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守正创新

2021-10-14唐一军

紫光阁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法全民法治

唐一军

3月30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新凤鸣企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内,企业工作人员通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查看相关法律文书。

开展全民普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从1986年开始,我国已顺利实施完成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普法取得重要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都对全民普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八五”普法规划(2021—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八五”普法决议,对“八五”普法作出全面部署。“八五”普法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普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把握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全体公民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悟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做到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民普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坚持人民至上。全面依法治國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把法律交给人民,让人民信仰法治,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普法工作的必然使命和宝贵经验。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创设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普法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方法。要把全民守法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整体贯通、系统集成、一体推进,把普法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整合资源力量,提升整体效能,推动全民普法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突出普法重点,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八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八五”普法的主线和总抓手。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方案,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机制,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突出重点内容。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突出宣传宪法,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突出宣传民法典,开展好“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深入宣传党内法规,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突出重点对象。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实完善法治教育教材相关内容,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突出素质提升。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注重法治素养的实践养成,把法治实践作为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源头活水,进一步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和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网等依法治理,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文化人,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八五”普法要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传承红色法治文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精神财富,注重发掘、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光辉历史和成功实践,弘扬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探索建立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建设法治文化阵地。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融入法治元素。着力提升市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基本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推动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准确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繁荣发展法治文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组织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创建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使礼法并用、明德慎罚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加强对我国法律文化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宣传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法院滨湖人民法庭法官在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打造以我为主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展示我国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成果和法治国家良好形象,宣示我国积极维护国际法治、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的立场主张。

强化效果导向,推动“八五”普法取得扎实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和方法,增强宣传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提高针对性。积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法治需求,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普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普法产品,提高普法供给的精准性,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突出创新性。把创新作为全民普法的第一动力,树立全社会大普法理念,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改进普法方式方法,促进普法从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完善“智慧普法”平台功能,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使互联网变成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增强实效性。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案件、事件开展实时普法,充分发挥案例生动、直观、鲜活的特点,使典型案件、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温暖和力量,增强普法效果。

“八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重在实干、要在落实。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推进全民普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基层基础,严格评估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再创新辉煌!

编辑:钟鸣

校对:林燕、白翔

猜你喜欢

普法全民法治
全民·爱·阅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可持续全民医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