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沟爬岩鳅苗种培育和鱼病防治技术

2021-10-15另世权潘书鹏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亲鱼鱼体游动

○谭 刚 吴 毅 另世权 邓 艾 潘书鹏 王 华

侧沟爬岩鳅(Beaufortia liui),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平鳍鳅科(Homalopteridae),爬岩鳅属(Beaufortia),其地方名石爬子,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及其支流鯵鱼河,大渡河、岷江、青衣江和沱江下游及其主要支流。由于大渡河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过度的捕捞,侧沟爬岩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迄今为止,对侧沟爬岩鳅的研究仅有关于分类学的研究报道。目前有关侧沟爬岩鳅的苗种培育研究较为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其苗种培育技术研究,为以后为大渡河实施其特有经济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技术和苗种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亲鱼来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侧沟爬岩鳅的分布地点在岷江、大渡河流域以及金沙江流域。项目组在2017年期间对这些区域是否存在侧沟爬岩鳅进行了访问和资源调查。2018年在大渡河流域以及金沙江流域采集侧沟爬岩鳅亲本,并采用120cm×40cm的双层鱼苗袋充氧运输,每一袋装有2斤左右鱼和10斤河水,每袋放入一支青霉素和适量冰块。装好的鱼苗袋,有分别放进预先准备好的泡沫箱中。采用越野车运输,运输时温度15-18℃。

试验地点位于四川省汉源与甘洛交界处,距汉源县城约20km的黑马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侧沟爬岩鳅运输到大渡河黑马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驯养,驯养所用水源来自当地黑马沟山泉水,水的pH为6.9-7.7、溶解氧为10.5-12mg/L、水温为15-17℃。

1.2 苗种培育方法

1.2.1 出膜幼苗的暂养

刚出膜的幼苗,平躺在缸底,当大部分幼苗出膜的时候,需要用软管将其吸出孵化缸,将多余的卵膜冲洗出去,把幼苗分离出来,单独放入暂养盆中,鱼苗之间均匀放置,盆的边缘放入一根进水管,保持微流水,水面高度保持在5-6cm。

1.2.2 幼苗的培育

当暂养到第9-12天的时候,幼苗的卵黄基本消耗完毕,开始在池底游动,就可以进行幼苗的开口饵料投喂。开口饵料的选择,根据幼苗的口裂大小和个体发育情况决定。

当暂养到第12天后,可以开始用筛绢网过滤后的鸡蛋黄微粒和轮虫进行开口;一天投喂3次,投喂后2小时对暂养池进行清污,在下一次投喂的时候换水。

当暂养到第19天后,可以开始用筛绢网过滤后的枝角类进行投喂,3天一次。这一阶段需要将鱼苗从暂养盆中转出到暂养池中,水位高度调到10mm左右,每天在中午的时候对鱼池进行冲水3-4分钟,并吸出污垢。

1.2.3 仔鱼的培育

当幼苗的体长达到27-31mm的时候,此刻鱼体就接近成鱼,开始进行流水喂养,饵料投喂适量摇蚊幼虫。将幼苗转移到室外水泥池培育,水泥池放入若干鹅卵石,进水管从水底进水,保持流水0.3m/s。培育期间逐渐减少投饵量,由于外塘提前2个月就开始培养起来了水藻和附着青苔等水生植物以及水生昆虫,可以为侧沟爬岩鳅仔鱼提供食物来源。

每周对鱼池进行消毒和清污,将鱼池水面上的丝状青苔除去;及时翻动鹅卵石查看仔鱼发育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寄生虫检查。

1.3 侧沟爬岩鳅幼苗常见鱼病的鉴别方法

(1)小瓜虫: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的病原体。病鱼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2)水霉病:当水温低于16℃时,受伤的亲鱼伤口处慢慢会出现白色丝状绒毛,鱼体体质逐渐变差,绒毛开始向整个鱼体分散,亲鱼体力下降至不再游动,后期绒毛密布整个亲鱼鱼体,亲鱼的体内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直至死亡。

(3)腐皮病:病鱼的主要症状为体表皮肤溃烂,溃烂的病灶部位分布无规律,体侧、背部和尾部都常见,有的鱼体中后部常有大面积的退色斑,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体表下颌等部位充血发红。

2 结果

2.1 侧沟爬岩鳅苗种培育

测量水温14-16℃,水的pH为6.9-7.7,溶解氧大于10.5mg/L,刚出膜仔鱼通体透明无色素积累,卵黄囊前段膨大呈圆球状,后段呈长细棒状紧贴鱼体腹部,卵黄囊全长约占仔鱼全长的3/4;初孵仔鱼,大部分在容器底部平躺,时而依靠尾部摆动。当大部分幼苗出膜的时候,需要用软管将其吸出孵化缸,将多余的卵膜冲洗出去,把幼苗分离出来,单独放入暂养盆中。鱼苗之间均匀放置,水面高度保持在5-6cm。保持微流水培育。

仔鱼出膜后3天,开始出现胸鳍,细长紧贴在鱼体两侧,心脏跳动明显,血液透明且涌动明显。

仔鱼出膜9-12天,仔鱼的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仔鱼头部和背部出现大量的黑色素,心脏和血管隐约可见,开始靠尾部摆动在容器底部游动但范围较小,胸鳍发育快速呈扇叶状,可以进行幼苗的开口饵料投喂。开口饵料选择用200目的筛绢网过滤后的鸡蛋黄微粒,一天投喂三次,投喂完1小时后清理残余饵料。

当仔鱼出膜后13天,仔鱼胸鳍发育成长条形,背鳍、腹鳍开始发育,仔鱼身体黑色素明显。当有外界刺激时,依靠胸鳍和尾鳍在容器底部游动,游动范围小且主要在水体底部游动,开始主动摄食幼体轮虫和幼体枝角类。

当仔鱼出膜后15天,仔鱼的胸鳍和腹鳍还未特化。仔鱼呈现头部大,身体细长,当有外界刺激时主要沿着容器壁游动,开始摄食稍大的枝角类和藻类;

当暂养到第19天后,可以开始用筛绢网过滤后的枝角类进行投喂,3天一次。这一阶段需要将鱼苗从暂养盆中转出到暂养池中,水位高度调到10cm左右,每天在中午的时候对鱼池进行冲水3-4分钟,并吸出污垢。此阶段为静水培育。

当仔鱼出膜后25天,仔鱼的胸鳍和腹鳍还未完全特化。仔鱼呈现淡黄色或青色体色,头后身体逐渐变宽,呈梭型,并开始匍匐于卵石和容器壁上。

当仔鱼出膜后45天,仔鱼的胸鳍和腹鳍完全特化,身体上的斑纹明显,体型与成鱼基本相同。开始进行流水培育,饵料投喂摇蚊幼虫和枝角类;适量进水,保持流水速度0.3m/s。

当仔鱼出膜后60天,减少投喂摇蚊幼虫和枝角类,改投喂微粒子S1饲料,晚上7点30分投喂,第二天早上检查鱼池底部是否有饲料粪便,并清除残余饵料。驯化5天后就可以主动进食微粒子S1饲料。

当仔鱼出膜后80天后,改投喂微粒子S3饲料。晚上7点30分投喂,一天投喂一次。

侧沟爬岩鳅苗种培育情况见下表。

侧沟爬岩鳅苗种培育情况

2.2 侧沟爬岩鳅幼苗常见鱼病的防治措施

(1)小瓜虫:一旦发现少量患病亲鱼,首先将进水关闭;其次每天用原虫膏和食盐水进行连续药浴12小时,药浴期间需用缸外过滤器进行池内循环,用加热棒调节温度保持在20℃,如此往复。大约1个月的时间,亲鱼小瓜虫病便可控制。在该病多发季节可定期使用原虫膏泼洒。

(2)水霉病:幼苗入池前用2ppm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浸泡消毒后立刻用维生素C还原解毒。

(3)腐皮病:在仔鱼入池后的前一周,每天投喂经过土霉素浸泡过的水蚯蚓,水蚯蚓经过清洗消毒后,浸泡在1g/L的盐酸土霉素溶液中,浸泡20分钟后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续投喂7天。

(通联:610000,四川律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亲鱼鱼体游动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把手放进袋子里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金枪鱼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大鳞鲃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
鱼为什么有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