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评课模式在小学数学评课中的探究与应用
2021-10-13范旭瑞
范旭瑞
摘要:评课,是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在认真听完一节课后,对整节课有理论性、探究性、导向性地开展的综合性评议活动。评课要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中肯的评价,要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紧扣课程标准,是否符合课改要求,是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合理的、透彻的、全面的评析总结。一次有效的评课活动是教师之间学术交流、专业发展、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评课在教研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研中开展有效的评课,我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这一课题,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五·一”评课模式,提高了评课的效力和水平,为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打好基础,为推动我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科研改革贡献力量。我在二小工作多年,伴随着“五·一”评课模式一起成长,本文我紧紧围绕我校数学教研活动,探究“五·一”评课模式在小学数学评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五·一”评课模式;小学数学评课探究应用
“听课—评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首先要认真听课,同时把上课教师整个教学过程详细、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然后及时有效地开展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中肯的评价,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紧扣课程标准,是否符合课改要求,是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合理的、透彻的、全面的评析总结。一次有效的评课活动是教师之间学术交流、专业发展、业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评课在教研活动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研中开展有效的评课,我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这一问题,并通过学习英国著名管理学大师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一”评课模式,“五”是指从教材评析、学识达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议;“一”是课堂重建,根据前面五个方面的评析,归纳总结出此节课各环节的成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出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使上课教师和所有听课教师达成共识,实现课堂的重新构建,最终形成良好的“上课—评课—上课”良性循环链。“五·一”评课模式为教师们建立了评课思考框架,让教师们在这个框架下按照特定的评课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极大地提高评课效力和水平,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项评课内容之一:教材评析
我们认为:教材评析是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去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广义教材分析,讨论上课教师是否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去设计教学,上课是否把握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向,而不是简单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首先,由上课教师说课,上课教师的说课要全要深,也就是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说准确,教学方法说明白,学生的学法说具体,教学设计意图说清楚,练习层次定位准。其次,由同年级组教师对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教材处理进行补充和评析。一是从教材内容的定位和功能出发,去甄别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制定、教材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来判断上课老师是否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立足点,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是否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是否帮助学生有效用地建構知识系统。二是教师应用教材、处理教材的情况。看教师是否充分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和本地学生所处的环境去用好教材。教材评析是为了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开展教学,尽可能发挥好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相结合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作教材评析时必须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教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上课教师是否弄清教材要素、对象和特点等,是否发挥了教材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思维、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只有抓住了这个评析要点,方能引领教师科学正确地选择、整合教学内容,上好一节接地气、有创意的数学课。如我校黄静老师执教完一年级《减法的初步认识》后,先由黄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说课,随后由同年级组教师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评析如下:①本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减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基础内容,学生在认识了加法,了解了加法的意义之后来认识减法,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是今后学习20以内数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同时也是继续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减法的初步认识在教材编写上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减法延续了加法的教学情景,利用同一主题素材在加法含义活动的基础上巧做变化,让气球飞走了一1个、2个……激发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②上课时黄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黄老师通过巧妙的变换教学情景,让我们的学生对于教材有了一个从图到理,从形到数的变通思考,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3里面除去1个、2个的问题,学生产生了要用新的运算去表达的想法,于是用减法计算就顺理成章了。在教学中黄老师充分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灵活地选择素材融入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情境的多次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的部分需要采用减法来计算。③我们组认为黄老师本节课对教材的把握到位,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样有针对性地评课让听课的老师能从评课内容中认识到本节课教师应该把握到哪一种度,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教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上课教师是否弄清教材要素、对象和特点等,是否发挥了教材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应结合这个观点来具体谈,让孩子学习新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五项评课内容之二:学识达标
学识达标不再是简单化、浅表化、断章脱节地让学生学习知识,而是关注课堂上教师能否恰当定位“知识与技能”训练点和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根据学识达标的要求,去评价教师是否准确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教材体系中捕捉到知识技能训练点。在新课程中,不论什么样的学科,都应该具有其内在的“知识与技能”框架,在教材编排上,这个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按年级的推进而“螺旋上升”,逐步提高认知水平要求。虽然很多“知识与技能”这个训练的节点都会在不同年级和不同的学期中反复出现,但是对于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程度却是不同的,随着学生年龄结构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加深和提高。抓住训练的重点,把握好训练的程度,还要有序地,并且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培训,这就需要考验上课教师是否敏锐地捕捉到教材中潜在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点,并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训练的内容。最后以学生的知识达标情况、掌握情况、基本技巧的培养情况等角度去评估教师,看课堂中学生能否正确地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地解决有关问题。这是学识达标更高的一个境界,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技能的内化情况进行评价。如我校王原萍老师所执教的小学数学第三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1.感知倍,理解两个数或者几个数之间可能存在的整数倍关系,感悟几倍的重要意义。2.构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思路。3.能灵活运用“倍”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操作、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负责学识达标的评课组是这样汇报的: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倍”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学生要建立和正确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所以王老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引导谈话、课件演示、让学生动手摆飞机等教学活动,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并让学生会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在新课环节,王老师先让同学们找出例3中的信息和问题,提出问题及解答方法,经过对比前后两个知识点,找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运用除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学中王老师非常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该有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最后,王老师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组认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们组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如学生在举例时经常会说绘画的是写字的几倍,应该改为绘画的人数是写字人数的几倍,一定要强调是人数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