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叠加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16沈哲
沈哲
【摘要】地图叠加方法主要是通过胶片与硫酸纸等相关教学用具来进行图层的叠加,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能够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直观的了解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促使学生地理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叠加;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属于会考科目,在中考成绩中占比较多,使得许多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地图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及变化规律,是传达地理信息的重要媒介。地图承载的信息是学生獲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阅读地图的能力则被视为地理学习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而地图叠加方法则能够有效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有助于学生识别地理要素,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同时可以在读图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地图叠加方法的应用— 位置与分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叠加方法,底图是其中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前提所在,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绘图技巧,而且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主体要素来进行,比如,教师在传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疆域”相关知识时,便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中国的疆域”底图,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我国疆域的海陆与纬度位置。底图绘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框架、临摹等,教师在教授学生绘图技巧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仅得到了培养,绘图能力与空间想象力也在悄然无声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能够对经纬度位置有更清晰的了解,而且在对主图位置进行定位并填充相邻要素时,能够对区域相对位置进行明确,不仅能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对地理位置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进行明确与掌握[1]。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填充中东地区的相邻要素,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该地区的政治地位,同时也能够看到中东地区相邻要素的“二洋、三洲、五海”,通过描绘霍尔木兹海峡分布图从而清晰地明白该地理位置的经济重要性,即石油咽喉所在。在对地图进行叠加时,所运用的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以点定线,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都要准备好“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填充图”底图,然后让学生叠加我国有关铁路的分布示意图,首先对点进行描绘,然后再根据这些点的描绘来确定线,即京哈线;再比如学习京沪线的时候也可以先对主要的城市进行描绘,之后再进行连线,在这一过程里,学生能够对铁线路命名的方式“起讫点所在城市的简称”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更为深刻的掌握。
二、地图叠加方法的应用— 联系与差异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与因果联系,举例来说,印度粮食包括水稻与小麦等,影响粮食分布的地理要素便包括地形的不同、降水的不同以及气温的不同。再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时,学生通常只能够了解空间位置上的分布,却很难理解美国乳畜带与当地气候、位置、城市、人口、工业带分布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方面,教师便可将地图叠加方法应用其中,根据教学进度来依从叠加相关要素度,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对地理位置联系与差异进行掌握与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国的地理差异”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教师可以选择底图为“四大地理区域”,然后对底图进行顺序叠加,其内容包括我国地势相关示意图、地形相关分布图、温度相关划分图、年降水量相关分布图、主要河流相关分布图、温度带相关划分图、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等。再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生掌握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并了解其中的联系与差异,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地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与稠密地区,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首先,教师可以将四张地图进行叠加,四幅地图描述的内容分别是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地形、世界气候以及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将“大洲大洋分布图”作为底图,并将其叠加到“世界人口密度图”上可以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和稠密的地区。把“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依次叠加到“大洲大洋分布图”上,从而引导学生从大洲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分析得出中低纬度的沿海三角洲地区因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口集中,所以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为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险峻的高原高山地区以及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因地形、气候等条件比较极端,所以有较少人口聚集。在“世界人口分布”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将“世界人口密度图”“大洲大洋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等多幅地图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地图的叠加形成地图信息的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叠加,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联系与差异,该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分析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三、地图叠加方法的应用— 环境与发展
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叠加方法处理底图外,专题图层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环境与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教师更应该尽可能多地对专题要素图进行绘制,并进行保存,可以自行绘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绘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与课程主题相应的要素图,使学生进行图层绘制临摹。为了更好地对图层进行管理,教师可以按照分类建立起相应的要素图层库,比如针对人文方面,教师可以将交通图、政区图、人口图、工业地图、农业地图、城市地图等归纳其中;针对自然地图方面,便可以将水文图、气候图、地势图、位置范围图、综合自然图等归纳其中,将其妥善保管后随时抽调使用[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土地资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草地、耕地等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发布的地区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特征展开探讨,在分析耕地类型所占的干湿地区和主要地形区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专题要素图层库来帮助学生进行地图叠加,抽取相应的地形的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干湿地区划分图等,通过叠加地图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结构,比如,耕地主要是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旱地多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而水田多为湿润区等。再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认识地区”中,在对“西亚”进行了解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读图说出西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知道西亚的气候特征和水资源概况,理解并运用地图资料掌握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战乱不断”是西亚地区的真实写照,所以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西亚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外,引导学生分析引发西亚战争的原因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利用地图叠加方法是分析“西亚”内容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用“战争”为问题导向,结合西亚的地理特征,分析引发战争的原因。第一,以“大洲大洋分布图”为底图。分析西亚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也就是“五海三洲之地”,重要的海陆位置使西亚成为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第二,在底图上叠加“西亚气候图”。西亚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因此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少雨,水资源匮乏,因此水资源的争夺成为西亚部分矛盾冲突的导火索。第三,在底图上叠加“世界板块分布图”。西亚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波斯湾具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地质构造,因此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第四,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叠加“西亚宗教分布图”和“西亚人口分布图”分析西亚的人文地理。由于西亚地区不同民族的分布以及居民宗教信仰的不同,致使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不断产生。由此可以概括出西亚战争频繁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重要的地理位置、匮乏的水资源、丰富的石油资源、宗教和民族矛盾。此外,该过程还可以叠加西亚地形图、资源图、农业分布图等辅助教学。在“认识地区”这节课中地图叠加方法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性思维。先将西亚作为一个整体,以“战争”为问题导向,然后将体现西亚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宗教的地图依次叠加到该区域中,从而可以对西亚战争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同时,在叠加过程中,注重培养初中生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能力,比如位置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气候又导致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匮乏又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地图叠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能够对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与认知度进行培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地理素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秋娟.地图叠加与拆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7.
[2]张璐璐.地图叠加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8,(19):32-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