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相机独步江湖秘笈
2021-10-15杨家
杨家
平淡无奇的影像都是相似的,而精彩的影像则各有各的不同。纵观影像器材的发展历史,江山代有才人出,人们也注定无法忽视那种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独步江湖实力的门派。
假如翻开近几十年的影像器材发展史,你会讶异地发现,每个时代,当某种器材独领风骚之时,这世上总会有那么一条依靠自身实力,搅动当时技术和市场的鲶鱼,与当时市场上技术最耀眼、性能最高超的产品搅局、叫板甚至分庭抗礼,诸如:被摄影爱好者称为“德克萨斯徕卡”的GW670Ⅲ/GW690相机;对抗哈苏、玛米亚中画幅相机的GX680系列相机;300万像素媲美600万像素的S602Z相机;拥有“SuperCCDSRpro”综合技术的影楼神机S5Pro……这些在相机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富士。
如今,“颜值与性能并存”,拥有X100系列固定镜头相机、GFX系列中画幅无反相机、X系列无反相机的富士X相机已经成为数码相机市场中具独特魅力的存在!
富士X-T3+XF200mmF2 R LM OIS WR+XF1.4X TC WR,280mm,f/3.2,1/320 秒,ISO 350。 云中 摄
敢为人先和而不同
回看富士的发展史,在各个时代,富士都不乏挑战当时市场主流,继而引发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和革新的产品。胶片时代,当哈苏、玛米亚都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中画幅相机行业标准的时候,富士推出的GX680 系列中画幅相机则以其强悍的扩展性、实用性、耐用性、可靠性和高性价比,配合丰富的中画幅镜头群与相机的移轴拍摄功能一举征服了大量的专业摄影师。
数码时代,当各个厂家都在积极推出不同类型的数码产品以至于人们普遍认为胶片已经走入穷途末路的时候,富士凭一己之力,通过Instax 系列拍立得相机和多款专业负片与反转片胶卷,成功地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胶片复古的热潮。经过几年的沉淀和发酵,用胶片拍摄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带动了不少二手胶片相机价格的上涨。
2010年,当大多数影像器材厂商都在以“1 英寸”感光器件作为大底便携相机标准的时候,富士则推出了“更大底”的APS-C 画幅便携相机—X100。它不但有着致敬古典相机的颜值,更有传统和经典的机械操控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的光电混合取景器,丰富的胶片模拟方式;这些都令这部相机具有了外观之外更令人心动的内在实力。
作为X相机的开山产品,X100这部相机的历史意义不亚于1913年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1879年-1936年,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在干板大画幅相机林立的相机市场上推出精致、轻巧的35毫米旁轴相机—Ur-leica。事實上,X100的推出,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当今数码相机市场的格局与技术发展方向。其上市之后,引发了一股复古相机扎推上市的风潮,无论是尼康,还是奥林巴斯,乃至于徕卡和索尼都在其后的产品设计至少是产品操控设计上受到了影响。而富士在这部相机上所确立的许多技术风格,也在之后的十年中,影响了富士其他X系列相机的设计风格。
富士GFX100S+GF23mmF4 R LM WR,23mm,f/16,18 秒,ISO 100。 杨志涛 摄
从X100开始,富士就以一种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的态度,依托众多先进的技术,分析不同用户的需求,一步步丰富和构建出了能够满足各类型用户需求、属于自己的独特X系列产品谱系。
2012年,受X100大获成功的鼓励,富士推出了采用X镜头卡口、具有古典旁轴风格的第一款X系列可更换镜头相机—X-Pro1。这部具有复古风格的相机,同样采用了机械拨轮操控、结实耐用的铝镁合金结构,而其机上所采用的多种胶片拍摄模式、混合式取景器、APS-C规格画幅、富士自主研发的X-TransCMOS感光器件,也成为了X系列相机的标志性配置,并延续至今。
7个月后,富士的第二款X系列可更换镜头相机—X-E1上市,这部相机之于X-Pro1犹如徕卡的M-D之于徕卡M3。徕卡M-D相机取消了专门的旁轴取景器,富士X-E1则用EVF电子取景器代替了混合式取景器。今天,以“简而不凡”为宣传语的富士X-E系列相机已经推出了最新的X-E4,这部拥有18种胶片模式、可用机械快门拨轮与曝光补偿拨轮操控、具备翻转式可自拍触摸屏的相机,让无数爱美的女孩子都能随心所欲地体验富士迷人的人像摄影效果。
富士X-T4+XF16-80mmF4 R OIS WR,38mm,f/11,13 秒,ISO 160。 杨志涛 摄
2013年,是各大厂商从单反试水转型无反相机的关键时期。对富士来说,如果说X-E1相机是一款试水无反的试探性产品,那么更注重实用性和握持手感的X-M1相机,则象征了富士进军无反相机领域的决心与勇气。这部在功能配置上有所简化,但实用性却很强的产品,也显现出了富士此后细分产品定位的市场战略思路。
2014年,富士推出了定位高端用户,具有专业性能、机械操控体验及优异握持手感的X-T系列相机的首款产品—X-T1。自此,富士建立起了一个市场定位分级清晰且吸引力大的全谱系产品线。如今,X-T谱系产品已发展至X-T4相机,这款采用第四代X-TransCMOS感光器件的产品,拥有0.02秒的自动对焦速度,支持面部和眼部追焦功能,能在-6EV近乎漆黑的环境下进行运动追焦拍摄,并具备最高15张/秒的连拍能力。作为一款APS-C画幅相机,其可用感光度达到了ISO12800,综合性能丝毫不输于任何一款顶级单反相机。
富士X-T4+XF16-55mmF2.8 R LM WR,35mm,f/11,0.63 秒,ISO 160。 杨志涛 摄
2017年,当其他器材厂商都在全力主攻35毫米全画幅无反相机的时候,富士再一次做出了堪称业界突破性的举动,推出了创多个第一的中画幅无反相机—GFX50S。在当时,这款相机拥有比其他厂家产品更高的像素(5140万),比标准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器件大1.7倍的43.8x32.9毫米的CMOS,其高感光度下噪音控制能力、连拍速度、对焦速度和对焦范围、快门速度以及综合操控体验都更为出色。而最吸引人的是,这是一款价格足够低的产品,也正是因为它的出现,中画幅相机才从神坛走向普及。
2019年,搭载着5轴机身防抖且拥有1.02亿像素的富士中画幅无反相机GFX100问世,更是将无反相机的像素推向巅峰。五年来,中画幅无反相机发展到现在,GFX系列更多的是自己挑战自己,相继推出:机身更小、连拍更快、性价比更高的GFX100S;搭载红外拍摄功能,适用于专业领域的GFX100IRVer;采用旁轴相机设计,更轻巧更便携的GFX50R。
2020年,当Vlog成为一种潮流时,富士也适时地推出了“一台不太像富士的富士相机”—X-S10。X-S10重量仅460g,适合随身携带,加上握持感超好的手柄、喜闻乐见的侧翻屏、实用的五轴防抖和丰富的胶片模拟模式,非常适合拍摄Vlog视频。
富士GFX100S+GF100-200mmF5.6 R LM,200mm,f/5.6,1/50 秒,ISO 100。 云中 摄
富士X-Pro3+XF18-55mmF2.8-4 R LM OIS,55mm,f/6.4,1/480 秒,ISO 320,EV-0.3。 宋刚明 摄
2021年9月,富士更是进一步降低了中画幅数码相机的门槛,推出了GFX50SⅡ。同样的价格,是选35毫米全画幅,还是选更大底的中画幅,有了富士的不懈努力,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此,富士走出了一条迥异于其他器材厂商的发展之路。在摒弃中间地带的全画幅相机的同时,富士开始更为关注另外两个方向—往大走,是努力发展高像素大感光器件的中画幅相机;往小走,则是积极研发轻便小巧、高感光度噪音控制能力出色、操控易用、颜值颇高的APS-C画幅无反相机。而从实际的市场情况来看,这种往两个极致发力的市场品系战术,让富士的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得以成功实现,并使富士相机在影像器材市场上的知名度、占有率和好评度逐年上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富士已完成了一场从继承传统,到不断开拓创新的激烈变革。富士的X相机,除发展出定位高端的X-T系列、定位专业摄影师的X-Pro系列、定位街拍的X100系列、定位入门级用户的X-E系列之外,还有关注时尚轻便用户的X-A系列产品、关注Vlog用户的X-S系列产品和注重便携性和机器颜值的XF高端卡片系列产品等多个谱系。此外,具有35毫米相机便携性、功能、操控和售价,对标各类中画幅与数码后背性能的富士GFX系列中画幅无反相机,则在以另一种方式显示着富士X相机的综合实力。
富士GFX100+GF110mmF2 R LM WR,110mm,f/2,1/2200 秒,ISO 100。 杨志涛 摄
追求极致卓尔不凡
事实上,富士之所以能够用十年时间就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强大X相机王国,依靠的是富士一系列底层核心技术。
X-TransCMOS感光器件
以制造膠片起家的富士始终都在关注影像底层技术。胶片时代,富士孜孜以求研发不同种类的胶片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求;数码时代,从最早期的SpuerCCD开始,富士就一直在进行开发和研究相机的感光器件。
相比选择Bayer彩色滤镜排列模式的其他感光器件,根据多年的胶片生产技术经验,富士的X-TransCMOS感光器件采用了类似胶卷银盐颗粒随机排列的复杂彩色滤镜随机排列模式。这种新颖的滤镜排列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抑制摩尔纹,还能够有效提高图像锐度,保留暗部细节,并在高感条件下抑制各像素点电子噪音的产生。
也正是因为这一技术,富士才有底气依靠其APS-C画幅相机与满是全画幅产品的竞争对手鏖战。从实用角度来看,当相机在高感环境下能够有效控制噪点的情况下,APS-C画幅相机体系相比全画幅相机体系有着优势。如:相机与镜头的体积和重量更加轻量化;画面暗角与畸变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镜头边缘分辨率与中央分辨率的差距也能得以缩小……
富士X-T4+XF70-300mmF4-F5.6 R LM OIS WR,132mm,f/8,1/210 秒,ISO 800,EV+0.3。 杨志涛 摄
X镜头卡口
X镜头卡口脱胎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富士AX系列单反相机。在那个时代,以AX-1、AX-5为代表的富士单反相机,以其精致、小巧、便携、测光准确、画质优异的特点曾获得过众多专业用户与摄影爱好者的青睐。而在无反时代,相比传统的AX 单反镜头卡口,富士X 卡口规格则意味着镜头口径更大、法兰距更短,而这一变化给X 系列镜头的技术提升带来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富士X-T4+XF16-55mmF2.8 R LM WR,16mm,f/8,4.5 秒,ISO 10,EV+1。 杨志涛 摄
首先,镜头成效圈会因此增大,传统广角镜头易现的暗角问题将不复存在;其次是镜头有效通光量得以大幅度提升,这也是富士能够推出像F1.0这样的超大光圈镜头的底层逻辑,相信富士未来推出更大光圈的镜头也不会太难;第三,更短的法兰距让镜头拥有更短的对焦距离,不但让镜头的微距拍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也让镜头的对焦行程得以缩短;第四,短后对焦截距还将简化镜头对焦组和补偿组结构,从而在提升镜头画质同时,简化镜头结构,正因为如此,富士的多只X镜头相比同规格单反镜头都要小巧、便携,但却拥有更好的综合图像画质以及更近的对焦距离和更快的对焦速度;第五,由于五棱镜的取消,X系统镜头还可以在腾出的镜头后部空间中配置大口径补偿镜片,这就使传统的镜头组片设计思路得以发生颠覆性的转变,许多传统镜头设计模式下无法完全解决的像差、色差以及图像分辨率提升问题,都能够轻松获得解决。
HT-EBC(高透光率电子束镀膜)技术
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富士珑电子束EBC镀膜使用了电子枪熔融的方式,可以在镜头上熏镀最多达11层的多层镀膜,相比当时其他的镀膜,这种镀膜拥有极好的抗眩光鬼影能力和令人称道的艳丽色彩。事实上,富士独特的色彩风格,很大程度就得益于这种镀膜技术。最为经典的就要数发布于1972年的富士珑55mmf/3.5Macro镜头。这支微距镜头当年不知曾惊艳了多少专业摄影师。而20世纪80年代改良的SPUEREBC技术,则进一步提升了镜头的透光率并降低了内部反射率。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富士进一步根据数字式感光器件的特点改进了熏镀工艺,从而让镜头的透光性进一步提升,使能显著影响成像效果的红、蓝光线更高效地传输到感光器件之上,从而在提高镜头边缘分辨率的同时,有效控制镜头漫反射所造成的鬼影与眩光。这也是富士X镜头能够同时拥有优异分辨率和高锐度色彩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富士X-T1+XF18-55mmF2.8-4 R LM,29mm,f/5.6,1/220 秒,ISO 200,EV-1。 宋刚明 摄
APD变迹滤镜
这一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在镜片相关位置上形成可吸附光线的纳米颗粒,以减少镜头周边进光量,让图像周边到画面中心的散景产生较之柔焦筛孔更柔和更油润的效果。正是因为采用了这一技术,富士广为人称道的56mm F1.2 R APD 镜头才会成为业内众多人像摄影师为之倾倒的产品。
富士GFX 50R+GF23mmF4 R LM WR,23mm,f/5.6,1/30 秒,ISO 200。 张宾 摄
全镜片组对焦技术(ALG)
提高镜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对焦精度并获得持续稳定的成像品质,富士依靠其高扭矩的DC 无轴马达在X 系列镜头中实现了全镜片组移动,从而有效降低了单个移动某片或某组镜片造成的像差与波动。不但提高了对焦精度,也确保了画质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之外,江湖上流行的一些摄影绝技,富士同样有所钻研:
OIS图像防抖技术,最高可以提高相当于5挡的安全快门速度;可提升对焦速度、降低镜头进灰可能的内对焦技术;浮動对焦技术,可修正多种像差,从而提高对焦景深范围内的画面锐度;可消除并修正像差的非球面镜片技术;可有效提升长焦镜头轴向像差修正能力的ED与超级ED镜片技术;能提高镜头散景柔化程度的圆形光圈技术;可防止灰尘与水滴进入,耐磕碰、耐寒冷的全天候/防尘/耐冻/金属镜筒技术,等等。此外,在最新的富士X-Pro3相机上,为了确保相机的外壳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硬物的剐蹭,富士还引入了西铁城经典的Duratect钛涂层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钛涂覆在机身所有非钛材料的外壳之上,从而使其表面维氏硬度达到了仅次于蓝宝石和钻石硬度的1500HV。
正是依靠了这一大批先进技术,富士才具有了独步江湖的底气与豪气。
色彩大师经典美学
自1934年富士发布第一款胶片以来,经过87年的技术积淀,富士已经形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图像色彩风格与影像文化。鲜艳、明快、反差锐利而层次分明又细节丰富的特点,让众多摄影人为之倾倒。正因为如此,自胶片时代起,无论摄影器材爱好者们对相机、镜头有多少争论,但对于富士不同的胶片都报以宽容与怜爱的态度。以至于直到今天,在胶片日渐式微、另一个胶片巨头柯达已破产的年代,富士的多种胶片依然还在继续生产且销量不错。而在富士的X系列与GFX系列相机中,成功模拟这些胶片风格与色彩特点的“胶片模拟模式”功能,更成为了富士X相机的招牌技术。在这些模拟功能中,人们不但惊叹于富士出色的胶片银盐乳剂技术,更惊艳于富士的经典色彩美学在X相机的继承与发扬。
胶片模拟——Classic Neg.
源自于富士Superia系列彩色负片。是一种颜色柔和但是影调稍硬的胶片模拟,可以捕捉微妙的灯光效果,增加图像的深度,适合各种场景的拍摄。其低饱和度的特色,赋予照片一股浓郁的复古色彩,照片的高光和阴影处的色彩处理得很協调,看起来浓烈而不突兀。
胶片模拟——Velvia/ 鲜艳
许多人喜欢上富士,都是从Velvia反转片开始的。超高的色彩饱和度与图像锐度,优异的图像颗粒性和分辨率,可以让同一支镜头发挥出最佳的颜色效果和细节表现力,其艳丽的色彩表现更适合于拍摄风光与花卉摄影。
胶片模拟——Classic Chrome
将胶片质感运用到了极致。在暗部表现上,它采用了较高的对比度,而高光部则相对更加柔和,整体色彩饱和度降低,但对于蓝色、黄色、红色的表现则更加突出,能够展现出普通相机无法表现或需要后期大动调整才能得到的胶片的安静氛围感。
胶片模拟——PROVIA/ 标准
富士胶片模拟的标准款,以其明亮的色彩、丰富的细节和细腻的层次广泛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我们常听闻富士相机拍摄直出JPG非常好看又自然,最大功劳就是PROVIA。
富士X-T3+XF200mmF2 R LM OIS WR,200mm,f/5,1/320 秒,ISO 160。 云中 摄
世纪传承飞“珑”在天
1951年,FujinonLens(富士珑镜头)诞生,富士正式研制与生产大画幅相机镜头;1956年,富士开始135画幅镜头生产,连续发布了富士珑50mmF1.2、富士珑35mmF2以及富士珑100mmF2三支大光圈镜头,号称富士珑三重奏。在那个年代,能够快速推出基于不同焦距的大光圈镜头,已经彰显出了富士出色的镜头研发能力。而富士珑镜头真正广受赞誉则是从EBC镀膜技术应用于其产品中开始的。发布于1972年的富士珑55mmF3.5Macro镜头,是富士首支EBC镀膜镜头,凭借出色的抗眩光能力和富士浓郁、鲜艳的色彩味道,以及仅为24厘米的微距拍摄能力,一下子就获得了摄影者的认可与推崇,成为那个时代日系镜头开始叫板欧系镜头的先驱性产品。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富士几乎每个时期都会有令人叫好的镜头上市。1974年,富士珑EBC85mmF4SF柔焦镜头,以其特有的柔焦筛孔薄片,可以获得令人痴迷的高光柔焦效果,成为了那时不多见的超级人像镜头。富士珑EBC50mmF1.2镜头则以其F1.2的大光圈、最近45厘米的对焦距离,不但可以适用于纪实和暗光拍摄,更能在人像摄影与微距摄影中大显身手。
富士X-Pro3+XF50-140mmF2.8 R LM OIS WR,56mm,f/11,0.77 秒,ISO 160。 张宾 摄
富士GFX100+GF32-64mmF4 R LM WR,64mm,f/22,30 秒,ISO 50。 张宾 摄
富士X-T4+XF50mmF1 R WR,50mm,f/8,1/850 秒,ISO 160。 杨志涛 摄
富士著名的中畫幅相机GX680Ⅲ之所以为众多的中画幅摄影师所追捧,其实离不开与其配套的富士珑EBCGX135mmF5.6镜头。这支小巧、耐用的镜头有着丝滑的焦外成像和锐利如刀的焦内分辨率,以及油润、细腻、对比强烈的图像色彩。从它开始,富士后期的一系列中画幅相机以及电影镜头也都继承了它的衣钵,依靠出色的综合素质为人们所喜爱。如GF80mmF1.7RWR镜头;能够在广角和长焦段均获得出色的成像画质和画面质感的GF32-64mmF4RLMWR镜头;拥有完美焦外成像的GF250mmF4RLMOISWR人像镜头,在画面细节、图像锐度、色彩风格等方面都保留自EBCGX135mmF5.6时代就具有的气质与精神。
在X卡口系列镜头领域,依靠一系列先进的镜头技术,富士建立起了丰富而全面的镜头群组,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的拍摄需求。全开光圈下也能保持出色图像画质的XF50mmF1.0RWR超大光圈人像镜头,图像细节异常丰富且小巧精致、操控快捷、对焦安静准确的XF27mmF2.8RWR标准镜头,暗角与畸变控制能力出色且微距能力强悍的XF8-16mmF2.8RLMWR超广角变焦镜头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超大光圈定焦镜头GF55mmF1.7、超广角变焦镜头GF20-35mm、移轴镜头GFTILT/SHIFTLENS、超长焦变焦镜头XF150-600mm、视频镜头XF18-120mm将陆续发布,这会满足无反相机在更多领域的使用。
无与伦比的美丽
1948年开始生产相机的富士在积极创新的同时,始终关注传统。20世纪70年代,富士就形成了自己的35毫米单反系统;1980年,富士FujicaX卡口相机正式推出。凭借着70多年的相机生产研发经验,富士对于相机外形、操控等工业设计都有着丰富的积累和沉淀。乃至于2010年当富士推出首款X系列相机X100时,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其如艺术品的颜值,反而忽略了其出色的才华。
事实上,抛开性能,如果仅仅从颜值上来说,X100也被许多器材玩家认可为除徕卡之外,外观雅致、做工精湛的产品之一。作为富士X相机的开端产品,这部相机致敬经典的旁轴相机外形,完全复古的光圈、快门拨轮分离操作、有型有料的混合式取景器、颇具古风的机身刻字、极具胶片时代质感的模拟快门声,都很容易让操控这款相机的摄影者沉浸于一种缅怀和纪念的情绪之中,以至于不少X100系列相机的拥趸者,最为享受的不是使用它进行扫街拍摄,而是在倾听古典胆机音乐和品味咖啡时,将其放在茶几之上,享受按动一两下快门的快乐。
无独有偶,同样具有古典高颜值的X-Pro系列相机在继承了自富士GW670Ⅲ以来的耐用性与可靠性强的特点的同时,拥有着很好的综合性能和只有实拍后才能感受其乐趣的操控体验。从最早的X-Pro1到最新的X-Pro3,这种将古典与时尚新技术操控设计集于一身的相机,均采用了经典的旁轴测距设计。其支持数字式关键信息显示并具有电子测距功能的EVF/OVF光电混合式取景器、独立的快门拨轮和镜头光圈环、额外的EV曝光补偿拨轮、电源开关与快门设计在一起的嵌套式拨杆开关、便于快速调整对焦点位置和其他参数数值的机背指点杆、可显示数字式胶片模拟风格的胶片数值显示屏幕,以及丰富的模拟胶片模式,使其无论是作为一台主力相机用于拍摄还是作为一款安静读书时把玩体会的工艺品,都非常出色。而最新款的X-Pro3还在采用镁合金与钛合金机身的同时,使用了西铁城经典的Duratect钛涂层技术,使其不但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的磕碰,还能在遭遇各类剐蹭之后,不留下印记。这就意味着,这部相机能够历久弥新,用最为长情的节奏,始终陪伴着自己的主人行走天涯。
我们可以这样遐想一下,多年之后,作为摄影者的你已然苍老,手指满是皱纹。书桌上,橘黄色的灯光下放着一杯咖啡和一本摄影集,还有那台始终陪伴自己的X相机,不知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带着它,独步江湖的摄影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