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官商学勾结”击破环评底线

2021-10-14字强周文冲

华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评审会党委政府监委

字强 周文冲

专家提出,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明知项目有问题,还签字“同意”;参加项目评审会,只为拿“出场费”,不管项目科学性;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却敢冒充专家……近期,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曝光了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专家弄虚作假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因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专家从专业立场上败下阵来。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的“官商学勾结”现象,亟须重拳整治。

29名专家开了“假药方”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不动真碰硬,实施柔性围隔、水质提升和补水管道向湖心延伸3个样子工程,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的假象。

云南省纪委监委发现,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的背后,既有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观扭曲、形式主义严重等原因,同时也有“专家”群体的助阵。

经调查,有29名专家参与了杞麓湖污染治理虚假项目,他们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有个别专家扮演“科研掮客”角色,在当地党委政府、项目承接方、技术专家之间牵线搭桥,一手拿施工方的好处,一手笼络专家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有些专家出于走过场、拿“出场费”心态,频繁参与相关项目评审会,却不关心项目的具体内容;还有一些人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只是临时凑数、救场的“砖家”。

云南省纪委监委认为,专家们丧失客观、公正、独立的科学研究立场,履行职责不到位,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工方“背书”,造成了严重后果。一是出具肯定性专家意见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上马“问题项目”“造假工程”的决策依据;二是技术把关不严,造成一些工程项目的设计缩水、建设缩水等问题;三是对待关乎民生的重大项目态度敷衍,研究材料不认真、没有深入实地调研、评审走过场,背离科学研究精神,败坏了学术风气。

专家为何失守

记者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评审中,在甲方即地方党委政府、乙方即工程承建方之间,专家扮演着独立第三方的角色,但由于权力干扰、利益诱惑、人情绑架,个别专家往往会自甘堕落,不惜为“问题项目”背书,沦为造假工程的帮凶。

——权力干扰。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在召开专家评审会前,往往会和专家讲一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某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很重要,某某项目会提高当地的产业完整度等,希望专家支持。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引进某项目后,会直接要求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想办法必须通过环评,甚至以“环评过不了就换人”要挟。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便只能央求专家高抬贵手审批通过。专家们在明知项目存在瑕疵和问题的情况下,出于“帮助”“补台”的心态,往往会给予项目肯定性评价。地方党委政府得到专家的“科学论证”意见后,更加坚定了上马“问题工程”的决心。一位专家说:“当专家最为难的就是,内心明知道项目的环评有硬伤过不了,但上级领导要求必须过。”

云南省纪委监委查明,时任玉溪市副市长贺彬一手主导策划了杞麓湖柔性围隔这一样子工程,并从中获利。他利用职务便利、专业背景、学术资源,笼络专家为该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带偏了专家。

——利益诱惑。有的专家和官员、企业老板走得很近,并不避嫌,这就很难在评审中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有的专家自己开办环评公司,不少业务都是来自县区生态环境局或工业园区管委会,尤其需要维护与县区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的关系。为了能够不断接到环评业务,他们往往会放低专业要求,给“问题项目”大开方便之门。

根据《云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劳务报酬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专家参加各类项目评审会,可以领取几百元、上千元不等的评审费,作为劳务报酬,但承接项目建设的企业不能向专家支付劳务报酬费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往往会把项目评审费摊派给企业,一些企业支付的金额有时高达万元。一些专家热衷参加项目评审会,也是专为拿“出場费”。

——人情绑架。记者了解到,专家彼此多相熟,评审往往是相互帮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专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或同学关系,或师生关系,或同事关系。某专家这次接到“订单”要开展项目评审,会邀请自己较熟悉的人,这样比较“好通过”,下次别人邀请自己参加评审,也会还上这个人情。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方案很完善、具体、论证很充分,专家会一致给出“通过”的意见;如果项目可行,但还需要完善的,即使有问题,也会给出“原则同意通过”的意见,评审会之后由召集会议的人自己修改;除非项目非常糟糕,没有可行性,才会给出“不予通过”的意见,但这种情况很少。如果专家提出的建议较多,或者不予通过,就会被专家组其他专家认为不合群,会被“踢出群”,以后基本就没有机会参加行业评审。

几名专家在参与杞麓湖污染治理项目论证、评审的时候,都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最后出于人情等方面考虑,还是签下了“同意”意见。

破除权、钱、学交易关系网

目前,云南省已对玉溪市委、市政府等6个责任单位,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等2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杞麓湖污染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破解环保领域“官商学勾结”现象,还需要强化监管,综合施治。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章认为,一些生态较为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地方官员尤其是县区一级的领导如果认为只有开发才能有发展,往往会想歪点子,在环评上做手脚。王志章建议,尽快落实生态指标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牢生态文明思想,从源头上遏制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破坏环境的发展冲动。

受访专家提出,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那些翻新花样向官员、专家行贿的不法商人,要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对于专家参与环保项目造假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完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开展警示教育,让专家不敢、不能、不想弄虚作假。

摘编自《半月谈》2021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评审会党委政府监委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民意直通车:架起沟通百姓和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召开
“奥飞杯”创意设计大赛评审会在京召开
面对环保督察常态化_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做?
支持新型回收模式项目专家评审会召开
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案例评审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