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化地区幼儿园园长资格培训优化研究

2021-10-16李文斌

教育界·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优化研究培训

李文斌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怀化地区公办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短板集中在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和调试外部环境三个维度。可通过尝试分层或分阶段培训,保持园长培训的连续性、序列化,重视关键理论的学习,重视培训师资的选择,健全培训结业考核标准等措施,督促并引导园长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园长资格;培训;优化研究

引言

从2010年开始,中国学前教育在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方面有了实质性跨越。从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學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而“一名好的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因此,加强园长培养的研究意义深远。

一、专业素养现状

为深入了解怀化地区公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成长情况,我们曾前往鹤城区、洪江市等地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怀化地区公办园园长目前最大的专业短板是规划幼儿园发展,其次是营造育人文化、调试外部环境,存在无园长证、非学前教育专业等与任职资格不匹配的问题。

二、培训优化策略

(一)各级部门加强统筹,尝试分层或分阶段培训

2019年,袁丽丽总结了国内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不同观点。如王秋绒的三阶段论: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实习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钟祖荣的五阶段论:适应期、熟练期、探索期、成熟期、专家期;郑彩国的四阶段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专家阶段;刘娜的五阶段论:求生存阶段、胜任阶段、职业倦怠阶段、自我更新阶段、专家阶段等。袁丽丽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三阶段论:初任、胜任、专家阶段。和普通教师的成长一样,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也可划分为不同阶段。

园长因其年龄、任职时间、专业发展的不同,其职业发展心态及目标、规划也会不同。为提升园长资格培训实效,培训机构可考虑分年龄、发展阶段进行课程和模式设计。同时,各级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为园长正常参训提供支持。

(二)形成并保持园长培训的连续性、序列化

我国幼儿园园长培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连续性差,一方面表现为入职前—入职—在职三个阶段的培训不连续,另一方面表现为培训项目结束后的持续支持不足。美国相关组织者认为,一次性的短期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只有连续性的集中会议和序列性的研讨会议,才能保证培训的成效。

为保证园长资格培训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强督导,培训承办部门需保持课程设置、项目的连续性和序列化。一方面,要避免课程的无序和随意性,另一方面,督促园长主动将所学融入训后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让专业成长贯穿始终。

袁丽丽指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不同教龄的园长,以及处于不同幼儿园等级和性质的园长在初任阶段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规划发展、文化建设以及园长职业规划问题;在胜任阶段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园长自身问题,该阶段园长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发展幼儿园办园特色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在专家阶段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是研究能力和凝练办园思想的能力。训前,我们可进行参训园长专业发展阶段的预判,并实施相应阶段的课程计划。为保证项目的连续性,培训机构还可设计园长专业发展的阶段课程计划,分批次分阶段开展培训。

杨秀治、毕硕提出可按照特定逻辑围绕主题设计具体内容,如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一方面设置如幼儿园管理学等基础性课程,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园所规划、课程建设等开展实操性训练。骨干园长培训可以设置幼儿园规划制定、文化建设等专题讲座与研讨。在幼儿园高研培训中则可以设置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科研等课程。

综合杨秀治、袁丽丽等的分析,围绕园长不同发展阶段的样态特征,结合连续性、序列化的要求,我们拟设置园长资格培训课程如下。

1.初任阶段

目标:提升园长作为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的能力,形成园长基本专业素养。

重点:领导保育教育、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调试外部环境、园长职业规划等。

2.胜任阶段

目标:提升园长发展办园特色、开发课程的能力。

重点: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等。

3.专家阶段

目标:提升园长研究能力和凝练办园思想的能力,引导其成长为专家型园长。

重点:教育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科研等。

(三)重视关键理论的学习,明确实践导向

反思我国的教师培训,在学习方法论、科学使用文献资料等方面关注得不够,这可能也是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易出现“听了感动、下去不动”的一个原因。不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不会运用理论资源,就难以因地制宜、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我们的园长培训也要重视关键理论,尤其是方法论的学习,重视实操训练。怀化地区园长培训尤其需重视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调试外部环境等维度关键理论的融入。

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如果能将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践经历建立起很好的联系,就很容易激发他们对实践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形成主体反思意识。从国际校长培训的经验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培训形式和课程设计以及培训各个环节的展开都十分注重与实践的关联性。

因此,培训过程中,专家可多带领学员共同研究真实的方案或案例,围绕学员专业成长正遭遇的问题进行研讨,引领实现问题处理、思路优化。训后,还可依托学习共同体,继续开展成长案例、发展瓶颈的研讨,实现培训与实践结合的延续性。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督导与协调。

(四)重视培训师资的选择

关于园长培训,外力助推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和教研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加强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研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园长培训者和引领者的专业水平也至关重要。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国培办曾于2016年发文,“国培项目”“省培计划”的承办单位要优先聘请往年各项目测评前五名专家、教育部和湖南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授课。原则上省域外专家不少于20%,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60%。

因为经费有限,各个培训机构在聘请专家时无法请来大批一流专家、名园长。于是,其他授课专家的水平将影响培训的整体质量。怀化地区园长资格培训的承办机构要严格师资标准,在训前谨慎挑选最合适的省内外优秀专家、名家,積极与他们沟通授课内容、模式、学员需求;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挑选经验丰富、成果显著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确保园长资格培训的师资结构最优化。

(五)健全培训结业考核标准,发挥好督促功能

香港地区幼儿园园长的申请、审查需要经过严格、规范的程序或机制,在进行园长资格认证时,主要从专业发展需要分析、拟任园长课程以及专业发展资料册来完成。我国内地在各类文件中更多的是强调要对园长进行岗位培训。

为了让园长发展走上专业化之路,我们的园长资格培训也需要规范化、制度化。如可结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完善园长资格及培训合格标准,并规定一定的淘汰率。在培训环节,参考国内外经验设计并用好学员成长资料袋。在培训结束前,对照标准严格考核并淘汰不达标者。同时,给予不合格者继续学习并参加资质考核的补救机会。训后,教育主管部门还可尝试与第三方(即评价机构)建立训后一至三年的园长成长资料袋,并将学员成长情况与年度考核、学习挂钩,让制度发挥一定的评价、筛选和激励效力。

【参考文献】

[1]普及普惠奋力攻坚新跨越 学前教育十年发展收好官[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12/t20201228_507793.html.

[2]洪秀敏、朱文婷、张明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回眸与展望:价值取向、研究范式与核心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20(4).

[3]杨根泗.治园新观念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2(6).

[4]袁丽丽.优秀园长专业成长的样态与特征研究:以J园长培训中心部分参训园长为对象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马慕青.中美幼儿园园长在职培训的比较与思考:以中美两国典型培训项目为例[J].教育探索.2017(2).

[6]孟瑜.不断提高教师教育实践的理性化水平[J].人民教育,2019(21).

[7]刘占兰.专业的园长是保障幼儿园质量的关键: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与园长角色的转变[J].幼儿教育,2015(4).

[8]洪秀敏、王默.香港地区幼儿园园长准入制度的经验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

猜你喜欢

优化研究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与优化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的会计行为优化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