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稻机械侧深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与分析
2021-10-13蒋吉芳
摘要:通过设置对单季稻机械侧深施肥、机械侧深施肥无氮、无磷、无钾小区和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无磷、无钾小区对比试验,计算单季稻在机械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下的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单季稻;机械侧深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通过对当地单季稻机械侧深施肥、机械侧深施肥下无氮、无磷、无钾小区试验,摸清机械侧深施肥下单季稻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为今后我县单季稻减肥增效和机械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试验在官埠桥镇继光村水稻田,为一年一熟制,种植作物为水稻,土类为水稻土湖泥土。耕层深度20cm,最低地下水位0.8m左右,最高地下水位0.3m左右,通常地下水位0.5m。试验地肥力状况:有机质32.7g/kg,全氮1.45g/kg,碱解氮133mg/kg,有效磷9.27mg/kg,速效钾108mg/kg,pH5.8,有效铁16.8mg/kg,有效锰8.3mg/kg,有效铜1.89mg/kg,有效锌2.68mg/kg。
1.2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糯19。供试肥料为51%缓释肥料(26-10-15)(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氮肥為铜陵,N46%尿素;磷肥为九华山牌磷肥,含P2O512%;钾肥为加拿大氯化钾,含K2O60%。
1.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为4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各小区为机械侧深施肥区、机械侧深施肥无氮区、机械侧深施肥无磷区、机械侧深施肥无钾区。小区面积30m2(6m*5m)。
1.4试验方法
1.4.1机械侧深施肥区施肥方案:N:210 kg/hm2;P2O5:75 kg/hm2;K2O:120 kg/hm2。其中60%氮肥、100%钾肥、100%磷肥作基肥施用,于移栽时由机械一次性深施;20%氮肥作分蘖肥肥施用;20%氮肥作孕穗拔节肥施用。基肥是2020年6月25日移栽时施下;追肥施用时间分别是2020年7月5日、2020年8月15日施用。
1.4.2试验实施与田间管理:2020年5月23日播种;6月25日移栽,移栽密度237000株/hm2;2020年11月10日收获。各小区施肥水平不相同,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2 肥料利用率
2.2.1水稻各处理小区籽粒、植株测试化验值
2.2.2肥料利用率的计算
2.2.2.1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小区施肥和无肥区的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2.2.2.2肥料利用率的计算:如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2.2.3单季稻机械侧深施肥下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根据肥料利用率公式计算,可得机械侧深施肥每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28 kg、1.26 kg、3.10 kg。机械侧深施肥区经济产量的吸氮、磷、钾总量分别为244.6kg、135.17kg、332.57kg。机械侧深施肥无氮区每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氮量为1.93 kg,吸氮总量170.4kg;机械侧深施肥无磷区每百公斤经济产量听磷量为1.06 kg,吸磷量为104.53kg;机械侧深施肥无钾区每百公斤经济产量吸钾量为2.73kg,吸钾总量266.09kg。机械侧深施肥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5.4%、41.8%、55.4%。加权平均肥料利用率为42.5%。
3 结论与讨论
3.1试验中最高产量以处理1机械侧深施肥区最高(10728kg/hm2),比处理2无氮区(8829kg/hm2)增1449kg/hm2,增幅16.4%;比处理3无磷区(9861kg/hm2)增417kg/hm2,增幅4.2%;比处理4无钾区(9747kg/hm2)增531kg/hm2,增幅5.4%。
3.2机械侧深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氮肥35.4%、磷肥41.8%、钾肥55.4%。加权平均肥料利用率为42.5%。
3.3试验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可减少劳动力,防止肥料流失,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值得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示范。
参考文献
[1]凌树洪,张泽生.农业试验统计分析.
[2]方受颐.田间试验技术.
作者简介:蒋吉芳,出生年份:198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省市):安徽省合肥市,职务/职称:农艺师,学历:本科,单位:枞阳县种植业(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安徽省铜陵市24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