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流分析及计算

2021-10-16李婕琪麦泽扬杨宏军

制冷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冷制冷剂源热泵

李婕琪,麦泽扬,杨宏军

(广东海洋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湛江 524088)

热泵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低品位能热能的技术,是暖通空调系统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方法[1]。地源热泵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土壤作为热源/热汇,通过热泵循环流体在封闭地下埋管中的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换热[1],也称为土壤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无噪声污染和热污染,不存在冬季结霜问题[3]。由于地下10m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上不随外界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更高,节能性更显著[2,4]。

但是,如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全年冷、热负荷平衡失调,将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地埋管换热系统运行的效率[2,5-8]。本文通过分析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外界能流交换环节,绘制典型工况的能流链图[9-12],建立能流平衡方程,得到土壤全年吸热量与释热量计算公式,为计算系统负荷平衡,合理设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提供依据。

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

图1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整个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从左至右分别称为用户侧循环水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和地源侧循环水系统[13]。

图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1)用户侧循环水系统。主要设备包括,空调末端、循环水泵,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供冷工况,循环水在空调末端吸收空气的热量,在蒸发器放出热量。循环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通常称为冷冻水循环系统;供热工况,循环水在冷凝器吸收热量,在空调末端释放热量。循环水的温度高于空气的温度,通常称为热水循环系统。

(2)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循环水泵、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地埋管换热器。供冷工况,循环水通过地埋管换热器把自身携带的热量释放到土壤。供热工况,循环水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吸收土壤中的热量。

(3)制冷剂循环系统。供冷工况把冷冻水循环系统的热量转移到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供热工况把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的热量转移到热水循环水系统。从而实现热量在空调末端与土壤之间的双向转移。

制冷剂循环系统设备(图1中灰色部分)集成在一起,称为水源热泵机组[15]。根据现行国家标准[14-15],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参数,分为供冷工况性能系数EER和供热工况性能系数COP,其定义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水源热泵机组消耗的总电功率Pin包 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和操作控制电路等输入的电功率[16]。

2 供冷工况能流分析计算

图2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冷工况的能流链图。Q0表示在空调末端,用户侧循环水与空气交换的热量,供冷工况其大小等于空调末端的逐时综合冷负荷;Q1表示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的热量,供冷工况也称为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量;Q2表示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Q3表示地埋管侧循环水与土壤交换的热量。在能流链图中,用箭头表示能流的方向:进入箭头表示能流流入系统,离开箭头表示能流流出系统。

图2中,Qpl和 Qpd分 别表示冷冻水泵释热量和地埋管侧水泵释热量。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外界输入的能流,转换为热能使水温升高。因此不论是冷冻水循环系统,还是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水泵释热量的方向总是流入系统。水泵释热量的大小等于水泵轴功率[17]。

图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冷工况能流链图

对于冷冻水循环系统,当水温低于管外空气温度时,空气中的热量通过管壁传入冷冻水,称为冷水管得热量,用Qll表 示。对于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由于水温高于管外空气温度,地上部分的水管,循环水中的热量通过管壁流向空气,称为地上水管失热量,用Qld表 示。与系统中其他能流相比,循环水通过管壁与外界空气交换的热量Qll和 Qld相对很小,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2.1 冷冻水循环系统

由图2可见,进入系统的能流有,空调末端的逐时综合冷负荷Q0、冷冻水泵释热量Qpl和 冷水管得热量Qll;离开系统的能流为蒸发器中(冷冻)循环水与制冷剂交换的热量Q1。冷冻水循环系统能流平衡关系如公式(3)所示,

2.2 制冷剂循环系统

进入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能流包括,Q1和压缩机指示功率[16]Pi;离开的能流为冷凝器中制冷剂与(冷冻)循环水交换的热量Q2。制冷剂循环系统能流平衡关系如公式(4)所示:

根据公式(1),由能流Q1和性能系数EER,可得水源热泵机组总输入功率Pin,而不是压缩机指示功率Pi。 工程上,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可利用公式(1)求Pi。 可以看出,这种处理会导致供冷工况,Q2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一些。因此可得到如公式(5)所示的系统能流平衡关系,

2.3 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

进入系统的能流有两种,热量Q2,地埋管侧水泵释热量Qpd;离开系统的能流有地埋管侧循环水与土壤交换的热量Q3(供冷工况也称为土壤的吸热量)和地上水管失热量Qld。 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的能流平衡关系如公式(6)所示,

2.4 供冷工况系统释热量

分析供冷工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能流平衡,主要目的是求得供冷工况系统向土壤释放的热量,也就是热量Q3。对整个系统而言,在公式(6)的基础上,带入公式(3)和公式(5),可得供冷工况Q3大小计算如公式(7)所示,

2.5 供冷工况能流分析计算案例

某建筑采用土壤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在夏季向建筑供冷时,空调系统各末端设备的综合冷负荷合计为1000kW,热泵供冷工况下的性能系数为COP=5。空调冷水循环泵的轴功率为50kW,空调冷水管道系统的冷损失为50kW。求上述工况条件下,热泵向土壤的总释放热量Q。

本案例是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冷工况能流平衡关系的计算。由图2可知是求解热量Q3。空调系统各末端设备的综合冷负荷合计为1000kW,即Q0=1000kW;空调冷水循环泵的轴功率为50kW,即Qpl=50kW;空调冷水管道系统的冷损失50kW,也就是冷水管道的得热量,即Qll=50kW;对于供冷工况,已知条件COP就是文中的EER,则有EER=5.0。没有涉及的各项能流大小均按0计。由公式(7),

GB 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版)条文说明部分,给出了地源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计算公式[2]:最大释热量=∑[空调分区冷负荷×(1+1/EER)]+∑输送过程的得热量+∑水泵释放热量

根据规范提供的公式,本案例中空调系统各末端设备的综合冷负荷就是空调分区冷负荷,则有,

(1)∑[空调分区冷负荷×(1+1/EER)]=1000×(1+1/5)=1200kW

(2)∑输送过程的得热量=50kW;

(3)∑水泵释放热量=50kW。

三项相加,可得热泵系统的最大释热量为

1200+50+50=1300kW。

规范公式得计算得到热泵系统向土壤的总释放热量小于本文公式(7)的计算结果,两者相差20kW。究其原因,规范[2]给出的系统最大释热量计算公式,冷冻水输送过程的得热量和冷冻水循环泵释热量,转移到土壤过程中,没有考虑热泵机组的提升作用,漏掉了机组的消耗功率,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这是规范计算公式是否准确值得商榷的地方。另外,规范计算公式没有考虑供冷工况,地埋管地上部分的失热量对系统释热量的影响,这也是不全面的。

3 供热工况能流分析计算

图3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工况的能流链图,参数含义与图2供冷工况相同。供热工况,土壤释放热量,空调末端吸收热量。水源热泵机组与空调末端连接的水系统,称为热水循环系统,其余两个子系统的名称同图2供冷工况。

图3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工况能流链图

对于热水循环系统,由于供热工况热水温度高于管外空气温度,热水通过管壁向空气散失热量,称为热水管失热量,用Qlr表示。

3.1 热水循环系统

对于热水循环系统,进入系统的能流包括热水泵释热量Qpr和冷凝器中(热水)循环水与制冷剂交换的热量Q2;离开系统的能流包括热水管失热量Qlr和 空调末端总热量Q0。热水循环系统能流平衡如公式(8)所示,

3.2 制冷剂循环系统

对于制冷剂循环系统,进入系统的能流包括蒸发器中(地埋管侧)循环水与制冷剂交换的热量Q1和Pi;离开系统的能流为热量Q2。制冷剂循环系统能流平衡关系如公式(9)所示,

把公式(2)热泵机组供热工况的性能系数COP带入公式(9),可得公式(10),

3.3 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

进入系统的能流包括,水泵释热量Qpd和地埋管侧循环水与土壤交换的热量Q3(供热工况也称为土壤释放的热量);离开系统的能流包括循环蒸发器中(地埋管侧)循环水与制冷剂交换的热量Q1和地上水管失热Qld。 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的能流平衡关系如公式(11)所示:

3.4 供热工况土壤释热量

分析供热工况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能流平衡,主要目的是求解土壤释放的热量Q3。对整个系统而言,在公式(11)的基础上,带入公式(8)和(2),可得供热工况土壤释放的热量大小计算如公式(12)所示,

3.5 供热工况能流分析计算案例

已知额定工况下,埋地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为5000kW,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5.0,地源侧循环水泵总轴功率150kW,如不计地上管路的热损失,且全部制热量经冷凝器供出,求热泵机组制热量Q。

本案例是关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工况能流平衡关系的计算。根据图3,求解热泵机组的制热量Q2。分析已知条件:埋地换热器吸收的热量为5000kW,即Q3=5000kW;地源侧循环水泵总轴功率150kW,即Qpd=15kW;不计地上管路的热损失,即Qld=0。因为没有涉及到热水循环系统的热量,因此公式(12)的(Q0+Qlr-Qpr)部分用Q2替代,

本案例最容易出错之处,对热泵机组的供热工况性能系数COP定义理解不正确,采用错误的热泵机组制热量公式,Q2=Q1×(1+1/COP)。由公式(11)可得,

则热泵机组的制热量错误计算结果为,

可以看出,错误计算结果导致热泵机选型偏小,会导致最大负荷时实际供热量不能满足要求。

4 结语

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组成,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供冷工况和供热工况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流链图。对用户侧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与地埋管侧循环水系统等建立能流平衡方程,得到了供冷工况土壤得热量和供热工况土壤释热量计算关系式。有助于准确合理地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全年冷热负荷分析计算。此外,本文分析研究方法和成果,也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另外两种形式,如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表1 变量说明

猜你喜欢

供冷制冷剂源热泵
南海某文化中心地下商业空调冷却塔免费供冷经济性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中地源热泵实践
空气源热泵用于天然气加热的经济环保性
空气源热泵供暖期耗电量计算
近共沸制冷剂R134a/R1234yf的PVTx性质的实验研究
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MAC指令推动制冷剂行业发展
黄海北部海水源热泵供热和免费供冷系统实测
辐射吊顶单元供冷量的理论计算模型及实验验证
某综合办公楼开式冷却塔间接供冷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