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确定
2021-10-13宋志平
宋志平
现在,“不确定”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其实在不确定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确定的变化,我认为至少有三条:
第一,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到来。今后,世界的发展趋势将以国际化和全球化为主。与此同时,世界仍在不断变化,并且会变得更加区域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要重视发展国内品牌,打造国内品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国内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就在品牌上。而国际化将迎来变局,这一点是确定的趋势。
第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这个赛道,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年,但自从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开始,新能源时代就真正到来了。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新的时代。过去,我们曾为汽油车好还是电动车好而争论不休,但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必须选择电动车。今后的能源将不再以化石能源为主,转而以太阳能、风能这些的新能源为主。在我来看,这一点也是确定的方向。
第三,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从因特网到互联网,再到消费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如今以5G、云计算为标志的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的变化,已经完全融入企业的日常。
因此,今天的企业,要么进行数字化变革,要么被数字化淘汰,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数字化企业的成长是一种指数级的成长,而传统企业则是线性成长。一旦传统企业忽视了数字化转型,就很有可能被数字化企业打败,这就是今天的现实,这一点也是相对确定的。
这三个趋势是不确定性中已经确定的變化,而企业必须看到这些变化。
战略调整
我用“新赛季”这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些相对确定的变化。那么,处于“新赛季”中的企业该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第一,战略调整一定要在企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进行。多数时候,企业都是在下行期才开始考虑战略调整这件事,甚至等企业跌到谷底后才被迫进行调整。然而时代正在经历巨变,企业家要学会下先手棋,应当学会未雨绸缪,不要等企业出现问题后才仓促应战。
第二,“新赛季”下,企业要选好战略定位。在选择的过程中,企业要把全球化、气候变化、低碳化和数字化等变化因素考虑在内,将其融入企业的战略。换句话说,上述变化中的任何一条都可能重塑我们的企业战略。
第三,战略调整要抓住“新赛季”的关键。确定了战略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企业仍需就以下问题进行自我拷问: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什么?调整过程中,哪些工作是企业领导该抓的“牛鼻子”?我认为品牌、低碳、新能源业务、智能化等问题,都是企业下一步工作中应该思考的关键。
成长心法
在“新赛季”下,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之后,又如何获得下一阶段发展的助力呢?我认为竞合、协同、共享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心法。
第一,从竞争到竞合。
在央企供职18年的过程中,我始终希望企业生长在一个共生的环境里。所谓“共生”,不应只有简单的竞争,虽然竞争在多数时候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企业之间既要竞争也要合作。
我曾提出“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在行业利益中”的观点,但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句漂亮话,行业内部还会再打几场“恶战”,经过大规模洗牌后,存活下来的企业才可以谈成长,并且当时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但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企业间需要协同合作,企业谋求发展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竞争,还要考虑合作。
以水泥行业为例,事实上,水泥企业做了这么多年,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一路走来。比如,如果客户距离生产地非常远,水泥企业可能会将订单转给另一家距离相对较近的企业,由这家企业帮忙生产。这意味着水泥行业内部的企业既竞争又协同,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这些竞争者们联系在一起,服从最低成本原则。
今天中国的水泥企业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尽管存在一定规模的过剩产能,但因为内部实现了协同共生,整个行业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再以一家汽车企业为例,这家企业不仅生产自家品牌的汽车,还为一些新势力的车企生产汽车。这样做不就等于支持了竞争者?对此,厂家给出这样的解释:“从根本上而言,汽车制造业都是同质化的,你不做,别人也会做,而我帮他们做一些,还可以降低我的成本。”这样的解释令人深思,关键是“你不做,别人也会做”,所以新势力车企其实不需要拥有生产线,它们只需要拥有单独的设计、新潮款式等电子化的东西就可以,而生产的过程则可以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去完成。
今天的企业,要么进行数字化变革,要么被数字化淘汰,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传统企业忽视了数字化转型,就很有可能被数字化企业打败。
这其中体现出多大的变化?按照传统观念,新势力车企难道不是竞争者?竞争者之间为什么可以合作?传统车企为什么要为竞争者加工产品?而这便体现了从竞争到竞合的道理。
航空业也是如此,过去航空公司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那些总是免费送票的公司,最后都走向倒闭。再后来,航空公司内部建立了行业联盟,比如星空联盟。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飞到某地的一架飞机,由同属星空联盟内部的几家航空公司各卖出一部分的票,如果乘客们能凑到一起,坐同一架飞机,对航空公司而言既减少了航油浪费,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过去竞争的航空公司现在也走向合作,所以我特别赞同竞合的概念。
第二,由分工到协同。
科学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细致分工来提高效率。但现在,我们也要靠协同,要靠强个体来带动整个组织的发展,以带来更多的效益、提高效率。
第三,从共生到共享。
我曾在企业工作多年,也经常考虑共享的问题,即如何把企业人力资本的效能放到企业发展的全景图中审视。例如海天集团,这是一家由员工持股的企业,员工持股占比高达59%。这意味着什么?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企业能否创造一种人人都是股东的环境?能否把人力资本纳入分配,把企业变成一个共享平台?如果一家公司能除了工资奖金外,还给予员工额外的分红,我认为这是一家理想型的企业,也应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