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些花农的当下花样养老
2021-10-14丁云张军王婧潼
丁云 张军 王婧潼
位于姑苏区西北角,18.5平方公里的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下辖14个社区。近十年,辖区常住人口翻一番,从2011年4.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22万人,辖内老年人也随之倍增。他们普遍存在退休待遇低、养老方式传统、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特点。随着全面小康提前实现,这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飞速增长。近年来,白洋湾街道为契合辖区居民需求,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养老的便利性,不断构建完善“十五分钟老年生活圈”。
综合为老服务体系多方共商共建
“社区有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后,很多事我们就不用操心了,吃饭、洗澡也更加安全方便了。”和泰社区的李奶奶说道。倾力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模式,白洋湾街道建立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提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与服务项目,打开了家门口养老新天地。
目前,和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并启用,包含便民服务厅、养老顾问室、书画室、休息室、幸福餐厅、多功能室、理发室、助浴室等,从生活照料到文娱活动,从身体健康管理到心理健康管理,对老年人的照护从头到脚,由外而内。
富强、宝祥日间照料中心也在同步建设中。宝祥日间照料中心已完成硬件装修,室内软装的很多选择权交到了老年群众手里。“老年人腰椎和腿脚使不上劲,椅子不能选太矮,也不能选太软……我现在希望这间日间照料中心早日开业!”张大爷开心地说。“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软、硬件配套,比如:电梯的安装、桌椅样式和颜色、绿化带的布置、饰品的摆放等,充分征求社区居民意见,一旦参与其中,老年群众就会有更多融入感。”白洋湾街道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陆健解释道。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了集就餐、运动、便民、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定期开展特色文娱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后期还将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项目,真正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社区养老有提托、健康管理有指导、护理服务有温度”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适老服务项目着眼细微量身定制
“我现在也会用智能手机刷刷短视频、听听评弹了,还学会用微信了,主要通过语音和视频电话可以更方便地跟儿子联系。”和泰社区的赵爷爷说。
大多数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对年轻人经常使用的短视频、朋友圈等功能又充满求知欲。街道为满足老年人需求,在艺术品制作与欣赏、茶艺课、基本医疗常识等课程以外,增开了智能手机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实用、有趣,老师很有耐心,我们活到老学到老,还结交了很多伙伴。”和泰社区的陈奶奶介绍道。
白洋湾地区的农家历来以“三花”培育为主业,是苏州早先的花卉种植基地。街道将属地的这一人文标识融入运营,围绕“苏式养老”的主旋律探索“精细化、全面化、融合化”创新服务机制,积极链接外部资源,在综合为老中心设置制作花茶、绘画花卉、种植花卉等课程,老年群众也有了更多关于“苏式生活”的体验。“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我们从细微之处出发,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更具乐趣、更富营养。”白洋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越琦说。
新白洋湾美好家园老年力量生辉
“放開后,我第一个报了名。身体没有大毛病就要打。打了疫苗肯定对保护健康是有益的,也保护家人。”虎池苑社区的王大爷向老伙伴们说道。今年7月,60岁以上老年人开始接种新冠疫苗。辖区热心老年群众有的报名做志愿者,帮助宣传和政策讲解,有的茶余饭后积极动员身边人,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区公共环境付出了努力。
“老有可为”是街道为老年人搭建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网格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并设置积分兑换养老服务制度,营造适老、友好、安居的社区氛围。
进入为老服务中心后,有些老人不能迅速适应,不愿意打开心扉。中心的老年党员们和志愿者就通过“以老带新”“志愿者引导”等方式,陪伴这些老人一起参与活动,走进他们内心,打通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隔阂,鼓励他们更轻松愉快地享受老年,融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生活。
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是老年志愿者,“以老助老”模式是优化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支撑。从老年人视角探知老年人需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为老服务,建立更加密实的为老服务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了更多老年人交流互动的平台,以老护老良好氛围的形成,也有效激发老年人积极养老、主动享老,携手让社区更适老友好,让治理更有序和谐。
“白洋湾街道将积极链接最优质、最专业的养老服务资源,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全力以赴建立健全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助推街道养老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白洋湾街道党工委委员钱晓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