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庆耀:创造绿色未来

2021-10-14董潇

时尚北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

董潇

作为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的副主席,吕庆耀扮演着很多的角色:他不仅是设计师参与设计,还是公司决策者为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谋划策略。对这些角色他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建筑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深远而且长久,因为一个建筑物可能存在五六十年,甚至更久,而在此生活的人不只是一代两代,可能很多代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所以作为建筑师,我希望自己能设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且通过好的设计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而作为决策者我要考虑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比如建筑业或者整体的大环境会如何变化。建筑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行业,我常常和同事们说大家需要一开始就想得比较远,希望我们的设计在将来完成的时候能接轨社会的发展,并持续为用户营造幸福感。”

建筑师的素养

作为建筑师,第一步自然要从客户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针对不同行业,提供最适宜的专业解决方案,即使在同一空间的设计中,也要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兼顾开放性和私密性,从而将不同功能完美地融合。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吕庆耀认为除了专业素养、审美力,更需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精神。“我非常关注自己设计作品的整体碳排放,同时希望能给整个城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群的健康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我愿意从使用者的体验感和健康角度来构建框架体系,通过使人身心愉悦的空间,启发和影响更广泛的社区和周边环境,将建筑演变成‘健筑。我觉得‘以人为本就是我崇尚的审美意识,因为我知道在气候危机的大前提下,一个建筑的碳足迹,还有能为使用者带来长久的积极影响,并感染更广泛的人群,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以往的作品中,吕庆耀对于环境、建筑和人的协调关系把握很到位,在他的设计思想中,建筑的内部逻辑与风格塑造和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同样重要。“对于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因为内部空间的布局和造型风格往往以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前提,优秀的设计逻辑和独特的风格化设计语言能让人享受其中,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建筑师在处理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时,更能体现其大局观和公民意识,不论是密集城市或是自然生态,都需考虑如何通过可持续设计给环境带来积极而长远的正能量,甚至一个建筑能成为一种催化剂,激发社群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例如我们与ReveryArchitecture联合设计的香港戏曲中心,设计团队创意性地把剧院‘悬垂在空中30米处,腾出剧院下方作为公共广场,贯彻戏曲中‘气的表演形态。广场采用了自然通风的设计,外立面帷幕般的巨大入口向室内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线,配合多项的节能配套设施,形成冬暖夏凉的休闲空间,成为本地市民乐意逗留并举办公益活动的绝佳地点。项目邻近高铁总站,在观赏完表演后,观众可乘高铁返回深圳及广东省各市,实现香港与内地无间的文化交流,促成大湾区居民的联通性。”

现今的年轻人在数码时代成长,对科技的敏感度极高,年轻的建筑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参与智能城市的发展。对年轻设计师的发展,吕庆耀给出了他的建议,“相信传统建筑设计的边界终将会被打破,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BIM建筑信息模型专家,甚至人工智能都会为设计赋能;而建筑师也能成功‘破圈助力新兴行业,例如建设数码虚拟城市、为政府开发担任可持续发展顾问等等。因此,青年设计师如果能顺应社会的趋势,同时不断自我创新和突破,那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无可限量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在香港,建筑物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整个城市的60%,在内地则是51.3%,建筑师对国家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责无旁贷的。RLP早在十年前已经开始研究零碳建筑,并设计了香港第一座实验性质的零碳建筑—香港零碳天地。在夏季高温潮湿的香港,减少碳排放、营造宜居环境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挑战。回忆当时项目运作的过程,吕庆耀说:“在项目中,我们实践了一系列主动式和被動式的节能设计,并在之后把许多成功经验不断引入内地的重要项目开发中。同时我们也为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细致而严谨的研究,并且感到非常荣幸,其中一些成果被运用到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中。零碳天地的概念与实践,与近年政府规划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不谋而合。事实上,RLP的众多项目之中有接近八成的建筑物获得了绿建环评的认证。我们为溢达集团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林—‘十如,更屡获殊荣。十如位于桂林,占地51.18公顷,项目一期已于2020年9月建成,主要包含5座工业建筑、员工餐厅、员工办公等建筑群。受桂林山水的启发,我们因地制宜,将建筑与自然地貌相融合,在最大限度展示本地文化的同时,与最新工业科技和环保概念相结合。”

十如项目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设计,RLP一改纺织业向来给人以污染环境、劳动密集的印象,为溢达集团的员工打造了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科技和自然相互赋能,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业的革新进程。建筑师尽可能选用了当地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回收了大量的竹条,经特殊处理制成园区内主要建筑的幕墙材料,大大增加季风的渗透性和视觉的观赏性;而青砖在外立面的“工字砌法”则致敬了当地传统的工匠精神。建筑师还通过研究,大胆地将施工的废料回收并再加工后用来建造园区延绵几千米的围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更节约了工程成本。可见建筑选材的可持续性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能与当地文化脉络衔接。

未来发展

“国潮”是眼下的一个热点,它代表着年轻人心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自我认同,是一种非常正能量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在建筑行业内的体现,吕庆耀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我们不是直译传统中国亭台楼阁的风格设计,而是汲取灵感来源于细心观察当地的人文生活以及劳作方式和需求,再做出一个迎合现代新中国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模式、而自成一格的‘国潮设计。所以对我来说,‘国潮对于建筑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一种风格和设计语言,而是致敬传统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不论是设计手法、材料都可以迎合现代的生活模式,从而升华和传播国风之美至全世界。譬如我们在桂林十如的设计中,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启示,运用先进的智能科技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人、自然、科技完美融合,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空间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福祉成了设计师目前最为重视的一个话题。吕庆耀说:“RLP一直着眼于设计一种打破传统模式、能使人身心愉悦的空间,我领导团队创立了全新的科研分支—彼伏(BEHAVE)。BEHAVE是一群对更美好未来充满热情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以人为本的视角来改善我们的环境,从而应对挑战,并研究出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我们设想通过营造更美好、更智能的生活而建立一个幸福健康的世界,足见我们具备超前的可持续发展远见。如今科技创新和生活水准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相信一些因疫情而催生的楼宇设计:零接触通道、开放式室外阳台、私密独立的卫生间、策展式接待大堂、屋顶绿色庭院、自我供给的娱乐运动空间等,将演变成未来趋势,因为健康和可持续性这两点将成为各行各业在后疫情时代难以忽視的重点。”

对未来吕庆耀也有着自己的期许。他说:“RLP成立至今已经有45年了,在设计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有幸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惊人发展,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建筑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我希望未来能和公司一起,继续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深耕中国,善用经验,多元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建筑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当建筑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