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与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2021-10-16尹传波

市场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均收入贫富差距旅游业

陈 锦 尹传波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现阶段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乡村振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议题。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阶段,旅游扶贫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倡导的政策方向,政府和居民都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向美好生活的愿望,认为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会以更低的代价推动乡村地区发展。其一,旅游业通过吸引城镇居民前来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城乡收入分配问题,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其二,通过旅游业的开展为广大乡村地区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并且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起到积极作用;其三,相比于工业建厂振兴乡村而言,一些学者认为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则更加依靠农业、农村和农民,更能让广大村民切实获利。诚然,在工业化初期,农村对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利益的第二产业不抱欢迎之态。工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而这种破坏也必然会从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最终承担代价转嫁的是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国家对生态工程建设的大力倡导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作为“绿色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逐渐在两种对抗中占据优势。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的几年间,旅游业在我国的乡村地区“满地开花”,这种“热现象”不得不引起笔者的“冷思考”,农村旅游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带动乡村振兴?旅游业和工业如何协调才可以双驱带动乡村发展?然而,农村社会错综复杂,乡村振兴又是一个伟大而系统的工程,结合农村落后复杂的局面,要考虑的因素不能片面。系统动力学是一个从系统发展角度出发,仿真模拟系统运作的成熟方法,本文采用该方法较系统全面的考虑并分析了工业与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这一系统中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一、系统动力学分析

(一)系统边界界定

系统动力学建立模型时会容纳尽量多且精要的因素,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系统,其中对系统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纳入内部,对系统行为不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因素排于外部。系统边界的界定会直接影响模型构建的正确性,由于第一产业比较稳健,故本文主要研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产业—乡村振兴总系统边界的确定主要考虑工业发展子系统、旅游发展子系统和乡村振兴子系统(见图1)。

图1 产业—乡村振兴系统要素

由图1可知,工业发展子系统主要考虑工厂规模、工厂收益、收益分配、村民入股指数、就业率五大要素。旅游发展子系统主要考虑游客体验感、旅游收益、宏观调控、村民参与指数四大要素。乡村振兴子系统主要考虑工业发展、贫富差距、收入、旅游发展四大要素。工业发展子系统和旅游发展子系统由环境因素连接起来。

(二)系统分析前提

鉴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本文基于以下前提展开研究:

第一,本文不着重研究第一产业。首先,一产是二三产业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国家虽会对一产中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进行小幅度调整,但整体结构仍十分稳定;其次,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一产从2004—2015年的总产量虽实现了“十二年连增”,但近年来其生产数量已达极限,整体态势趋于稳定状态。因此,鉴于一产稳定性较强,本文不再着重强调第一产业。

第二,工业主要从村民是否入股企业的对立维度进行全面调节分析。资本逐利天性无法改变,又由于农村社会复杂,绝大部分收益会被投资集团所敛收,村民无法享受企业发展红利,而单一的工资性收入并不能带来平均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因而,利益分配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第三,旅游业主要从有无宏观调控的对立维度进行全面调节分析。目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在旅游发展初期即引进外来投资财团,通过征地拆迁等方式造成“飞地式”旅游开发,乡村居民由于知识技能、经验阅历等自身局限性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租金或拆迁款,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旅游就业岗位。本地居民由于被剥夺深度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而逐渐失去话语权沦为边缘群体,导致地方旅游业被外来资本所控制,这种开发模式使乡村发展受限,不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对于目的地层面旅游开发模式这一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出面进行宏观调控,因为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农村总体收入提高,更应该考虑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等问题。

第四,工业与旅游业的投入比应因地方情况而定。工业与旅游业的占比无固定值可寻,应根据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和旅游资源禀赋而定。本文选取的案例地——萧县,其选择的依据有:(1)近年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聚焦于自然或人文资源禀赋较为丰富的沿海或边境地区,而少有旅游界的学者对先天旅游资源相对一般区域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2)萧县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国家精准脱贫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于2020年成功摘帽,对该地区相关产业占比的研究有利于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延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3)笔者从2019年开始陆续追踪萧县的脱贫情况,最近一次实地调研是2020年11月以脱贫调查工作小组的身份在萧县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采用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非参与式的观察等方法获取一手资料,对案例地情况较为了解。本文通过模型的代入验证了萧县工业—旅游业存在一个双驱带动乡村振兴的最佳配比,而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数据带入模型计算出最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工、旅配比。

二、模型构建

(一)因果关系分析

本文中产业—乡村振兴总系统主要由工业发展子系统、旅游发展子系统和乡村振兴子系统构成,根据上述确定的关系并结合其他因素,绘制了产业—乡村振兴总系统因果关系图(见图2)。总系统排除外部因素之后依然非常复杂,反馈回路有60余条,主要列举以下10条反馈回路:

图2 产业—乡村振兴系统因果关系

反馈回路1:乡村振兴指数→总投资→工厂规模→就业人口→就业率→工业发展指数→工业收入→平均收入→环境治理→环境指数→旅游吸引力→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旅游业发展指数→旅游业收入→旅游参与者→平均收入→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主要考虑从收入方面提高乡村振兴指数。首先加大工厂投资,扩大工厂规模,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工业发展指数。工业发展会带来两个结果,居民收入增加和环境破坏加剧。收入提高反过来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影响环境指数。此时,需要注意环境治理和工业发展之间的平衡,保持环境指数稳定或者缓慢上升。环境优化之后提高旅游业吸引力,带动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平均收入,最终达到提高乡村振兴指数的目的。

反馈回路2:乡村振兴指数→总投资→工厂规模→工业发展指数→工业收入→工厂入股者平均收入→工业分配均衡度→农村贫富差距→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是从工业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方面考虑乡村振兴指数的提高。获得工业收入之后,计算入股者的平均收入,与总平均收入对比可以得到工业分配均衡度,了解工业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利益主体,如果仅以征地付租、提供低端就业岗位的方式投资办企的话,将无法给村民提供一个长远的生计来源,也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反馈回路3:乡村振兴指数→旅游开发投入→旅游吸引力→游客体验感→旅游业发展指数→旅游业收入→旅游参与者平均收入→旅游业分配均衡度→农村贫富差距→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是从旅游业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方面考虑乡村振兴指数的提高。加大旅游业投资,提高旅游景点吸引力,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提高旅游业发展指数,进而提高旅游业收入。根据旅游从业者数量,计算旅游业收入分配的均衡度,了解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差距。

反馈回路4:乡村振兴指数→总投资→工厂规模→工业发展指数→工业收入→平均收入→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仅考虑从工业发展方面提高乡村振兴指数。

反馈回路5:乡村振兴指数→总投资→工厂规模→就业人口→就业率→工业发展指数→工业收入→平均收入→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仍是考虑从工业发展方面提高乡村振兴指数,但是增加考虑了就业率问题。

反馈回路6:乡村振兴指数→旅游开发投入→旅游吸引力→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旅游业发展指数→旅游业收入→平均收入→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仅考虑从旅游业发展方面提高乡村振兴指数。

反馈回路7:乡村振兴指数→旅游开发投入→旅游吸引力→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旅游业发展指数→旅游业收入→平均收入→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仍是从旅游业发展方面考虑来促进乡村振兴指数的提高,但是新增考虑了游客数量与消费水平的问题。

反馈回路8:乡村振兴指数→总投资→工厂规模→工业发展指数→环境污染→环境指数→旅游业发展指数→乡村振兴指数。

这条反馈回路主要反映了工业和旅游业以环境为桥梁的动态联系。工业和旅游业这种既对立又融合的关系迫切需要我们找到权衡两者关系的平衡点。

反馈回路9:政府号召力度→工厂入股人数→入股参与度→总投资→工厂规模→工业发展指数→政府号召力度。

反馈回路10:政府调配力度→旅游业参与人数→旅游业参与度→旅游业发展指数→政府调配力度。

这两条反馈回路主要考虑了政府在总系统中的作用。因为在我国只有政府才有统筹兼顾、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只有政府才会考虑公平公正、贫富差距、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本系统影响因素众多,关系之间很复杂,反馈回路也有很多条,这也可以看出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关系。与单因素分析对比,系统动力学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完善。

(二)存量流量图构建

因果关系图的绘制可以更加熟悉的掌握系统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绘制存量流量图(见图3),之后才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图中长方形变量是存量,大箭头表示的是流量。流量分为流入和流出,表示存量的增减。

图3 产业—乡村振兴系统存量流量图

三、仿真模拟

(一)案例与数据来源

本文案例研究地是萧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在国家大力扶贫下于2020年成功摘帽,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和转型的过渡期,有关该案例地的研究对其他脱贫地区未来的发展有着实际借鉴意义。萧县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林业、棉花等,被称为果海粮仓、中国水果之乡,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60万亩,工业企业在全县规模以上的有170家,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业及纱、纸板、塑料等制造业为重,高新技术产业虽在逐年增加但占比仍较少,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资源等十分丰富,史称古萧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0多个,并且自然和人文景观也众多,但至今没有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潜力者,不足也”。

为了确保本文数据的准确性,在选取某一年份数据时,选取此年份在最新年度出版年鉴中的最终数据结果。因此,本文查阅《宿州年鉴》《萧县统计年鉴》等,获取萧县2015—2019年构建系统动力学系统的各项数据,并结合笔者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构成了本文的所有数据。

(二)建立公式

首先,根据以上获得的数据对公式进行建立和赋值。INTEG表示累积方程,WITHLOOKUP表示表函数方程。模型的主要公式如下:

乡村振兴指数=INTEG(村民支持-村民反对,0.1),乡村振兴指数的累积方程,初始值为0.1;

村民支持=工业发展指数×0.25+旅游业发展指数×0.75;

村民反对=环境问题×0.25+贫富差距×0.75;

工业发展指数=INTEG(就业率×收益增加率×村民入股指数,0.05),工业发展指数的累积方程,初始值为0.05;

就业率=就业人口/总人口,总人口为120.2万人;

村民入股指数=政府号召力度×0.8,政府号召力度可以调节;

旅游业发展指数=INTEG(收益增长率×旅游业投入指数×宏观调控×村民参与指数,0.1),旅游业发展指数的累积方程,初始值为0.1;

旅游业投入指数=乡村振兴指数×0.7;

宏观调控=WITHLOOKUP(贫富差距,lookup),其中lookup=([(0,0)(1,1)],(0.1,0.05),(0.3,0.1),(0.5,0.4),(0.7,0.6),(0.9,1));

平均收入=INTEG((收入增加-收入减少)/总人口,12000),平均收入的累积方程,初始值为12000;

环境问题=工业发展指数×0.8;

旅游吸引力=旅游业投入指数×环境问题;

贫富差距=(工厂收益分配*旅游业收益分配)/平均收入。

建立公式并赋值后,选择在Vensim软件上运行模型。Vensim是系统动力学专用软件,运行模型后结果会以直观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容易观察。

(三)结果分析

1.对比检验

通过实际数据运行检验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再通过调节工业和旅游业之间的比重,试图寻求一个合适的比值,研究工业和旅游业占比不同情况下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本文以平均收入为突破口寻找对比因素,然后得出现有的乡村振兴指数、工业发展指数、旅游业发展指数、贫富差距的具体数值。模型中政府号召力度、宏观调控、工厂规模等因素皆是可调节因素。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平均收入和乡村振兴指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之间差异很小,误差范围在-2.19%~+1.79%之内,说明本文构建的模型真实、客观。

图4 平均收入检验图

图5 乡村振兴指数检验图

2.工业调节分析

工业调节主要从村民是否入股企业两个维度展开研究。

(1)村民不入股

在村民不入股企业的情况下,以加大工业投资额、提供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等为手段调节工业发展指数持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乡村振兴指数、旅游业发展指数、平均收入指数和贫富差距的变化图。由图6可知,随着工业指数的增加,乡村振兴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工业达到鼎盛即工业指数很高时,乡村振兴指数反而很低,说明只单一注重发展工业并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相反工业过剩会破坏农村结构。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会对旅游业造成挤压,旅游业发展指数会不断降低。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断地下降,旅游业萎靡。工业发展指数的增加会大幅提高当地人的平均收入,但单一的工资收入会限制平均收入的持续性增长,其达到0.6左右时即会遇到增长瓶颈(见图7)。贫富差距在工业发展初期上升非常缓慢,工业化初期大多数人得到的利益是均等的,而到中期时,贫富差距则会越来越大。

图6 乡村振兴、旅游业发展指数变化

图7 平均收入指数和贫富差距变化

(2)村民入股

当村民以土地或租金等为资本入股企业时,乡村振兴指数、平均收入指数趋势不变,但比不入股时指数值要高。旅游业发展指数没有明显变化。村民入股行为不仅能增强其组织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能使村民共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萧县地区贫困人口大都在企业开发初期就以地皮或租金为资本入股了企业,每年的股利收益在家庭总收益中占比接近百分之十,是贫困人口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3.旅游业调节分析

旅游业调节主要从有无宏观调控两个对立的维度进行分析。

(1)无宏观调控

在无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以加大旅游业投入为手段调节旅游发展指数持续上升。由图8可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指数先上升后下降,故存在一个最高点,但这个最高点比发展工业时要低,先升后降的趋势也说明旅游业无疑会推动乡村的发展,但单一旅游业无法持续带动乡村的长远振兴。由图9可知,在无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收入和贫富差距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发展工业和旅游业的收入水平相差不大,但是贫富差距却相差很大。原因是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外来财团,个人很少有财力、物力等资本去开厂办企,大部分村民很均等的获得征地租金并从事低端就业岗位获取工资性收入,整体贫富差距不大;而一个地区其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是有限的,第一批抓住旅游商机的村民会率先抢占市场富起来,并通过代际关系等培育周围其他村民或亲友,最终旅游精英、旅游基础从业者、被旅游边缘化群体会由于参与程度的不同而拉开贫富差距。

图8 乡村振兴、工业发展指数变化

图9 平均收入指数与贫富差距变化

(2)宏观调控介入

当有宏观调控时,乡村振兴指数趋势不变,但比没有宏观调控时指数值要高。贫富差距曲线下移,平均收入不变,贫富差距和平均收入的缺口变小。加入宏观调控后,利益不会全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减少,乡村振兴指数提高。工业发展指数没有明显变化。

4.贫富差距分析

贫富差距主要和收益以及利润分配有关。本文主要考虑利润分配问题,工业利润分配主要考虑村民是否入股,旅游业利润分配主要考虑是否有宏观调控介入。入股和调控式分配方式称为介入式利润分配,其他方式称为自由式利润分配。

由图10可知,自由式利润分配的贫富差距指数会持续上升,而介入式利润分配的贫富差距指数会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并且两种分配方式的贫富差距指数曲线张口越来越大,这说明采用介入式利润分配会相对降低贫富差距幅度,利于提高乡村振兴指数。目前以贫富差距为指标探究乡村振兴指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少,但其却是影响乡村振兴五大方面之生活富裕的重要指标,如果忽视该因素,将会导致利润分配不公,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造成新一轮的相对贫困。

图10 利润分配对贫富差距影响

5.乡村振兴指数分析

在本文中,影响乡村振兴指数的因素主要是贫富差距、工业发展指数和旅游业发展指数。前面分析贫富差距和利润分配方式有关,介入式利润分配更有利于乡村振兴,因此在选择介入式利润分配后则不再考虑贫富差距因素。此时面临的是工业发展指数和旅游业发展指数之间的比例问题。前面分析,只发展工业或旅游业都不会实现高水平的乡村振兴,而工业和旅游业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笔者认为两者间应存在一个双驱推动乡村振兴的合适比例。

由图11可知,工业—旅游业发展指数比从0到+∞,表示工业占比从0到百分之百,乡村振兴指数随着他们的改变而改变。上文分析已知只依靠工业的乡村振兴指数比只依靠旅游业时整体水平要高,图11中最右侧的乡村振兴指数比最左侧的高这一情形,也再次验证了此结论。并且乡村振兴指数变化图可知随着工业占比的增加乡村振兴指数逐渐上升,当工业和旅游业之比达到7:3左右时,乡村振兴指数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工业占比的增加乡村振兴指数则会迅猛下降。

图11 乡村振兴指数变化

四、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首先从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产业—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要素以及因果反馈结构,并从定量角度构建了产业—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萧县2015—2023年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通过调节相关变量发现村民入股、宏观调控的介入式利润分配能够相对缩小贫富差距,更有利益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并且以工业或旅游业单驱带动乡村振兴的水平有限,当工业与旅游业的比值达到7:3左右时为最佳双驱推动比,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仅提供一个可参考的系统动力模型,各地应根据自身工业发展情况和旅游资源禀赋等调试适宜的最佳配比,从而明晰未来乡村振兴的侧重点。

猜你喜欢

平均收入贫富差距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被高估的工作
美国这些医疗保健岗位在2016年最热
美国这些医疗保健岗位在2016年最热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