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承恩与南京城的渊源

2021-10-13樊斌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国子监吴承恩天府

樊斌

“清初学者黄太鸿在《西游记证道书跋》中考证《西游记》篇中多金陵方言。”吴承恩是淮安人,但实质上,这部传世名著与南京渊源深厚。现流传最早的刊本就是金陵世德堂本,金陵世德堂本序的作者陈元之也是应天府(今南京市)人。除此之外,《西游记》最早也是在应天府校订问世。

从明嘉靖十年(1531)后的十几年间,吴承恩经历数次科考,依然名落孙山。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吴承恩被录为岁贡生。明代的“五贡制”是对老秀才乡试落第的安慰,有10年以上的廪膳生资格的秀才,才可以录岁贡,然后再候选低微的官职。明朝的岁贡生,少数可以立即选官,绝大多数要入太学。这年,约44岁,壮年的吴承恩被分配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此后十几年间,吴承恩一直是南京国子监的太学生。至63岁时出任浙江长兴县丞为止,吴承恩在秦淮河畔度过长达20余年的光阴。

吴承恩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期间,与应天府社会各阶层有了更广泛的交往。还经常与应天府文士诗酒流连,分韵赋诗,由于他的诗词曲清雅流利,为人啧啧称奇。所以,就连南京国子监的司业(管学习的副太学长)朱大韶,也乐意不计师生之别,觞酌交驰,吟诗作赋。

此间,吴承恩还在应天府结交了许多文友。其文友吴子充以诗闻名。明嘉靖中,吴子充避倭乱,来到应天府,喜爱十里秦淮,在东水关造长吟阁居住,并为此阁作诗(据考证,长吟阁后改为书场,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常在此说书)。在国子监读书的吴承恩常来长吟阁饮酒赋诗。吴承恩曾和诗《和吴山人长吟阁因赠》,诗云:吴翁爱闲长不闲,风骚渺矣心追攀。置身百尺有高阁,举目四围皆好山。幽花俯槛水声杂,小雨钩帘云影斑。飞仙指顾共客与,笙鹤时闻天外还。

可以说,位于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国子监,十里秦淮流域的东水关,夫子廟、桃叶渡、长吟阁一带是吴承恩流连、活动最多的地方。吴承恩沉浸在这一带浓郁的应天府乡音和方言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为创作这部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西游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

(选自《金陵晚报》2020年1月4日第9版,有删改)

猜你喜欢

国子监吴承恩天府
空天之远
深度探访“天府家风馆”
吴承恩:人生不过是一场“西游记”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吴承恩剿匪
参观国子监
唐代国子监办学盛况实录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