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等督查组来了,问题才能解决?
2021-10-15许然
许然
日前,屡上热搜的第八次国务院大督查落下帷幕。督查组历时10天左右,分别前往16个省(区、市),发现了多个关乎群众与市场主体利益的问题。比如,辽宁海城多处矿检站违规收取企业保证金、内蒙古交警执法随意性大、乌兰察布办证效率低时间长、吕梁企业主申领惠企资金难、毕节市新光村水龙头长期闲置成“摆设”等。
问题一经发现,当地纷纷表态“连夜整改”“立刻整改”。就这一现象,不少人提出质疑,“这些问题为什么平时发现不了,或是发现了却久拖不决,非等国务院督查组来了才立行整改?”
督查组什么都管?重点管这些方面
据相关人员透露,16个督查组分赴各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时,都带着一份厚厚的问题线索清单,少则几十条、多则数百个。在了解落实成果的同时,督查组均不回避问题。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国务院大督查什么都管吗?”
从实地督查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梳理各地暴露出的问题可以发现,督查组重点关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4类: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民生焦点,“放管服”堵点,乡村振兴薄弱点。
在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方面,督查组在内蒙古自治区暗访时发现,部分交警在道路上设置临时检查点,以“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理由对途经的货车实施处罚。事实上,许多司机并不存在相关违法行为。在辽宁海城市,当地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20多处矿检站,对所有矿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违规收取保证金。
对于上述乱收费现象,督查组还追问了背后的原因:前者是由于上级乱摊派,基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意性大、不规范,采取“一刀切”式罚款。后者是历史原因与腐败问题相交织,表现为地方权力“任性”,政府决策缺乏法律依据。
有时候顶层决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落实环节却走样变形,甚至给老百姓“添堵”。比如,在民生焦点方面,督查组发现,在山东莱州市,年满60周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为领取每月80元的奖励扶助,需要提供多项非必要证明;安徽淮南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理燃气入户时捆绑销售燃气配件,增加了群众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经济负担。
此外,督查组还发现了江西赣州市育才技工学校存在违规收费乱象;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存在办证效率低时间长、工作人员涉嫌与“黄牛”勾结不当牟利等问题。
除了民生问题,为市场主体解决疑难问题,也是国务院大督查工作的着力点。围绕市场主体展开的监督调查,具体表现为追踪“放管服”堵点。
在督查中,企业在审批过程中“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较为普遍。督查组在山西省吕梁市督查时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主专项支持资金申请成功后,资金到账的过程却面临长时间“多头跑”困境。在海南省臨高县,汽车租赁企业在申请购车指标的过程中,也存在上述“多头跑”现象;在宁夏石嘴山,企业要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只能通过当地政府指定的公司购买。
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督查组也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点,重点对涉农问题线索进行核查。
从多个督查组曝光的问题可以发现,农村基础设施荒废、闲置成为普遍现象。比如,贵州毕节威宁秀水镇新光村的水龙头长期闲置成“摆设”,许多村民生活全靠自家屋顶接到的雨水;山西省娄烦县的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贵州毕节纳雍县和当地企业合作建设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开建不久即烂尾,上百亩永久基本农田荒废5年多;广西部分乡镇级和村级电商服务站长期闲置。
多地屡屡表态:“立行立改”
针对国务院大督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多地纷纷表示“立行立改”“连夜整改”。
后续整改情况究竟如何?从各地的动作来看,有的地方加大了整改力度,并对相关责任人启动了问责;有的地方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个别地方在接受督查组的约谈中也表达了客观存在的难处。
在督查组公布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工作人员和“黄牛”勾结牟利的问题后,该市自然资源局集宁区分局党组成员、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周雅卿,以及该中心工作人员李素芳相继被查处。
同样在内蒙古自治区,个别地方交警执法存在不规范、随意性大等问题被曝光后,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连夜成立工作专班,派出3个工作组到实地核查,派驻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立即介入调查。从9月8日到9月22日,共有31名警务人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相比上述损害群众利益、相关责任人被问责的事件,一些群众身边久拖未决的小事,督查组一旦介入,堵点就能被打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中部某省一小区200多户人的水表被冻裂后,业主垫付260元的水表费迟迟未发到群众手中。在督查组成员到达该小区的半小时前,业主却收到了退款;在海南临高县,李先生花了3年时间都没办下来的购车指标,在督查组介入不久后就办好了;督查组在到达贵州毕节新光村后,多年未见水的水龙头均出水。对此,有村民戏言“领导来了,水才来”。
在接受督查组的约谈中,个别地方也表达了客观存在的难处。针对督查组在辽宁营口市中小企业园周边发现的违规设置限高杆问题,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考虑环保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需求,实行限制通行和货车通行证管理”。不过,在督查组指出问题症结后,该市政府负责人又改口,将按要求全部拆除限高杆。
有专家指出,从国务院历次大督查的情况来看,尽管多地均表示“立行立改”“建章立制”,但一些相似的问题依旧突出。比如,国务院在2014年展开的第一次大督查中就指出,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存在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行政不作为现象。
在第二次大督查中,国务院对上述行政不作为问题进行了首次问责。第三次大督查又发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部分地方存在财政资金闲置沉淀、涉企乱收费、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不到位等现象。比如,江西南昌市发改委涉企乱收费、云南元阳县扶贫资金被套取及大量闲置等问题仍存在。
群众事,无小事。此后督查组紧盯民生痛点,在2018年的第五次大督查中就网络提速降费套路、看病难、路政强行收费等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整改。针对少数部门及其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任性执法等现象,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进行了严厉通报,比如河北顺平县违约占用民营企业土地长达10余年,河北衡水景县存在违规征税摊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筹建形象工程等问题。
如何走出“不督查不办事”怪圈?
在一些纪检干部看来,类似扶贫项目闲置,地方违规乱收费、搞摊派,企业办事难等问题依旧突出的背后,反映的是有关地方和单位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有干部向记者分析,这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一些干部的“唯上思维”在作祟。比如,乡村扶贫设施“建好就闲置,交付后成摆设”现象之所以多发,就在于一些基层干部为完成专项扶贫考核,在引进项目时并未考虑实效性和本土化。
随着相关负责人的变动,这些项目长期无人问津,最终闲置甚至烂尾。水龙头长期成“摆设”、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反映的也是这类问题。
上述人士分析,“唯上思维”引起的结果就是漠视群众利益。比如督查组在多地发现的专项补助资金发放难、购车指标申请难等问题,就是一些地方部门职能边界不清,漠视群众利益,工作作风散漫导致的。
只要督查组一来,这些问题就能立马得到解决。因此,有人认为,这一方面展现出督查组在推动问题解决上的“利剑”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引人深思:如何才能让地方政府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去倾听群众呼声?
据介绍,国务院大督查制度始于2014年,如今已经持续了8年,形成了反映问题、核查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为发现隐藏在暗处的问题,大督查开设了多样化的举报渠道,广泛征集线索。面对的问题线索量大面广,但集中式的督查只能持续一段时间,解决部分问题。
对此,有相关学者认为,无论是传统信访还是信息化手段,最关键的是各级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而不是要等到督查组发现后才“立行立改”“连夜整改”。此外,还需回归源头治理,长效监管,强化责任追究,把功夫花在平时,不能仅靠突击式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