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水之忧:太平洋不太平
2021-10-15思笃
思笃
4月13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日方称,做出这一决定是慎重的,经评估核废水并不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日本首相菅义伟公开表示:“处理核废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采取全面措施、消除谣言的前提下,核废水排入海洋是现实的。”他同时强调,政府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处理后的核废水安全。
这一爆炸性新闻引发了日本当地渔民与周边国家普遍担忧和谴责。来自日本福岛县各地的民众自发聚集在街头,大家打出了“反对含氚废水排入海洋”“海洋在哭泣、鱼类在哭泣、地球在哭泣”“守护渔业、守护孩子们”的标语表达对排污入海方案的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不能罔顾国际公共利益,将福岛核废水往海里一倒了之。韩国总统文在寅则亲自召见日本驻韩国大使相星孝一,严正抗议日本的这一决定。
自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就令人们真切感知,与此同时,核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高度警惕。此次核废水从何而来?核废水的排放到底有多大污染?为何要将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些问题成为我们的核心关切。
福岛核泄漏
日本此次意欲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源于2011年3月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当时一场罕见的9.0级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北海道、关东等东部地区,这次地震也是有记录以来日本发生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随即而来的巨大海啸和接踵而至的余震更淹没了许多沿海地区,无数沿海城市与人造设施遭到直接摧毁,上万人因此丧命,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更为可怕的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向福岛核电站扑来,海啸高达14.5米,而核电站设计时并未考虑应对如此恐怖的海浪,海水很快灌满了核电站的地下室,发电设备也出现故障导致停电。众所周知,核电站发电的原理就是将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电能,要停止核裂变需要冷却核燃料,而冷却过程需要用电。一般情况下,从停止核裂变到安定停机状态,需要20个小时。如果停电了,核燃料就无法被冷却,核裂变反应就会一直进行下去,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结果,灾难真的发生了。3月12日1号反应堆发生爆炸,3月14日3号反应堆发生爆炸,3月15日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导致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释放而引发核泄漏,这成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后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件。福岛核电站不得不引入海水冷却受损堆芯,由此,海水与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形成了大量放射性核废水,而这些核废水后来就被暂时存放在储存罐中。
此后10余年间,福岛余震超过1.4万次,每次地震袭来,都让人们心有余悸。如今一号核电站内共有1074个储存罐,总容量为137万吨,截至今年2月已存放了124万吨水。预计到明年秋天,这些储存罐将达到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些核废水就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
“现实选择”
日本政府在2020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将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排入海洋或通过蒸发排入大气是“现实选择”,其中前者在技术上更为可靠。东京电力公司也称,正在讨论将污水排入海洋等方案,但這些方案始终未能得到当地民众的理解。
今年3月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福岛召开记者会时,仍未明确给出处理方针及决定期限,但重申了尽快做决定的立场,“核污水的储存罐不断增加,存放场地愈发紧张,这种状况下我们不应该总是推迟做决定,应在恰当的时候负责任地做出决策”,直至4月13日作出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的决定。日本为何始终惦记要将核污水排入海洋?一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日本认为排污入海的成本最低廉、最便捷。去年3月,东京电力公司曾向日本政府提出5种处理核污水的方案,包括地下掩埋、注入地壳、以水蒸气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以稀释水形式排入海里、转化为氢化物排放。其中,以稀释水形式排入海洋的方案得到东京电力公司的力推。日本媒体称,该方案是5种方案中“花销最小,速度最快”的处理办法。其次,储存核污水的储存罐已经不够用了。按照目前的核污水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计算,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储存核污水的储存罐容量即将达到137万吨上限。日本首相菅义伟今年3月在国会答辩时就曾表态称“将在合适的时间敲定处置方针”。此外,日本重启核电的意愿也在增强。菅义伟在去年就职后就宣布“日本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有分析认为,要想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日本重启核电将被提上议事日程,处理福岛核事故的遗留问题也就变得紧迫起来。
10年前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的核污水处理方案一旦失败,影响的不仅是日本国民,也将给周边国家和全世界带来不可承受的伤害。有关决策应当科学周全、公开透明、慎之又慎,毕竟扩散后的核污染将会更难处理。
面对核污水排放造成风险的质疑,日本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坚称“将核污水排入海洋是国际惯例”,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净化这些核污水,使其污染达到最小甚至消失。不过,多家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案可能会让世界付出巨大代价。
全球哗然
早在日本有意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时,便在日本国内外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如今正式决定一出,更是引起一片哗然。
绿色和平组织批评日本政府的核废水排海决定,该组织日本办公室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铃木一枝表示:“日本政府无视生态环境的决定,完全是不公义的。不仅再次让福岛居民失望,也让生活在周边及环太平洋地区的居民暴露在核辐射的风险中。尽管日本有技术、有条件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地点以及周边无人区建设更多长期储存罐,一定程度上将核辐射扩散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然而,政府内阁却选择了最节省成本的方式——把核污水倾入太平洋。”
中国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也对此表达了关切,对日本排污问题表示强烈反对。而一向自诩为世界环境卫士的美国此次却对日本的这一决定表示“声援”。
美国国务院网站消息表示,在目前“独特又具有挑战性的”局势下,日本政府权衡和研究了福岛核废水处理的方案,其决定一直保持透明,似乎采取了一种符合全球核安全标准的办法,期待与日本政府进行协调沟通,监督这一决定的有效性。
美方此举或出于美日同盟考量,所以未对日本持公开反对的态度。专家认为,菅义伟选择在访美前夕公布排海决定,也有时机的考量。拜登上台后一直强调要重新加强与盟友关系,3月份还举行了“2+2会谈”,在此背景下,美国若公开反对日本排污入海决定,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此外,美方认为自己与日本距离遥远,日本此举并未触碰其核心利益。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排污入海真的损害美方的核心利益,美国一定会谴责日方,如今美方表态支持,也正是因为在美国看来日本此举并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生态和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日本政府的排核污水的企图无疑会损害其国际形象。长期以来日本就标榜自己经济发达、技术先进、重视环保,还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今日本公布这一决定确实有损其国际形象,无疑会令相关国家大失所望。
深层原因
日本政府当然自知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危害,在宣布这一决定之前也一定想到了定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但是缘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与日本国内政治权力结构密切相关。
2020年9月,因为疫情、身体等原因,安倍在支持度跌破50%之后黯然离职,将首相宝座交给了继任者菅义伟。但是菅义伟的执政能力着实一般,国内疫情的持续攀升,各种乱象和无序状况接踵而至,导致菅义伟内阁的支持率迅速下跌。种种迹象显示,菅义伟内阁很可能将在今年9月的选举后下台。几个月的当政已让菅义伟内阁焦头烂额,也正因为菅义伟内阁的无力化,才导致此次排放核废水的决定。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议会制国家,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并集中到首相手中。除了不掌实权的国家名义最高统治者天皇,首相应该是日本最有权力的人。但是实际上,在当代日本政府中,官僚集团往往是与首相所领导的内阁并立,并且常常与首相唱反调。
日本的官僚集团掌握着各个行业的实权。而这些不同行业的官僚在和相關财阀公司的利益捆绑后,成为日本政坛一股巨大的力量。官僚集团甚至曾经喊出“我们为国家服务,而不是为内阁服务”的口号。而在日本历史上各个短命内阁倒台的背后,往往也有官僚集团在挥动黑手。
近几十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变化,官僚集团的人数和权力缩减,在和内阁大臣的斗争中逐渐落于下风,尤其是在强势首相安倍长期执政期间,官僚集团更是被打压。然而,日本各个行政体系的基石毕竟是控制在官僚体系的手中,在安倍去年黯然下台之后,被压制多年的官僚集团马上开始反击。最明显的,就是用“赏樱会”丑闻(2013至2019年安倍任首相期间,安倍后援会负责在赏樱会前夜举办晚宴,招待安倍支持者。这些晚宴总花费超过2300万日元,远高于出席者缴纳费用)来羞辱刚刚病退的安倍。
早在几年前,日本核能行业的官僚及其背后的核能大亨,为了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处理存放的巨量核废水,就已经要求当时的安倍内阁,准许将核废水排放入海洋中。但因为事关重大,做出此决定一定会得罪农业、渔业群体,并引发国际争端,所以被安倍一直拒绝实施。
世殊事异,安倍黯然归隐,菅义伟内阁统治无力,无法抵挡核能官僚集团以及核能巨头公司的压力,其结果就是日本政府在国内没有做好与渔业、环保等部门、团体的沟通,在国际上没有获得周边其他国家谅解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宣布决定排放核废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