业提供支持,使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维持和发展。

领导干部还要高度重视并善于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创新人才、一流科研成果产生的前提。应切实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科技创新的价值、市场价值和创新者的人力资本价值都能得以充分体现。大力提倡科学上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逐步形成鼓励研究开发上的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此外,要从小抓好科普教育,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激发青少年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着力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和自由、理性、宽容的社会文化土壤。

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领导干部还应如何发力?

李: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善于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高校资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校地合作、建立知名高校分校或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研发机构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地依托行业领军企业、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产业协同育人平台、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基地;资助科技企业赴各大院校招揽互联网、工程类等急需紧缺人才,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实习锻炼,支持企业引进人才;通过提高待遇、股权激励,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配套,减轻员工后顾之忧留住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储备一批发展潜力大、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让科技创新和人才驱动同频共振。

领导干部还要高度重视并善于发挥政策的强有力指导作用。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尤其是在基础研究等方面,更应该发挥政府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的作用。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同时,要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到企业不能为、不想为的一些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上去,弥补市场短板,提高创新整体效能。不断创新政策供给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等方式,综合运用标签化匹配、智能化展示等精准推送方式,自动为企业精准匹配政策,优化申报程序,实现“不见面”申报,根据企业条件自动做到符合条件即享受。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科技
市领导会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称职”办公室主任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