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在禁令里的留学生

2021-10-14杨海

华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加急学生

杨海

“我就是他们政治把戏的牺牲品。”

2020年5月底,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10043号总统公告,暂停或限制部分中国公民入境。根据公告,只要曾经在所谓“实施或帮助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实体”学习、工作或从事过研究,就会被认为“可能损害美国利益”。

截止到7月初,至少已经有500名留学生被美国拒签。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理工类高校,或者是接受过CSC(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公派留学生。他们并非都是理工类学生,有人读的是商科,有人已经毕业10年,有人只是在上述9所院校中的某一所做过短期的交流。

突破底线

饶阳的本科和硕士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是建筑类专业,“与‘军民融合根本扯不上边”。特朗普上台后,他们学校一些所谓“敏感专业”的同学,在申请美国留学签证时,往往会被check(注:审验,美国签证中的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但最后几乎都能过”。那时他还相信,一直把“平等、包容”当作骄傲的美国,不太可能突破底线。他判断,这个公告大概率不会真正执行。

辛欣当时正在美国一家医院实习,2018年她来到美国读临床药学博士。辛欣的签证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暑假都要回国续签。去年6月,她以天价抢到了回国的机票。

李夏和吴晓天也选择在假期回国,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过多担心签证问题——相当一部分留美学生,拿到的都是5年学生签证,这足够他们在签注有效期内完成学业。

9月9日下午1点,李夏收到一封英文邮件。“亲爱的非移民签证申请人,请注意你的美国签证已经被美国国务院撤销。”邮件第一句便说明重点,落款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她先是怔住,随即脑袋发蒙,“就像被一只巨手扼住喉咙”,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几乎同一时间,吴晓天也收到了同样内容的邮件。第二天,他们确信自己出现在了新闻里,虽然只是作为一个数字,组成了“1000多名被美国撤销签证的中国公民”。

很快,美国前白宫发言人摩根·奥塔格斯向媒体证实,这次拒签与10043号总统公告有关。

去年下半年,美国陆续开放了一些国家的签证业务。去第三国申请签证,成了当时很多留美学生的无奈之举。考虑到成本,辛欣最终选择了柬埔寨,她找到中介,前后花了5万多元。在柬埔寨酒店隔离14天后,她来到美国大使馆,当时面签现场的人不算多,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

面签过程与以往没太大不同,签证官询问了几个常规问题,翻了翻她的材料。“你为什么接受CSC的资助?”签证官忽然发问。

“因为我成绩好,那是我争取来的。”辛欣把CSC的资助信递给对方,接着说明CSC只提供一部分她在美国的生活费,大部分费用还是自己支付。

很长一段时期里,CSC都是美签的加分项。它不仅意味着申请人成绩优异,同时因为申请人签有回国服务的协议,也通常会被认为移民倾向相对较弱。

“你和中国军队什么关系,有没有为他们提供技术?”签证官严肃起来。

辛欣感到“一头雾水”,她的生活圈子里没有一个军人,自己的专业又完全是个临床学科,在美国也很常见,“连实验室都不进,更谈不上‘偷技术”——她确信此前几次面签时,签证官都清楚这些。“没有任何关系。”她的回答没有任何迟疑。

面签结束,签证官告诉她材料需要check。一天后,她收到了拒签邮件,理由是“212(f)”(注:美国《移民和国籍法》第212条f款赋予美国总统的一项行政全权,可以以国家安全名义拒绝任何外国人入境)。

而饶阳则取消了原本在7月初的面签预约,他不想给自己增加一个拒签记录。他试图分析出自己何时才能有把握地走进美国使领馆,但每一次,他得到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美国政治把戏的牺牲品

美国乔治城大学在一份报告中估计,每年约有3000~5000名中国学生受到10043号公告的影响。他们每个人都有各不相同的“沉没成本”,有人放弃了国内的保研资格,有人花费数十万元,却面临无法毕业的窘境。但有一种成本是相同的,他们都要面对被打乱的职业规划,以及可能被改写的人生轨迹,并且只能自己埋单。

拜登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后,很多人希望一切都能回到正规。

今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举行,这是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间的首次高级别交流活动。辛欣、吴晓天,还有很多同样在等待拜登“纠偏”的留美学生,都把此当成了积极信号。

同月,美国开放部分特殊条件下,可以在中国大陆地区申请加急签证的通道。辛欣作为“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受美国“国家利益豁免”,递出加急申请后,成功预约到加急面签机会。

面签那天现场的人很少,加急审核通过也让她多了些过签信心。走到窗口前,签证官看到她上次的拒签记录,询问得知她曾接受过CSC资助,随即递出了白单,拒签理由是“10043”,“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走出大使馆,北京凛冽的寒风吹来,她几乎感受不到寒冷,而是被愤怒支配着感官,“我就是他们政治把戏的牺牲品”。

今年5月4日,美国驻华大使馆时隔一年多,重新开放了F和J类签证办理业务。虽然不断经历希望和失望,但对大部分还未尝试冲签的学生来说,这次是美国最明确的放松限制的动作。这种判断很快被证明是错误的,大量拒签出现了。

在回国一年半的时间里,吴晓天也逐渐失去对美国社会的信心。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突破想象的案例,让他无法得到任何安全感。有人拿到了美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但却迟迟收不到学校发来的相关表格,连申请签证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拿到表格,绝大部分人也会栽在面签现场。吴晓天也听说过顺利拿到签证的学生,在登机口被拒绝登机。最惨的故事是,一位已經在美国机场落地的学生,在海关被拒绝入境,“就地遣返”。已经租好的房子,还未入住就成为负担。

就算成功入境美国又怎么样呢?近两年,吴晓天的学长们总会抱怨,因为他们曾经的学校,曾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上门询问。

遭遇不公后,这些受到10043公告影响的留学生也做过抗争。他们建立网站,发起了名为“ANB学术无国界”的行动。他们给美国的学校写联名信,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复,但态度更多是遗憾和同情。也有一些美国大学或者学术联盟给美国国务卿写了公开信,但至少在公开报道中,他们还未得到回复。学生们甚至研究了美国的参议员,筛选出他们中对留学生议题相对友好的几位,然后寄出了联名信,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最后,他们决定发起集体诉讼,“用魔法打败魔法”。但高昂的律师费用是一个尴尬的现实障碍,注定漫长的诉讼过程,更是很多人无法负担的成本。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8月4日

猜你喜欢

加急学生
收加急费,是“急群众之所急”的本末倒置
快把我哥带走
信息学奥赛(C++)——计算邮资
美国移民局即将恢复2019财年H-1B申请加急服务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美媒:美取消H—1B加急业务 中国留学生身陷“困境”
学生写话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