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1-10-16范晓东张敬堂张宏伟
范晓东 张敬堂 张宏伟
切口缝合是骨科手术环节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缜密的缝合不仅可减少伤口感染风险[1],还有更好的美观效果[2],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3]。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切口缝合多采用传统的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技术,该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达到切口完全闭合,操作简便,但是膝关节伸直时皮肤切口周围软组织易发生皱褶,导致切口错位,缝合后对位欠佳,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膝关节屈曲90°状态下进行切口缝合,探讨其在TKA 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初次行单侧TKA 手术;②具备基本交流沟通能力;③血压,血糖稳定或在药物控制下可保持稳定;④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精神类疾病;②手术部位局部血液循环差,合并雷诺综合征或血管痉挛性疾病;③下肢感觉减退或障碍。
二、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拟行TKA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61 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侧别、致病原因、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16-48)。
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
三、手术方法
两组病人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病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低压气囊止血带缚在大腿根部,膝关节正中切口,经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切开关节囊,适当松解软组织,修整髌骨表面,冲洗关节腔,置入Journey ⅡPS 型人工膝关节假体(Smith&Nephew 公司,美国),松开止血带,充分止血后,于股四头肌肌腱、髌腱和髌周关节囊浸润注射15 mL 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放置一次性引流管,关闭关节囊,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性倒刺外科缝线(河南泽垣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缝合切口,保持术肢屈膝90°,采用0 号线从关节囊中部进针,分别向两侧连续缝合至两端后折返,继续缝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松紧度以无液体从缝合处渗出为宜,缝合过程中屈伸膝关节,保证缝线无断裂和对软组织的切割情况,3 层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的病人保持术肢膝关节伸直,采用0 号可吸收缝线对关节囊行连续缝合,再依次缝合筋膜层、皮下组织层及皮肤,缝合方法同观察组。
术后每2 h 松开1 层绷带,6 h 后换无菌纱布包扎,切口每日换药一次,第2 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6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皮下注射以预防血栓形成,每日1次,直至出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48 h,在同一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训练(术后即刻)、直腿抬高和屈膝活动训练(术后6 h左右)。
四、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病人的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屈膝90°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②切口愈合情况:拆线后采用Hollander 切口愈合量表(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ale,HWES)评分从切口有无错位(0 分无,1 分有)、有无对合不齐(0 分无,1 分有)、是否对合边距≤2 mm(0 分否,1 分是)、有无边缘内翻(0 分无,1 分有)、有无过度扭曲(0 分无,1 分有)、是否整体美观(0 分否,1 分是)评估切口愈合情况,总分6 分,分值越高切口愈合越好[5]。③膝关节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7 d、1 个月、3 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膝关节功能,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Rasmussen评分[7]。④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7 d、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8]。⑤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感染、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假体感染等。
五、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0(IBM 公司,美国)进行数据分析,K-S 法检验计量资料拟合优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性别、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一、两组手术及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组屈膝90°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HWE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以及术后指标差异(±s)
表2 两组手术以及术后指标差异(±s)
组别例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61 61--切口长度(cm)13.02±0.69 13.15±0.72 1.018 0.311缝合时间(min)23.91±0.52 23.82±0.49 0.984 0.327手术时间(min)86.45±12.72 86.12±10.52 0.156 0.876术后失血量(mL)132.16±36.59 133.95±37.81 0.266 0.791直腿抬高活动时间(h)8.15±1.52 8.29±1.73 0.475 0.636屈膝90°活动时间(h)10.21±2.03 12.56±2.11 6.269<0.001拆线时间(d)14.21±1.35 14.52±2.64 0.817 0.416住院时间(d)8.15±1.39 8.64±1.42 1.926 0.057 HWES评分(分)5.21±0.36 5.19±0.28 0.343 0.733
二、两组膝关节功能和ROM比较
两组HSS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 的HSS 评分、Rasmussen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ROM 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72 h、7 d、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HSS 评分、Rasmussen 评分、膝关节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以及膝关节ROM差异(±s)
表3 两组术后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以及膝关节ROM差异(±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ROM(°)11.51±2.84 92.35±2.05 99.26±2.36 103.92±3.61 104.32±3.56 105.02±5.24 110.44±6.38 114.77±2.38 124.66±3.28组别时间组别时间观察组(61例)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SS评分(分)24.12±6.25 57.12±9.52*63.26±10.35*68.01±12.04 70.15±12.52 72.26±12.49 81.12±15.37 85.35±13.05 90.12±7.54 Rasmussen评分(分)9.51±2.04 13.24±3.52*13.95±4.10*14.35±4.21 14.95±4.33 15.12±5.62 19.35±6.51 23.15±5.11 26.31±3.52 ROM(°)10.02±2.25 98.24±2.01*103.26±3.26*104.12±3.37 104.65±3.62 105.23±5.62 110.32±6.49 115.35±2.56 124.35±3.59对照组(61例)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SS评分(分)25.01±6.14 53.12±7.83 56.15±8.95 67.96±12.12 70.05±12.36 71.35±10.52 81.29±12.05 86.03±12.47 90.08±6.02 Rasmussen评分(分)9.81±2.15 11.05±3.08 11.63±3.28 14.16±4.13 15.36±4.22 14.96±4.16 19.15±6.09 23.24±4.15 25.99±3.70
三、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术后VAS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s,分)
表4 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1 61--术后24 h 3.35±0.21 4.95±0.54 21.568<0.001术后48 h 2.71±0.19 3.55±0.47 12.941<0.001术后72 h 2.34±0.16 3.11±0.32 16.809<0.001术后7 d 2.11±0.16 2.15±0.19 1.258 0.211术后3个月1.51±0.10 1.55±0.13 1.905 0.059术后6个月1.32±0.19 1.35±0.15 0.968 0.335术后12个月1.09±0.11 1.11±0.12 0.960 0.339
四、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切口裂开、感染、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亦未发生假体感染。观察组发生2 例切口皮肤发红,经硫酸镁湿敷后好转,对照组4例切口皮肤发红,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P=0.675)。
讨 论
TKA 手术切口较长,切口周围组织相对薄弱,加之术后需要早期行屈伸功能锻炼,因此TKA手术对切口缝合要求较高。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可引起组织错位,影响术后切口组织血液循环,并可导致切口处强度降低。当术后膝关节进行屈曲锻炼时易牵拉切口缘组织,增加病人疼痛程度和切口裂开风险[4]。屈膝时切口组织受张力影响处于伸展的状态,屈膝位缝合可获得良好的对位关系,减少膝关节伸直位缝合活动时疼痛、缝线易断裂的弊端,屈膝90°可保持切口局部张力均匀,避免过度屈曲时张力过大,切口不能完全闭合。但是屈曲位缝合操作相对复杂,需在切口等分处留存尾线打结,增加操作时间[3]。
倒刺缝线是一种拥有螺旋形、连续排列的双向倒刺结构的新型缝合材料,其特有结构能实现免打结连续缝合切口,缝合切口时能锚定组织,维持组织张力[9],且缝合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组织滑动,减少传统缝线线结脱落、断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10]。现有研究显示,倒刺缝线能缩短缝合时间,降低瘀斑和针刺伤的风险[11],不会增加TKA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且切口美观[12]。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屈曲90°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技术,结果显示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倒刺缝线可优化膝关节屈曲90°缝合效果,避免膝关节屈曲90°缝合时间较长的弊端。
观察组屈膝90°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HSS 评分、Rasmussen 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ROM 大于对照组,说明膝关节屈曲90°缝合可减轻切口疼痛程度,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锻炼和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膝关节屈曲90°缝合可保证关节囊及皮下组织,切口对合良好,维持适中的组织张力,减小病人在术后膝关节屈曲锻炼时切口的张力,进而降低切口疼痛程度,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两组远期膝关节功能、活动ROM以及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两组术后持续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切口瘢痕形成等有关。Kömürcü等[13]指出在TKA术中采用屈膝位缝合可改善术后屈肌力量。Pepe 等[14]指出屈膝位缝合切口不影响术后屈膝程度和膝关节功能,并能促使股四头肌的力量恢复。这也可能解释了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屈膝90°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的原因。观察组屈膝90°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2 h左右,术后24 h、48 h膝关节ROM活动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和4°,且术后7 d、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HSS 评分、Rasmussen 评分、膝关节ROM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膝关节屈曲90°缝合对近期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作用有限,其远期效果与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类似。相关研究[15]报道中也显示在TKA 术中采用屈曲或伸直位缝合均不影响术后12 个月膝关节功能和ROM,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裂开、感染、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假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均为切口部位皮肤发红,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说明膝关节屈曲90°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技术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综上,与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比较,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配合倒刺缝线可降低膝关节屈曲缝合的操作难度,缩短缝合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