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自然 共享未来

2021-10-15本刊综合报道

人民画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物种生物

本刊综合报道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们越发关注并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发和破坏自然。目前全球平均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只有79%,远低于安全下限值90%,并且仍在不断下滑。

面对危机,世界携手应对。联合国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以期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态修复,助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立更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

在过去的50年里,人类的活动大大减少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人们破坏了栖息地,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都在迅速下降,这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是灾难性的问题。不时发生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醒着人类悉心审视我们与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缺失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亚马孙雨林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有超过300万物种生活在雨林中,超过2500个树种共同维持着这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但同样在这个雨林,物种灭绝速度也前所未见。据联合国估计,有100万个物种正在处于灭绝状态。仅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亚马孙地区就损失了超过9842平方公里的森林,森林砍伐率达到十年最高峰。

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急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挖山开路、排放污水、滥砍滥伐等一系列行为,也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并列成为三大全球性危机。

2019年,联合国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近1/5的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风险,全球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威胁的形势还在持续恶化。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覆盖了相关物种的生存范围、种群数量、栖息地、趋势、面临的威胁、急需的保护行动等信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健康指标。本次评估的物种数量超过13万个,其中3.8万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灭绝危险”,902个物种已灭绝,80个物种在野外灭绝……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数不胜数。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作物遗传和林木遗传资源大国。近年来,受栖息地丧失、生境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就植物而言,《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的3.4万种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特种共计3767种,占比10.9%。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

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中国提出“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森林、湿地保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因素呈正相关。

2020年9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原则,第一条即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国颁布和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多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通過建立“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协同发展模式,完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中国从空间管控、保护与利用、保护与补偿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框架。

近年来,中国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已得到有效保护。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

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的背景是因为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和生物灭绝等 6 大危机,这些危机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而生物多样性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三大主要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制定和生效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1992年6月11日,中国成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后,中国就在不断完善与生物多样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近年来,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从倡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广泛开展双边合作,到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再到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在国际社会话语体系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主要的内容是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目前,全球已有19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有关议定书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始终在建设性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最前线,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推动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2020年9月21日,中国外交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中,详实、系统地表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场主张,提出中国坚持生态文明思想,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呵护蓝色地球,需要全球携手。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举办,全球196个缔约国参会。此次会议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新目标。

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要求从根本上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尽力消除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物种灭绝、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绿色供应链;尽可能地减少人类生产与消费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公众参与,需要我们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根据中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域。

东北山地平原区

地理位置:

遼宁、吉林、黑龙江省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124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大兴安岭区、小兴安岭区、呼伦贝尔区、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区和松嫩平原区

珍稀物种:

东北虎、原麝、红松、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在国有重点林区建立典型寒温带及温带森林类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在松嫩-三江平原、滨海地区、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图们江下游和鸭绿江沿岸,重点建设沼泽湿地及珍稀候鸟迁徙地与繁殖地、珍稀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自然保护区。

蒙新高原荒漠区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和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269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阿尔泰山区、天山-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区、塔里木河流域区、祁连山区、库姆塔格区、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区和锡林郭勒草原区

珍稀物种:

盘羊、黑鹳、遗鸥、天然梭梭林、胡杨林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此区域按山系、流域、荒漠等生物地理单元和生态功能区建立和整合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区网络;加强对野骆驼、野驴、盘羊等荒漠、草原有蹄类动物以及鸨类、蓑羽鹤、黑鹳、遗鸥等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对新疆大头鱼等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对新疆野苹果和新疆野杏等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和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特有的天然梭梭林、胡杨林、四合木、沙地柏、肉苁蓉等的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情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其中:

686种为陆生野生动物

294种为水生野生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

野生植物保护情况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其中: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4种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1种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情况

森林保护与恢复??

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造林5.4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7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2020年中国完成造林677万公顷、森林抚育837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

草原保护与恢复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等工程,中国推进草原禁牧8000万公顷、草畜平衡近1.8万公顷,草原的治理面积超过了6667万公顷。

湿地保护与恢复

“十三五”期间,中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5年来,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国际重要湿地15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64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89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荒漠化与沙化防治

自2004年起,中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双缩减”,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

地理位置:

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全部以及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95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六盘山-子午岭区和太行山区

珍稀物种:

褐马鸡等特有雉类、鹤类、雁鸭类、鹳类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9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主,重点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次生林、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地的典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黄河中游湿地、滨海湿地和华中平原区湖泊湿地的保护,加强对褐马鸡等特有雉类、鹤类、雁鸭类、鹳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立保护区之间的生物廊道,恢复优先区内已退化的环境;加强区域内特大城市周围湿地的恢复与保护。

青藏高原高寒区

地理位置:

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约:

173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三江源-羌塘区和喜马拉雅山东南区

珍稀物种:

藏羚羊、野牦牛、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冬虫夏草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该区域加强原生地带性植被的保护,以现有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按山系、流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形成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本区域加强对典型高原生态系统、江河源头和高原湖泊等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藏羚羊、野牦牛、普氏原羚、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颈鹤、青海湖裸鲤、冬虫夏草等特有珍稀物种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西南高山峡谷区

地理位置:

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65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横断山南段区和岷山-横断山北段区

珍稀物种:

大熊猫、金丝猴、黑麝、虹雉、红豆杉、兰科植物、松口蘑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该区域重点保护高山峡谷生态系统和原始森林,加强对大熊猫、金丝猴、孟加拉虎、印支虎、黑麝、虹雉、红豆杉、兰科植物、松口蘑、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对珍稀野生花卉和农作物及其亲缘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对传统医药和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保护。

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

地理位置:

贵州省全部,以及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91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秦岭区、武陵山区、大巴山区和桂西黔南石灰岩区

珍稀物种:

朱鹮、林麝、苏铁、桫椤、珙桐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6个。此区域重点保护中国独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喀斯特地区森林等自然植被;建设保护区间的生物廊道,加强对大熊猫、朱鹮、特有雉类、野生梅花鹿、黑颈鹤、林麝、苏铁、桫椤、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加强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收集与整理。

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

地理位置:

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全部,以及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109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黄山-怀玉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南岭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

珍稀物种:

中华鲟、长江豚、丹顶鹤、白鹤等

区域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2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8个。此区域建立以残存重点保护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保护点,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建设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群;加强对人口稠密地带常绿阔叶林和局部存留古老珍贵动植物的保护;在长江流域及大型湖泊建立水生生物和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加强对中华鲟、长江豚类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加强对沿江、沿海湿地和丹顶鹤、白鹤等越冬地的保护;加强对华南虎潜在栖息地的保护。

华南低山丘陵区

地理位置:

海南省全部,以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约34万平方公里

本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海南岛中南部区、西双版纳区和桂西南山地区

珍稀物种:

亚洲象、海南坡鹿、野牛、小爪水獭、野茶树、野荔枝等

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此区域加强对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沿海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特有灵长类动物、亚洲象、海南坡鹿、野牛、小爪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热带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野生稻、野茶树、野荔枝等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物种生物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丽水发现新物种
第12话 完美生物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