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一堂语文课的“星期一综合症”现象
2021-10-16陈建锋
陈建锋
【摘要】动力定型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二是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针对“星期一综合症”, 采取合理措施: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可以直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结合文体特点,巧用方法,因势利导,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星期一综合症;动力定型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著名的課文《驿路梨花》,它讲述了哀牢山梨花林里小茅屋以及小茅屋主人的故事,展现了少数民族青年美好的心灵,反映了雷锋精神世代传承。这篇课文内容有一个关键点: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弄清了这个问题,本文的主题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读完课文就很容易找到小茅屋的主人。根据以往的经验,以这样的教学思路上课比较顺利,但总觉得缺了一点波澜,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本文情节上的特色:三次悬念,两次误会,层层设疑,紧扣心弦,跌宕起伏。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呢?
突然有一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本文的第十节,原文如下: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细读这节,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那为什么“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的水还“清凉可口”呢?时间久了,水自然会变质,可能是换了水,那是谁换的水呢?带着这样的质疑,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逐渐引出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因此我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工润色,以这个疑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小茅屋的主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平淡无奇的内容一旦赋予挑战性的问题,反而会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同时无疑者需教之有疑,调动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出问题,采用这种质疑的教学方法更能吻合本文情节上的特色,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文情节上的特点。
那是星期一上午的第一堂课,我就以这样的教学思路讲授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然而课上下来出乎我的意料,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似乎不在状态。学生为什么又不在状态呢?自己又不能确切地得出个所以然,当时只是感到很郁闷而又困惑。后来在一次心理培训活动中,我才明白这一个现象叫做“星期一综合症”。
何为“星期一综合症”?通俗地讲是指在放假之后刚刚上班时,许多人不在状态,总出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即是所谓的“星期一综合症”。上班族是如此,学生也是这样,周末结束,一到星期一尤其上午,学生上学迟到的现象增多,许多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读书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人在魂不在。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节课主要是“星期一综合症”在作梗。“质疑”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积极探索。时间长了,水会变质,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为它涉及生活中的常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才有可能发现这个问题,发现了问题,还要敢于质疑,但是在“星期一综合症”下,自然就很少有学生会集中精力去思考了,因此即使同一篇课文,同一种教法,因为上课的时机不同,教学效果也就有差别了。
大人小孩都有“星期一综合症”,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星期一综合症”的呢?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动力定型”有关。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定型后,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提高做事功效。但是,巴甫洛夫又指出如果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例如,一个人有睡午觉的习惯,一旦因为特殊原因,这天他没睡成午觉,他整个下午就会觉得不愉快。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农村中学,从周一到周五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定型”,但是到了双休日,回到家,许多学生尽情玩耍。这时从周一到周五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被破坏了。双休日一过,又要重建被双休日破坏的“动力定型”,这样就会出现新的不适应,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星期一综合症”现象。
对于“星期一综合症”现象,我们语文老师既要见怪不怪,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弱化“星期一综合症”,减少动力定型带来的副作用。
一、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你如果了解了“动力定型”,可能就不会再对“星期一综合症”现象感到大惊小怪,更不会因出现这种现象而一味地归咎于学生,认为是他们的学习态度造成的。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之源,要有的放矢,否则弄巧成拙,甚至南辕北辙。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主因,而是一味地去批评甚至责骂学生,这样反而加重学生的负面情绪,导致问题越来越多。
了解了心理学,有些平时让人头疼的问题能够豁然开朗,相反如果不接触心理学,有些问题可能会越钻越糊涂。教育学离不开心理学,我个人认为,从教的人应该重视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会事半功倍。
二、要善于调节学生的情绪
动力定型的副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它遭到破坏后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所以,星期一尤其上午的语文课,刚进入课堂,我认为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先要调节学生的情绪。
那怎样调节学生的情绪呢?
(一)可以直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
例如,采用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自主训练法”来教会学生控制自己,保持情绪健康。方法是这样的:
1.静坐在凳子上,背部轻轻靠在后面桌上,头摆正,稍稍前倾,两眼正视前方,两手平放在大腿上,两脚与肩同宽,全脚掌落地,脚心紧贴地面。
2.两眼轻轻闭合,慢慢地深呼吸三次,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在两手和大腿边缘部分,然后集中到手心。心里默念:“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两手暖和起来了。”
3.逐渐将意念导向脚心,重复上述动作,脚心也会感到温暖,此时,身体渐渐会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二)结合文体特点,巧用方法
诗中不仅有“画”,还有“乐”,《尚书》有云:“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可以入乐,宋词更是一种配合音乐歌的文学体裁,由此可见,中国的古诗词是与音乐紧密相连、相互依附的。因此,如果星期一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古诗词,那么上课伊始,先播放与所教古诗词内容意境相吻合的优美的音乐,那会一举两得,一是这样的音乐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二是音乐能调剂人的精神,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随着音乐的响起,内心的各种感情细流泛上心来,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就能起到很好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弱化甚至消除“星期一综合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挖掘出其蕴藏的能调节人的情绪的内涵,例如介绍动物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此动物有趣的画面或者视频,生动形象化的内容总能吸引学生好奇的目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可以因势利导,合理安排语文教学内容
“星期一综合症”不可能完全消除,針对此种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周一尽量撇开难的知识点,周一到周五教学内容可以大致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来安排上课。在星期一,语文老师可以多安排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譬如戏剧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调整好学生的情绪,相反,议论文这种逻辑性强、内容较枯燥的文体,如果在这一天讲授,教学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
四、利用好双休日
在布置双休日语文作业时,老师要再三提醒学生双休日可以以休息娱乐为主,但不能彻底放弃学习,应该抽出一定时间用来学习,认真完成语文作业。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吸引学生去做,例如,学生对表演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构思剧本,寻找道具,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做这些作业,在校上课期间,时间紧,可能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戏剧表演的准备工作,而双休日时间比较宽裕,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动力定型的消极情绪是在动力定型遭到了破坏而产生的,我们采取以上的措施,主要目的就是,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把功课完全丢在一边,以免动力定型破坏过大。
当进入一个新的起始阶段,我们可能就会遭到诸如“星期一综合症”现象的困扰,旧的动力定型在不知不觉中起了破坏作用。我们只有多多了解心理学知识,知道某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就能坦然面对,而不会因无知而感到困惑,感到手足无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有计划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离不开心理学,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面对有些问题,你就能从容应对,更有利于你的教学,提高你的教学效果,了解心理学,绝对不是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