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研究
2021-10-14赵惠卢海英
赵惠 卢海英
摘要:针对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功远小于失败比例这一现象,设计了“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模型作为进行计量和评估的公式。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量的变化来揭示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指导企业规避风险、正确决策和科学评估所取得的绩效。以减少实施信息化的盲目性,用合理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价值研究
1.研究意义
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既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也是举国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迫切要求。浙江省把信息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府提出:用信息化振兴浙江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生产与经营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由于尚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指引,对什么是正确的信息化实施方案无法准确判别;企业少有“明白人”指导、策划,很多企业领导的理念和认识尚未到位,职工的整体素质比较差,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建立起信息化的人才基础;符合企业要求的管理软件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缺乏;加上管理变革的艰巨和复杂性,致使信息化成功企业远远少于失败者。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已经付出或正在付出大量的学费。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研究具体落实的举措和方案。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信息化中最艰难的课题,这在国内外实践中基本成为共识。即便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最高的美国也认为:在人类奋斗的历史中,还没有象这样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而取得如此少的成果。根据美国的估计,社会所拥有的计算机,直接用于企业管理的数量约占60%以上,但收益并不理想。国内IT业界一般也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成功的比例在70-80%。
我省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必须看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生产方式、市场营销等方面与现代化企业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这些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而民营企业在管理中也有其特殊性,所以对于发达国家和大型国有企业已有的实施经验,对我省中小型企业并不适宜,在省政府的信息化规划中,也提出了区别对待。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启动、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如何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如何规避实现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做到既节省投资,又成效显著,并为未来信息化深入发展奠定基础,具有可继承性和扩展性,这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立“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模型
对影响企业信息化项目优劣、成败的各种关键要素(包括参与者的影响)进行概念确认和基本定量的描述,并以此来建立一个效益与风险初步评估模型,即“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模型。它用如下的公式来表述:
式中:
U—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价值。
Vi—企业信息化项目中的单项效益。
它由二部分内容构成:
(1)企业实施某项信息技术后可计算或可估算的财务成果,成果中既应计入企业因此而增加的效益,也应计入企业因此降低的成本费用和减少的可预见损失;
(2)企业实施某项信息技术后,对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增加企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有促进作用的、可度量的其他成果,包括财务成果和非财务成果。
WVi—企业信息化项目中单项效益的权数。
Fi—與该单项效益对应的风险。即企业实施某项信息技术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付出的代价,包括帐面的和隐含的,实际的和可能的。
WFi—风险的系数。是对企业信息化某个单项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保证、管理基础与数据质量、人才组合、实施范围、组织行为、技术方案选择、培训效果、维护模式等总效能的评估。其中以人才组合、组织行为和数据质量为最关键性的要素。它是一个大于等于0的因数。在理想状态下,它等于0,即没有风险;反之,就存在风险,评估值越大,风险越高。各项列入的要素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影响的大小分别确定权数,风险越大,权数越大。权数越大的因素,其发生不良问题后对计算结果影响越大。这一结果反映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价值上的变化,就是人们从感性认识中认为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没有达到理想的投入产出目标。
Cj—企业信息化的硬件支出。一般来说,企业用于信息化的硬件投入与实施成败的相关性与软件投入的相关性不同,软件实施失败,硬件可能不全部损失,因此评估时单独计量。
Wcj—设备可利用系数。其值介于0和1之间,硬件投资专用性最大时,取1;通用性最好时,取0;公式中所界定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价值 ”涵义就是对应于企业实施某项信息化工程扣除各项成本代价后而取得的效益,只有当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项目价值大于0的时候,企业就有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内在动力,才会积极地行动起来。
3.结论
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特殊的工程项目而不是一般的计算机工程项目,进而对它的效益和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设计了“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模型作为进行计量和评估的公式,研究如何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项目价值”量的变化来揭示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指导企业规避风险、正确决策和科学评估所取得的绩效。以减少实施信息化的盲目性,用合理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这对当前执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大政方针是非常紧迫的,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毕巧.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经济,2017.
[2]侯倩文.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7.
[3]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
[4]金哲.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年23期.
[5]严双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小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2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201942016,Y201942014)。
作者简介:
赵 惠(1975-),女,山东菏泽人,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实验室管理;
卢海英(1977-),女,浙江金华人,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