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2021-10-14马博慧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职业规划、职业目标、职业选择、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校将持续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帮助其实现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思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停工停产,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遭到重创,企业生存危机频现,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市场竞争力居高不下,如何引导和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是关系到高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的现实问题。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西安邮电大学2019、2020年大学生资助信息系统数据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量的30%左右,贫困大学生在学生中占比非常大,如何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和成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学生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有多种原因致贫:家人体弱多病药费高昂、单亲家庭、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家庭外债等因素,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一般通过亲友接济、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解决,这些来自于家庭的因素导致学生的精神和思想压力巨大。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西安邮电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反馈数据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家庭经济的窘迫成为困扰大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的心理因素,进一步影响到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既渴望融入集体生活,但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觉难以相处,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他们无法以平等的姿态处理和平衡好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关系。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小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成长起来,比普通学生的成长经历更加曲折,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普遍早熟,自制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成就动机强,比普通学生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大部分人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做事情认真努力,他们迫切的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家庭的现状和未来的命运。这类学生需要正确引导,重点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品质。
二、困难学生就业的因素和分析
1.自身竞争较弱,综合素质欠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他们自小生存环境艰苦落后,在青春期的成长环境中因缺乏人际交往、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锻炼,相较于城市成长的学生有较大的欠缺。由于日趋发展的社会形势和日益紧迫就业形势,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关注的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专业和学历,还有注重对综合素质、实践创新、心理健康、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这些往往是贫困大学生所缺乏的,也就很难引起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青睐。
2.缺乏合理的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小生活环境艰苦,求学路程波折,他们有非同寻常的心灵震撼和意志磨练,对就业期望比普通学生要高,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山区,边疆等地方,更期待去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寻找薪水高、稳定有发展的工作。还有大部分学生受到家庭的影响积极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于普通学生,他们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在职业规划上比较茫然,容易产生听之任之或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总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
3.社会资源匮乏
社会资源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泛指社会关系中的“人情法则”,毕业生和家长通过它可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工作机会,由于家庭贫困的高校毕业生家庭成员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原因是他们获得社会资源较少,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求职中,这个因素占有一定比重,成为影响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相比普通学生,他们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源和求职途径,总总因素叠加导致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竞争力欠缺。
三、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疫情使国民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企业将根据政策和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一段时间之内人力资源管理即将重组重构,企业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知识结构、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的同时也迎来更多的机会。
1.切实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在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从基础做起,将理想与苦干相结合,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开展线上沟通、一对一谈心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精准摸排学生就业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目光投向参军入伍,西部计划、乡村教师计划等基层项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
2.注重培养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非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在如今的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求职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差,单一的认为认真读书便能改变命运,更加专注于理论知识和卷面成绩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放弃或是忽略专业实践、技能竞赛、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造成了他们语言表达、组织沟通、实践创新等能力的缺失,导致在后期就业竞争中存在的就业技能技巧、社会资源和职业规划能力缺失等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展毕业生心理素质讲座、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3.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效的就业措施
在就业工作中,重点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庭经济困难、“零就业”家庭、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等重点学生群体的指导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讲座培训、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简历门诊、面试技巧等“一对一”指导,提升就业能力,强化就业帮扶,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难题,确保充分就业。
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率上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全面实施三秦教师帮扶制、本科生导师制、党政领导结对帮扶、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制等,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和“一对一”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工作,优先推荐岗位。
4.完善服务体系,聚焦社会力量,增加就業渠道。
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学院的作用,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四级就业制度。充分调动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力量,全员参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的工作状态下,充分利用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对毕业生应聘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全面掌握就业进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规律,不断提升求职竞争力。
高校就业部门发动社会力量,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积极动员主动联系有影响力校友和各地校友会、校友企业,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
总之,要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解决思想脱贫是关键,作为高校辅导员更要深入研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家庭积极困难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扬积极优秀的品质,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成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马博慧(1981-),女,辽宁沈阳人,本科,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