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王和约》看晚期波斯帝国对希腊的弱势地位

2021-10-14李敖

李敖

摘 要: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波斯帝国开始通过介入希腊城邦之间的纠纷以维持和扩大自己对希腊世界的干预能力,并最终通过迫使希腊各城邦接受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颁布的《国王和约》实现了波斯对希腊事务空前程度的干预。然而,波斯只是由此取得了徒有其表的权威,《国王和约》的订立是波斯帝国宫廷派系斗争的结果,促使它成立的希腊城邦混战也反映了希腊的联合趋势,它在本质上反映了波斯帝国的衰弱而非强盛。最终,波斯帝国没有能力维持它所强加给希腊的和平,希腊事务的混乱既延缓了希腊人对波斯的入侵,也为马其顿的兴起及其最终征服波斯打开了道路。

关键词:国王和约;波斯帝国;希腊城邦

中图分类号:K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9-0041-08

公元前387年,曾经试图沿着万人长征之路征服波斯的斯巴达人已经疲于应对波斯人和希腊其他城邦的联合力量,终于接受了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颁布的和平敕令,该敕令史称《国王和约》或《安塔基达斯和约》,其中要求将亚细亚的所有希腊城市归于波斯国王的统治之下,而其他希腊城市,除列姆诺斯、音布洛斯和斯基洛斯三座海岛由雅典保留外,余者全都获得和保持独立。《国王和约》是波斯帝国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后希腊城邦混战加以利用的结果,它成功地使得因相互争斗而疲惫的希腊人接受了波斯国王命令下的和平,令波斯帝国看上去达到了鼎盛,波斯成为了希腊事务的决定者,似乎薛西斯未竟的征服事业终于在阿塔薛西斯二世的统治下获得了实现。然而,即使仅仅由于波斯在几十年后便被希腊-马其顿人所推翻,《国王和约》似乎也更应该被看做波斯帝国逐步走向衰落的标志,而非其胜利的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国王和约》开启了波斯帝国晚期的历史,曾经在不断的对外征服中开疆拓土,如今却已然外强中干的波斯帝国在江河日下中不断趋于瓦解。在对希腊的关系方面,波斯的弱势在《国王和约》的订立本身乃至其酝酿阶段已经显露了出来。这种弱势体现在,《国王和约》是因波斯宫廷的派系斗争而成立,并且在将波斯推向表面上的鼎盛的同时,反映了希腊潜在的联合趋势,相形之下,波斯实际上是处于弱势的。和约成立后,波斯帝国短暂地享受了徒有其表的霸权,实际上却难以长期凭己之力维持它强加在希腊各城邦间的和平。与此同时,马其顿利用希腊事务的残局开始兴起,最终使波斯帝国走向了被亚历山大征服的结局。本文拟围绕《国王和约》订立的背景、它所体现的希腊方面的潜在优势以及波斯最终失去强制希腊各城邦遵守和约的能力来揭示晚期波斯帝国在希腊面前的弱势地位,并说明这种弱势地位远在马其顿人的兴起和亚历山大来临前便存在于波斯对希腊的关系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希腊内部的矛盾而非波斯帝国本身的实力,才允许晚期波斯帝国延续至亚历山大的入侵。不过,在此之前,先让我们回溯一下波斯帝国衰落前对外擴张的历史,它在对外关系上的缺陷便潜在于这段历史之中。

一、波斯帝国扩张的历史

(一)波斯帝国的对外征服

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一个专制的宫廷为中心,这一宫廷制度来自于米底和埃兰,进而可以追溯到亚述,这一专制宫廷需要为庞大的王室提供奢侈的生活,大量的王室成员在宫廷中接受薪俸,例如,阿塔薛西斯一世有71个王子,而阿塔薛西斯二世有118个王子,而宫廷中从饮食和服饰到生活器具都非常奢侈,国王的宴会上有包括骆驼和鸵鸟在内的珍奇食品,普鲁塔克说,国王薛西斯的服饰便值12000塔兰特白银,此外,国王在宫中步行时需要铺设专供国王使用的吕底亚地毯,而国王登上战车时踩着黄金的足凳。{1}如此奢侈的宫廷需要行省来供养,例如,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埃及地区每年要缴纳价值700塔兰特的贡赋,此外还要上缴莫伊利斯湖捕鱼的利润。{2}为了建立对行省的统治以供养宫廷,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对外征服。

波斯帝国的征服从居鲁士取代米底人的统治后便开始了。根据《那波尼德年代记》的记载,居鲁士的兴起始于他推翻了米底人的统治,其中提到,米底王阿斯提亚戈斯(Astyages)派出了一支军队前去对抗居鲁士(年代记称其为安善王,king of Ansan),然而,这支军队转而与阿斯提亚戈斯自己作战,于是居鲁士便抓住了他,进入了米底的都城埃克巴塔那(Ecbatana),将在那里获得的战利品带回了安善。此后,居鲁士渡过了底格里斯河,战胜了吕底亚人,并且在当地留下了驻军。

此后,居鲁士挥师对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进行征服。与巴比伦作战的关键战场在于底格里斯河上的奥匹斯(Opis),战斗发生于塔司里图月(the month Tasritu,即公元前539年10月),在这里,居鲁士杀敌甚众,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此后,西帕尔(Sippar)不战而降,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Nabonidus)逃走了。两天后,居鲁士手下的古提乌姆(Gutium)总督戈布里亚斯(Gobryas,这是希腊人对他的称呼,年代记中称其为Gubaru或者Ugbaru)率领军队进入了巴比伦城,那波尼德国王在试图逃走时被抓住了,古提乌姆的军队则一直守卫着伊萨吉拉(Esagila)神殿,防止它以及其他神殿被劫掠。到了阿拉萨努月(the month of Arahsamnu)的第三天,居鲁士本人进入了巴比伦城,向城市居民发表讲话,为它带来了和平。在基斯利姆月到阿达鲁月之间(from the month Kislimu to the month Addaru),曾经被那波尼德带到巴比伦的偶像们回到了它们的城市。在阿拉萨努月的第十一天的晚上,戈布里亚斯死去了。{3}

居鲁士死后,冈比西斯于公元前529年登基成为波斯国王,又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此时统治埃及的是定都于舍易斯(Sais)的第26王朝的倒数第二代法老阿玛西斯(Amasis)。由于对扩张中的波斯帝国感到畏惧,他试图与萨摩斯的希腊僭主波吕克拉底(Polycrates)建立同盟。然而,这一同盟计划最终因为后者对波斯的畏惧而取消。祸不单行,埃及将领法内斯(Phanes)又反叛了法老,正是在法内斯的建议下,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与阿拉伯沙漠中的贝都因人(Bedounis)合作,后者用骆驼帮助波斯军队运送储水的口袋,使得波斯人能够穿越沙漠,到达埃及的佩卢西乌姆(Pelusium)。

就在当下的公元前525年,法老阿玛西斯死去了,他的儿子普撒美提库斯三世(Psammetichus Ⅲ)继位。埃及人在佩卢西乌姆战败,撤退到孟菲斯,此后不久孟菲斯便落入波斯人手中,法老则被俘获了。随着普撒美提库斯三世暗中进行的反波斯运动失败,其本人被波斯人杀死,波斯人完全征服了埃及,将其变成了波斯帝国最遥远的行省,也开启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波斯统治时代,这一時代在曼涅托(Manetho)叙述的王朝世系中被归入埃及的第27王朝(P502)。{4}

冈比西斯死后,大流士一世最终夺得了王权,大流士进一步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征服了直到东方的印度和欧洲的色雷斯与马其顿的的广大地区,其中各个族群(古波斯语称为dahyava)的名称被大流士一世以古波斯语刻在贝希斯敦铭文上,{5}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也正是大流士一世将受到波斯统治的族群的聚居地在地理上分为20个行省,并且确定了他们的贡赋,{6}由此来供养国王的宫廷。

(二)对外扩张受阻

尽管波斯帝国征服了大片疆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三洲的世界帝国,然而,它不断的对外扩张自有其极限,波斯国王试图突破这种极限,结果却反而受到了打击,这预示着帝国的衰落。例如,大流士一世没能征服波斯人所称的海那边的萨卡(Saka.paradraya,即欧洲的斯基泰人),将波斯帝国的统治扩张到多瑙河以北的黑海地区的企图以失败告终。在多瑙河以南,对色雷斯人(Skudra)的统治也是有疑问的,在保加利亚(Bulgaria)内地的考古发掘无法证明这一时期波斯统治的存在。尽管在波斯波利斯一带出土的泥板文书上提到了由色雷斯人组成的大量劳工在首都地区工作的情况,并表明这些劳工的数量很大,他们分为许多小组,其中的一个小组便包含了不少于520名劳工,然而,他们可能来自于被从欧洲强制迁往亚洲的色雷斯人,而非位于欧洲的色雷斯行省。更往南,波斯组织起了对“戴盾形太阳帽的伊奥尼亚(Yauna takabara)”的统治,然而,我们只知道它指代的是位于希腊北部介于色萨利(Thessaly)和黑海之间的某些居民,却无法判断波斯的统治究竟及于他们全体还是仅仅局限在部分地区。这些都反映了波斯帝国的对外扩张在欧洲东部达到了极限。{7}

大流士一世尽管在征服欧洲斯基泰人的过程中遭到了失败,却仍然试图征服希腊本土,然而这次尝试不仅本身在马拉松战役遭到失败,还由此刺激了埃及的暴动。此后,薛西斯再一次尝试征服希腊本土,结果招致惨重的失败。薛西斯死后,埃及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暴动,并且得到了刚刚战胜波斯人的雅典的支持。{8}这些挫折都给人以波斯帝国已然盛极而衰的印象。

然而,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非但没有乘胜彻底击败波斯,瓦解波斯帝国,反而陷入了内部的殊死斗争,波斯帝国利用这一时机,在希腊的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成功地使得因相互争斗而疲惫的希腊人接受了波斯国王的和平敕令,史称《国王和约》,这说明希腊的事务被前所未有地被置于波斯的控制之下。尽管如此,波斯帝国政治结构中存在的本质上的缺陷不会由此而改变,长远上看,《国王和约》的成立虽然在表面上标志着波斯与希腊斗争中最大的胜利,{9}在本质上却开启了波斯帝国逐步走向衰落和瓦解的过程。

二、波斯对希腊政策上的缺陷围绕《国王和约》的体现

(一)《国王和约》的成立体现了波斯宫廷的派系斗争

如前所述,波斯帝国的宫廷是奢侈的乐园,然而,围绕着获得和维持这样一个宫廷的企图,帝国中存在着激烈的派系斗争。波斯的希腊政策一直也与宫廷派别斗争这一腐败现象纠缠在一起,这一点与希腊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促成了《国王和约》的成立。

从希腊方面看,《国王和约》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混战的产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波斯在希腊事务方面便分为以小居鲁士为代表的亲斯巴达派和以蒂萨弗尼斯为代表的试图在雅典和斯巴达两大集团间左右摇摆以求渔翁得利的派别。这两个派别又同波斯帝国围绕王位继承权展开的王室内斗纠缠在一起,其中,小居鲁士受到国王大流士二世的王后帕利萨蒂斯的支持,是后者中意的王位继承人,而蒂萨弗尼斯则支持国王大流士二世的继承人,未来的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10}

一开始,对希腊事务的政策是按照蒂萨弗尼斯的方针执行的。公元前411年,库诺塞马海战胜利后,雅典人继续对斯巴达作战,身为波斯总督的蒂萨弗尼斯继续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摇摆,他首先逮捕了雅典使者阿尔基比阿德斯(后者不久便逃走了),后来又帮助斯巴达的属邦塔索斯暴动。接下来,蒂萨弗尼斯又和法纳巴佐斯共同支持斯巴达对抗雅典。雅典人派遣特拉叙鲁斯率领一支援军支援黑海地区的舰队,这支军队试图进攻亚洲的以弗所,结果被斯巴达方面和蒂萨弗尼斯的波斯人击败。

然而,不久后,王后帕利萨蒂斯为了排挤阿塔薛西斯的亲信蒂萨弗尼斯,而将她宠爱的小居鲁士安插为小亚细亚总司令。斯巴达新任海军统帅吕山德前往萨迪斯拜访小居鲁士,二人就对雅典人作战事宜达成一致,小居鲁士为斯巴达军队提供了大量金钱资助。蒂萨弗尼斯试图劝说小居鲁士继续推行摇摆政策,但被后者拒绝。从此波斯坚定地支持斯巴达。

公元前405年,吕山德任期届满,斯巴达新任海军统帅卡里克拉提达斯上任,后者在阿吉努塞群岛被雅典人击败,从此下落不明,{11}斯巴达任命阿拉库斯接替他统帅海军,然而由于吕山德此前在诺提昂的胜利,斯巴达一方的各城邦希望能由吕山德指挥,小居鲁士也更喜欢他。因此吕山德被任命以海军副将的身份随同阿拉库斯前往,并掌握实际权力。然而,当吕山德上任时,小居鲁士在派系斗争中失利,他由于行为残暴,处死波斯王室成员,波斯国王大流士二世要将他召回。吕山德赶在小居鲁士离开行省前去见他,又获得了一笔资助,随后小居鲁士便启程了。

尽管如此,小居鲁士已经帮助了吕山德和斯巴达的大忙。得到了小居鲁士的支持后,吕山德率军来到黑海海峡一带,占领了当地站在雅典一方的城邦兰普萨库斯,雅典大军随后赶来,在当地附近的爱戈斯波塔米与吕山德对峙。后者利用雅典人松懈的时机发动突袭,取得巨大胜利,并且对雅典战俘进行报复。还乘胜收复了拜占庭和卡尔开顿,控制了黑海海峡,并占领雅典控制下的其他一些地区。雅典受到致命打击,全城陷入恐慌。斯巴达国王率领另一支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在陆上进攻雅典,驻扎在阿卡德米,与从黑海一带赶来的吕山德共同包围了雅典。后者于公元前404年向伯罗奔尼撒同盟投降,{12}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科林斯和底比斯要求彻底摧毁雅典,遭到斯巴达的拒绝。雅典成为斯巴达的属邦,{13}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波斯王后在宫廷的派别斗争中暂时占据了上风,才使得由她支持的小居鲁士得以对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提供了最关键的支持,使后者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也为此后斯巴达和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最终达到《国王和约》的一系列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同样正是波斯宫廷各派系间力量的消长使得波斯帝国没能长期享受与斯巴达之间的友好。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束几乎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二世的死同时发生,小居鲁士于是便将自己与斯巴达之间的关系当做争夺王位的资本。在他的大军中,除了希腊雇佣兵以外,斯巴达官方还派遣了舰队和七百名重装步兵支持他。{14}结果,小居鲁士战败,斯巴达与新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交恶,于是在万人长征经历的鼓舞下索性试图征服波斯。我们在此可以看到,正是宫廷斗争使波斯首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支持了斯巴达,此后又将力量上升的斯巴达化友为敌,从而开启了两者间一系列的斗争。

小居鲁士失败后,他的对手蒂萨弗尼斯接管了他的行省,这些行省中的伊奥尼亚人不愿受蒂萨弗尼斯的统治,于是向斯巴达求援,斯巴达便在公元前399年派遣提布隆率领一支包括1000名被释放的黑劳士在内的军队登陆亚洲,与波斯作战。提布隆在亚洲招兵买马,并且收编了色诺芬万人长征军的残部,接受了一些亚洲城市的归顺,开始对波斯作战。{15}

蒂萨弗尼斯在派别斗争中的好运气也很短暂。虽然他得到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支持,然而,在国王背后的支持者是他的王后斯塔泰拉,就在小居鲁士死后不久,她就被已经成为太后的帕利萨蒂斯毒死了。{16}此后,帕利萨蒂斯便控制了国王,她一直在试图对小居鲁士的死进行报复,而与斯巴达之间战争形势的发展为她提供了机会。公元前396年,在吕山德的建议下,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和前者一起率军前往亚洲增援在当地与波斯作战的斯巴达军队。他们通过声东击西的方式在弗里吉亚突袭波斯人,并且养精蓄锐,最终在萨迪斯附近击败了蒂萨弗尼斯的主力。{17}于是,帕利萨蒂斯便利用这个机会馋毁蒂萨弗尼斯,使后者被国王处死了。

此后,提特劳斯特接替了蒂萨弗尼斯的职位,负责与斯巴达作战事宜。他采取了耗资巨大的资助希腊反斯巴达同盟的战略,{18}在希腊包括雅典、底比斯等希腊各城邦和波斯帝国之间建立起了反斯巴达同盟。在这一同盟的压力下,斯巴达最终于公元前387年与波斯达成一致,接受了波斯国王颁布的和平敕令,其中规定波斯国王获得整个小亚细亚以及克拉佐门奈和塞浦路斯两座海岛,雅典保留列姆诺斯、音布洛斯和斯基洛斯三座海岛,其余的一切希腊城邦都实现和保持独立,{19}由此,波斯转而与斯巴达合作,在斯巴达的支持下维持自己对小亚细亚和地中海岛屿的统治。这种结果的实现乃是提特劳斯特所采取的联盟战略的成果,而正是因为蒂萨弗尼斯死于波斯宫廷的派系斗争,才导致提特劳斯特得以接手对斯巴达的战争,因此,追根溯源,《国王和约》的成立与帝国宫廷的派系斗争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波斯帝国宫廷腐败的产物,相比于下文即将提到的走向联合的希腊,陷于宫廷派系斗争的波斯帝国在本质上是软弱的。

(二)《国王和约》成立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希腊内部的联合趋势

如前所述,《国王和约》是波斯和希腊两者的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波斯方面,虽然它带来了表面上的鼎盛,却也反映了波斯内部的腐败因素,在希腊方面,它却在受到波斯支配的背后反映了国际环境中希腊城邦政治力量的上升。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国王和约》是希腊内部争端的产物,而这一争端在本质上体现了希腊的联合趋势。希腊各城邦不再仅仅结成松散的联盟,而是趋于建立内部联系更加紧密的统一体。希腊的不同城邦正是为了争夺在这一趋势中的主导地位而相互斗争。波斯帝国既无力平息这一漫长的斗争,也没有认识到斗争的背后所蕴涵的希腊在政治上的上升力量,只是沉溺在耗费了大量金钱而换来的不稳定的外交胜利中,集中精力于内部的派别斗争,直到马其顿最终在希腊的斗争中胜出,并且引兵进攻波斯。

签订《国王和约》的背景是波斯在斯巴达的进攻面前难以为继。如前所述,在小居鲁士败死后,斯巴达与波斯化友为敌。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勞斯受到色诺芬万人长征的触动,试图一举灭亡波斯。他率领的斯巴达人在萨迪斯附近重创了蒂萨弗尼斯的波斯军队。迫于压力,接手了蒂萨弗尼斯权力的提特劳斯特才派遣罗德岛人提摩克拉特携带重金游说希腊的反斯巴达派,使他们与波斯一起组建起反对斯巴达的联盟,将战争带回希腊本土。此后,直到斯巴达被迫接受《国王和约》,反对斯巴达的战争经常是在波斯的物质支持下由希腊人进行的。例如,雅典之所以得以恢复海军力量,并重建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长墙,依靠的就是波斯总督法那巴佐斯的支持。而正是雅典海军从斯巴达手中重新夺回了对黑海海峡入口的控制,恢复了雅典对从黑海进入海峡的船只的征税,并且在一个时期内驱逐了斯巴达人在埃吉那岛上威胁雅典海上运输的驻军,{20}缓解了雅典城内的物资短缺。最终,斯巴达人无力制服他们在希腊本土受到波斯人支持的敌人,于是不得不于公元前387年接受了《国王和约》。

波斯上述的一系列支持希腊人反对斯巴达的举措在短期内确实为波斯帝国缓和了来自斯巴达的威胁,使后者摇身一变成为波斯对外政策在希腊的执行者。然而,波斯人为了实现和约而对反斯巴达的希腊城邦提供的支持实际上也进一步促进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城邦势力的上升。例如,雅典早在希波战争结束后便开始构建自己的帝国,现如今则不但在波斯的支持下恢复了海军和长墙,而且在《国王和约》签订后,又于公元前378年建立了第二海上同盟。因此,波斯为达成和约而对希腊进行的干预在本质上进一步刺激了希腊城邦之间为在政治上主宰希腊,使之联合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国王和约》成立后不久便再次爆发,而此时波斯在希腊事务上的虚弱便暴露出来了。

(三)波斯帝国无力强迫希腊城邦遵守国王命令下的和平

如前所述,《国王和约》是以波斯国王敕令的形式要求希腊各城邦保持和平,这体现了波斯帝国对希腊事务的干预程度一时之间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然而,长期看来,外强中干的波斯帝国是无力强迫希腊接受这一国王命令下的和平的。和约成立后不久,这一和平便开始松动,希腊的各支力量再一次踏上了寻求霸权,从而最终统一希腊的道路。除雅典便恢复了它的海上同盟外,底比斯、色萨利、阿卡狄亚等新的城邦也参与到了对这一地位的角逐中,直到马其顿人完成了统一希腊的使命。这种历史过程是对波斯帝国由《国王和约》得到的徒有其表的强权地位的讽刺。

《国王和约》成立后不久,斯巴达便由于滥用它通过国王和约获得的优势地位而在底比斯招致了恶果,反过来刺激了底比斯的兴起。公元前381年,斯巴达在底比斯寡头派的支持下夺取了底比斯卫城,随着公元前379年斯巴达人被驱逐,底比斯走上扩张之路,他们占领了普拉提亚,并且驱逐了普拉提亚人,还主张对整个波奥提亚(Boiotia)享有控制权。{21}

与此同时,北希腊的色萨利也在上升为能够挑战斯巴达的力量,并且成为底比斯的盟友。它兵力雄厚,有10000名重装步兵,尤其是有6000名骑兵。当地城市菲莱城人伊阿宋成为了统治色萨利全境的专制统治者,并且向色萨利周边地区招兵买马,一共得到“八千多名骑兵,……重装步兵人数不少于两万人,其轻盾兵的人数举世无双”。而斯巴达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被释放的黑劳士组成军事力量,因此难以挑战色萨利的伊阿宋。{22}

斯巴达人对底比斯进行征讨,然而随着斯巴达军队在琉克特拉(Leuktra)的失败以及国王克列奥姆布洛图斯(Kleombrotos)战死,斯巴达的优势一去不复返。底比斯在伊巴密浓达(Epameinondas)和佩罗皮达斯(Pelopidas)的领导下兴起,它与阿尔戈斯人和阿卡狄亚人结盟,解放了斯巴达人在美塞尼亚的奴隶。{23}斯巴达于是与雅典结盟,雅典于公元前370年派遣伊菲克拉特斯率领军队前往伯罗奔尼撒,以维持希腊军事力量的平衡。

琉克特拉战役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卡狄亚开始兴起。战役后,希腊各城邦重申国王和约中规定的各城邦维持和平与独立的原则。此时,在阿卡狄亚的曼丁尼亚与泰格亚出现了一些情况,被斯巴达强制拆毁城墙解散城市的曼丁尼亚人主张自己根据国王和约有权力自行重组城市并重建城墙。在泰格亚,支持阿卡狄亚统一为一个类似于雅典在阿提卡那样的单一城邦的观点的党派(泛阿卡狄亚派)正在与反对阿卡狄亚统一的党派进行争斗,泛阿卡狄亚派召来曼丁尼亚人,驱逐了反对派。此时,阿卡狄亚组成了单一的城邦,建都新城迈加洛波利斯,成为了希腊新的强权。{24}

与阿提卡不同,阿卡狄亚的每个城市都被视为独立城邦,上述事件因此被视为违背了各邦保持独立的原则,因此斯巴达于公元前370年命国王阿格西劳斯率军予以讨伐。阿格西劳斯在阿卡狄亚进行破坏后撤退。底比斯人正与斯巴达结怨,于是与阿卡狄亚人结盟,两军会师,在庇里阿西人的支持下进攻斯巴达本土拉哥尼亚。斯巴达陷入恐慌,武装起大量黑劳士,并召集各盟邦,这些盟邦的军队一方面可以对抗底比斯和阿卡狄亚,同时也能威慑被武装起来的黑劳士。反斯巴达联军遭到伏击,没能攻入斯巴达本城,而是在庇里阿西人的帮助下在周边到处破坏,之后便撤军了。

鉴于此,斯巴达的使者向雅典求援,科林斯人和弗琉斯人也赞成,雅典人同意援助斯巴达,并任命伊菲克拉特斯为将军,率军前往斯巴达支援,正在此时,反斯巴达同盟也撤军了。{25}

有鉴于此,波斯试图再次利用自己的力量控制希腊事务,波斯总督阿里奥巴赞内斯于公元前368年派遣菲利斯科斯(Philiskos)作为使者前往希腊,要求希腊各城邦基于战争以前的状况恢复和平。然而,底比斯拒绝允许斯巴达吞并美塞尼亚,因此谈判无效。此后,各城邦于公元前367年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波斯。波斯国王支持底比斯使者佩罗皮达斯的观点,要求斯巴达允许美塞尼亚独立,并且要求雅典遣散海军。雅典使者发怒,于是国王宣称:“如果雅典人有任何更公平的提议,他们可以来向国王解释。”谈判的使节们回国后,向希腊人汇报了他们所见的波斯宫廷奢侈无度的情况。在使节当中,阿卡狄亚的使者安条库斯在阿卡狄亚同盟的公民大会上表示,波斯国王的军队虽然庞大,但这是由大量服侍统治者的“面包师、厨师、斟酒者、看门人”等等集结而成的,他还讽刺地提到,波斯国王用黄金制成的悬铃树只是浪费金钱的装饰品,它的“树荫还遮不住一只蚂蚱”,从而暗示这些奢侈的宫廷用度不过是帝国财政的累赘,不可能维护帝国的统治。{26}

除了暴露波斯宫廷的奢侈浪费外,由这次外交活动所产生的国王新命令仍然没有得到希腊的接受,雅典人对于国王的让步仍然不满,阿卡狄亚人因为国王在他们与爱利斯(Elis)之间的边界争端上支持后者而不满。最终,没有一个城邦宣誓接受国王的这一命令。{27}

战争继续进行,然而底比斯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此前,阿卡狄亚人对于底比斯的权力便有所猜忌,要求与底比斯人共享对同盟军队的指挥权,并且认为,如果任由底比斯人扩张,底比斯早晚要成为新的斯巴达。波斯调停失败后,阿卡狄亚试图脱离底比斯集团,便转而与雅典结盟。这反过来又使雅典遭到科林斯人的猜忌,后者遣返了其境内的所有雅典士兵,希腊的局势陷入彻底的混乱,科林斯、弗琉斯等原属于反底比斯同盟中的城邦自行与底比斯讲和。

阿卡狄亚人与雅典结盟后,便去进攻属于底比斯集团的爱利斯人,爱利斯人不得已,便向原为其敌人的斯巴达求援,阿卡狄亚人如今非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帝国,反而因为两线作战导致财政空虚,不得不与爱利斯人讲和。阿卡狄亚内部诸如曼丁尼亚这样富裕的城市与其他城市间产生矛盾,阿卡狄亚趋于解体。{28}波斯帝国在处理希腊事務上的弱势终于暴露无遗。{29}

三、波斯对希腊事务干预的失败为马其顿的兴起扫清道路

希腊事务的混乱虽然打破了波斯对希腊的干预,却也延缓了希腊对波斯的入侵。然而,如前所述,这种混乱的历史过程孕育着希腊的统一,这一果实最终将由马其顿摘取。正是马其顿人作为希腊的首领,给了早已处于弱势地位的波斯最后的一击。接下来,我们对此作一简述,作为本文的收尾。

曼丁尼亚战役后,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人填补进了希腊的政治真空中。公元前346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控制了德尔菲的安菲克提昂近邻同盟会议,希腊人也将他视为反对波斯的领袖人物。早先,雅典的伊索克拉底(Isokrates)便主张希腊人结成同盟,沿着万人长征之路征服波斯,如今,腓力二世明显是这一运动合适的领导者。然而,此时的雅典拒绝受到马其顿的支配,腓力二世缺乏能够挑战雅典海上力量的舰队,因此只能满足于对后者进行临时的骚扰,并且在公元前343-342年占领了爱琴海北部的岛屿哈龙内索斯(Halonnesos)及配帕尔索斯(Peparesos)。于是,雅典与波斯化敌为友,联合起来对抗马其顿,波斯与马其顿终于走上了对抗的道路。

此后,腓力还控制了雅典统治下的卡尔松尼斯半岛,并于公元前340年进攻雅典的同盟者——位于普罗彭提斯海的佩林苏斯(Perinthos)。马其顿人打破了佩林苏斯的城墙,佩林苏斯人在街垒以及建筑物上与马其顿人展开巷战,马其顿人轮班对佩林苏斯人发动进攻,试图将其征服,然而,拜占庭、科斯、罗德岛和波斯都对佩林苏斯提供了支援,为它带来了雇佣兵和源源不断的物资,雅典将军卡勒斯则率领骑兵为佩林苏斯运送粮食。此后,雅典又派遣弗基昂(Phokion)率领120艘舰船来到。腓力二世只得解除对佩林苏斯的包围。{30}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希腊击败了雅典和底比斯的联军,以科林斯为中心建立了希腊反波斯同盟,除斯巴达因拒绝与美塞尼亚共同成为盟友而没有参加外,希腊的大部分城邦都加入了这一同盟。此后,作为对援助佩林苏斯的报复,腓力二世决定进攻波斯,他于公元前337年派遣先锋队在伊奥尼亚和特罗亚德登陆亚洲,宣告亚洲的希腊城市自由。库兹科斯(Kyzikos)和以弗所(Ephesos)都表示响应。此时在卡里亚继承了统治地位的皮索达也与腓力二世的儿子联姻。然而,就在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遭到暗杀,他的继承者——仅有20岁的亚历山大需要面对马其顿国内的一系列叛乱。波斯在小亚细亚由防守转入进攻,波斯官员奥隆托巴特斯(Orontobates)在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卡里亚,以弗所在波斯的支持下建立了反民主的政体,门农率领雇佣兵解除了马其顿将领帕梅尼昂(Parmenion)对爱奥利斯的皮塔内(Pitane)的围攻。表面上看来,波斯帝国已经摆脱了来自新兴的马其顿的威胁,然而正在此时,波斯帝国陷入了内部纷争。{31}

就在波斯陷入混乱的时期,腓力二世的继承人亚历山大镇压了马其顿在欧洲各属地的暴动,成功地继承了腓力二世的权力。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登陆亚洲,随后便在一连串战役中彻底征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征服看似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从对希腊的关系方面看,它是波斯帝国从由派系斗争左右对外事务,到徒有其表的干预,再到干预最终失控的一系列发展导致的最终结果。

结论

《国王和约》既是波斯帝国在表面上达到鼎盛的象征,同时也可谓是其盛极而衰的标志。造成《国王和约》的国际局势在一定程度上本就是波斯帝国宫廷派系斗争所促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因希腊各城邦通过相互征战,以寻求获得统一希腊的权力而导致的,它在一开始便反映了波斯的虚弱和希腊力量的上升。和约成立后不久,希腊各城邦之间再次展开争霸活动,波斯帝国无力长期维持它强加给希腊的和平,这种混乱局面既使得波斯在希腊事务上的弱势暴露无遗,也延缓了希腊对波斯的入侵。然而,希腊事务的混乱使得马其顿的兴起得到了有利的条件,正是马其顿最终收拾了希腊城邦混战的残局,并开始入侵波斯。尽管腓力二世的死为波斯帝国带来了喘息之机,然而,被宫廷腐败所纠缠的波斯帝国没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最终,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侵入了为宫廷的腐败、对行省的压迫以及与希腊的矛盾长期恶化所困扰的波斯帝国,给它带来了最后的一击,这种结局是波斯帝国从伯罗奔尼撒战争末期以来,以《国王和约》为标志的外强中干的希腊政策的最终结果。

——————————

注 释:

{1}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Volume 2,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Cambridge History Online,P228-230.

{2}{6}[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37,236-239.

{3}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538-539.

{4}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502.

{5}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246.

{7}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266.

{8}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510-512.

{9}甚至這种说法都有夸大之嫌,毕竟阿塔薛西斯二世干预希腊问题的目的已经不再是重组对前述的“戴盾形太阳帽的伊奥尼亚”的统治,而主要为了招募因希腊的和平而无事可做的雇佣兵镇压波斯国内的各路暴动者,参见[英]N.G.L.哈蒙德.希腊史[M].朱龙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737-738.

{10}[美]奥姆斯特德.波斯帝国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1,444-445.

{11}[古希腊]色诺芬.希腊史[M].徐松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1,1,9-32,1,2,6-7,1,5,1-8,1,6,1-33.

{12}{24}[英]伯里.希腊史[M].陈思伟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612-614,738.

{13}{15}{17}{19}{20}{22}{25}{26}{28}[古希腊]色诺芬.希腊史[M].徐松岩译.北京:商務印书馆,2020.2,2,19-22、3,1, 3-6、3,4,12-25、4,2,1,5,1,31、3,5,1,4,8,9-28,5,1,1 -11、6,1,8-19、6,5,1-10,22-52,36、7,1,38、7,1,24, 7,4,3-33.

{14}[古希腊]色诺芬.长征记[M].崔金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8,14.

{16}{18}[美]奥姆斯特德.波斯帝国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1,454、1,461-462.

{21}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75.

{23}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75.

{27}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76.

{29}波斯帝国试图在和平的希腊招募雇佣兵以镇压国内暴动的企图也事倍功半,《国王和约》成立伊始,塞浦路斯的暴动者优阿哥拉斯便利用了这一机会为自己招募雇佣兵和税收以反对波斯统治,参见[英]N.G.L.哈蒙德.希腊史[M].朱龙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P740此外,波斯帝国没能在短期内成功地再次征服埃及,而帝国对其他暴动者的镇压又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总督大叛乱。参见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75-384.

{30}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89.

{31}波斯内乱的大致经过是,在阿塔薛西斯二世的继承者阿塔薛西斯三世·奥库斯统治时期,宦官巴勾厄斯成为了帝国仅次于国王的权威人物。然而,巴勾厄斯认为奥库斯难以操纵,于是便在公元前338年(也就是腓力二世在希腊得胜之年)将其毒死,拥立了他认为暗弱无能的王子阿尔塞斯为王。然而,巴勾厄斯发现,阿尔塞斯并不甘心受自己的控制,于是又将后者杀死,拥立了阿尔塞斯的远房堂表亲、大流士二世的曾孙为王,是为大流士三世。然而,巴勾厄斯的企图没有得逞,当他企图再次将大流士三世杀死之时,反而被大流士三世杀死,参见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Volume 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Cambridge History Online, P390-39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n Insight into the Weaken Status of Persia Empire to Greece from the King's Peace

LI Ao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1,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last period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Persia empire began to adjoin the Greek matter to maintain and expend it's power of invention the Greek world,in the end Persia force each state of Greece admit the term of King's Peace,which is given by the Persian king Artaxerxes II,it established the control to the affair of Greece by Persia.However,the authority of Persia is only in the face,the Peace is the project of battle in the Persian court,and the war between Greek states was also show the tend of union of the Greece,so the King's peace wasn't perform the power but show the decline of Persia empire.In the end,Persia empire wasn't get the power to maintain the peace which was given by itself to the Greek states,the chaos of Greek indeed slow the invest to Persia,but finally lead the Macedonia to get power and conquered the Persia empire in the end.

Keywords: King's Peace; Persia Empire; Greek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