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三号线制动闸片断裂问题分析及优化
2021-10-15黄硕徐丹
黄硕 徐丹
摘要:广州地铁三号线为国内首条时速达120 km/h的线路,三号线B1型车于列车大修期进行制动闸片批量换型,换型闸片装车运行一年后,陆续开始出现燕尾变形以及闸片断裂情况,对正线设备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现对换型闸片结构及运用状况进行分析,探讨闸片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改造方案,以提升闸片运用的可靠性。
关键词:地铁车辆;闸片;断裂;优化
1 列车闸片运用情况
广州地铁三号线B1型车采用盘式制动[1],列车自2006年上线运营,于2015年开始进行列车大修,其间列车闸片运用状态良好,未出现批量故障问题。B1型车在大修期间对制动闸片进行更新换型,并于2017年完成所有列车闸片更换,换型后的制动闸片在运用过程中陆续出现闸片断裂问题,具体故障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
2 闸片断裂原因分析
2.1 闸片物理参数
为研究闸片断裂原因,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 第9部分:合成闸片技术规范》(T/CAMET 04004.9—2018)[2]中的参数要求及测试方法,对断裂闸片残体及闸片新件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测试,闸片的物理及力学性能满足规范要求,闸片残体物理性能与新件相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2.2 闸片受损情况
通过对断裂闸片残体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断裂闸片均有以下特征:(1)闸片断裂位置均在闸片端部;(2)断裂闸片燕尾均存在异常磨损及变形情况。
闸片摩擦体断口:闸片摩擦体断裂发生在闸片尖端无燕尾(钢背)部分,摩擦体断口与燕尾端部齐平,断裂裂纹从闸片摩擦面向燕尾一侧扩展(图2)。
闸片燕尾:闸片燕尾与端口齐平位置存在卷边现象,变形燕尾表面存在与闸片托磨损、撞击痕迹(图3)。
2.3 原因分析
2.3.1 燕尾变形原因
地铁列车牵引制动工况转换频繁,会导致闸片燕尾与闸片托产生频繁撞击,闸片燕尾端面完全承受撞击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燕尾端部部分摩擦体在冲击下逐渐磨损后,冲击力将转移至燕尾本体,最终造成燕尾端部与闸片托接触处出现燕尾形变。
2.3.2 摩擦体断裂原因
根据闸片断裂情况,主要从闸片材质及闸片受力两个方面对闸片断裂原因进行分析:
(1)闸片材质:根据闸片残体送检结果,闸片残体物理性能与出厂状态基本一致,闸片材质无缺陷,闸片参数符合规范标准。
(2)闸片受力:分析闸片摩擦体断口,闸片断裂方向从闸片摩擦面指向燕尾面,并且闸片卷边燕尾表面存在磨损痕迹。上述情况表明燕尾出现卷边后,卷边部分与闸片托贴合紧密,导致燕尾其余部分与闸片托之间存在空隙。在列车制动过程中,闸片托向闸片施加一个垂直于闸片方向的力,此时燕尾卷边部分凸出于燕尾表面,将形成一个支点并产生杠杆作用,导致闸片端部摩擦体与闸片托贴合不紧密,闸片整体受力不均(图4)。随着制动次数的增加,闸片端部摩擦体逐渐产生弯曲疲劳,最终出现摩擦体断裂。
综上,闸片出现断裂的原因:闸片燕尾在制动过程中受到频繁冲击造成燕尾受损发生形变,闸片整体在以燕尾形变位置为支点的情况下产生杠杆作用,导致闸片端部摩擦体长期受力不均,产生疲劳断裂。
3 解决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为解决闸片端部断裂问题,需强化燕尾强度,避免出现形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闸片燕尾结构进行优化。
3.1 增加燕尾端面面積
将原闸片燕尾U型槽结构改为梯形结构,增加端面碰撞面积;同时在燕尾端面增加加强筋,提升燕尾抗冲击能力(图5)。
3.2 优化燕尾连接方式
在燕尾背板增加翻边结构,提升燕尾与摩擦体的连接强度,分散燕尾端部受力(图6)。
上述两条措施可以有效强化闸片燕尾端面的抗冲击能力。
4 优化效果
经过结构优化后的闸片已于2019年10月进行装车验证,经过为期18个月29万km的运行跟踪,闸片整体制动性能及磨耗状态良好,闸片摩擦体及燕尾未出现形变、磨损、断裂情况,结构优化后的闸片抗冲击性能提升明显,运用效果符合预期。
5 结语
本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列车制动闸片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闸片结构的优化方案,并对改进型闸片进行了运用验证,解决了闸片燕尾磨损变形导致闸片受力不均而出现断裂的问题,提升了制动闸片的抗冲击能力及运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MM0417_制动钳单元[Z],2006.
[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 第9部分:合成闸片技术规范:T/CAMET 04004.9—2018[S].
收稿日期:2021-07-21
作者简介:黄硕(1993—),男,湖北十堰人,城市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助理工程师,从事城轨车辆牵引制动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