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炙黄芪的研究现状*
2021-10-13吴国泰郭玉霞陈艳娥何易隆宋玉红杜丽东
吴国泰,郭玉霞,陈艳娥,何易隆,宋玉红,杜丽东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1],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生肌、行滞通痹,敛创生肌的功效[2]。现代研究黄芪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着代表性作用,于治疗冠心病、宫外孕等[3]。蜜炙黄芪是中医最常用的中药饮片,也是药膳食疗的主要食材,对蜜炙黄芪的炮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后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蜜炙黄芪的炮制方法
在历代医、方、本草等著作中,关于黄芪炮制方法的论述有着大量的记载,其中常用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净制、切制、炮制等方法,但黄芪炮制方法一直使用至今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为蜜炙法[4]。
1.1 净制
净制法主要是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位。有关黄芪“去芦”的净制方法最早在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净制理论在明代开始到清代才逐渐趋于完善。如明代《普济方》记载的“去苗”和《奇效良方》中的“刮皮”等[5-9],都是去除非药用部位。净制法在中药材炮制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显示其性质,各省现代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和各版《中国药典》在收载的黄芪药材及黄芪饮片中均记载着其要求-去除须根,跟头,除去杂质,最后洗净。
1.2 切制
饮片切制方法历史悠久,是黄芪炮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关于黄芪切片方法论述始于《雷公炮炙论》中的“手劈令细,剉用”的记载[11],切制法被熟知。到了宋代时,在切制的基础上,加入“薄切,柞为细,细切”等用语切制的原则[12],使有效成分更好溶出,但黄芪饮片切制方法最常用方法为“剉法”[10],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有关黄芪药材切制要求表述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地方饮片中规范中也记载有“切薄片、中片、斜片、厚片”等切片规格。
1.3 炮制
黄芪的炮制分为单纯加热制(蒸,炒,炙)和辅料制两种。宋代的时候,黄芪炮制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提出了采用不同辅料炮制的方法[13],如主要的蜜制(蜜炙,蜜炒,蜜浸,蜜蒸;蜜酒煮,蜜酒炒等),盐制(盐焙,浸,炙,炒,蒸;盐蜜炙,盐酒炒等)和酒制(酒炒,煮,浸,炙、煎;酒浸焙等)。还有“醋制(醋炒)”“辅药制(京墨,防风,桂,北五味,木通,升麻,丹皮,沙参,玉竹,附子,川芎等)”“麸制”“人乳制”,“酥制(酥炙)”,“姜汁制(姜汁炙)”和“米制(米泔水浸炒)”等方法[14]。
现在,关于黄芪炮制方法常用的为蜜炙法,此方法沿用至今,收载于2005 版《中国药典》中,除此外,酒制(酒黄芪)、盐制(盐黄芪)、米制(米黄芪)等炮制品在地方性炮制规范、现代炮制研究书籍中均有记载[15],见表1。
表1 黄芪炮制方法
在宋代时最早出现黄芪蜜制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蜜制法分为蜜炙、蜜酒煮、蜜炒和蜜蒸四种方法[16]。所有文献记载中,“蜜炙” 法出现最多的次数是最多,蜜炙法出现出处(见表2)。
表2 宋代黄芪蜜炙方法
现代黄芪应用最多的法亦为“蜜炙”法,古代文献中,蜜炙法是将药物涂抹上蜂蜜后,再用微火炙干,而现代的蜜炙法更接近于宋?《扁鹊心书》中记载的有“蜜水拌炒”[17-19]。
蜜炙黄芪味道甘甜,性温而偏润,且具有蜜香气味,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脾胃虚寒等证,还可以补脾益气,消除浮肿[20];气虚便秘,对脾胃有很大的好处[21]。因此蜜炙黄芪在临床应用上广泛,且可以作为药膳,更加方便人们使用。
2 蜜炙黄芪的炮制工艺
黄芪的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医用药的特色。2015 版《中国药典》中就收载着有关黄芪的两种饮片,分别是黄芪片和蜜黄芪片。在传统的蜜炙法基础上不断改进,现在蜜炙常用的操作方法有先拌蜜后炒法和先炒后加蜜法两种方法,一般药物常采用第一种方法,对于药物质地紧密,蜜不易被吸收的采用第二种方法。
黄芪传统的炮制理论,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在当代已经无法达到和满足现代医学临床应用的要求,制约了黄芪的治疗效果。因此新的炮制方法和新的工艺是不可少的。在科学技术引领潮流的时代,在传统炮制方法上引进了新设备是一种趋势,如余文强[22],宋肖炜[23],李兴尚[24],刘德旺[25]等人都曾通过HPLC 法研究黄芪炮制前后特征峰图谱的变化,除此外还有TLC法等,这些仪器分析法为黄芪炮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工艺的探索可以得到最佳的炮制方法,宋崎等人通过正交实验,从多种工艺中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26]。经研究表明,黄甲苷作为黄芪的有效成分,根据其的含量,做方差分析可知,炒炙黄芪时的温度(℃)对黄甲苷的含量有很大影响,而炒炙时间(min)与投料量(g)对黄甲苷含量几乎没有影响[27],用微波炉炮制的蜜黄芪中的黄甲苷含量要比通过炒法得到的蜜黄芪含量高,最后再结合直观分析法,通过蜜黄芪药理活性的比较,得到最佳炮制条件为加蜜量为30%,300℃的炒制温度,炒制时间2min[28-29]。
3 蜜制对黄芪化学成分的影响
经黄芪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氨基酸类等均发挥着药理作用[30]。有关文献表明,蜜炙黄芪前后化学成分种类相同,含量存在差异。
3.1 黄酮类成分的变化
黄酮类成分在黄芪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药效,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活性物质有着相同药理作用,分别异黄酮,异黄酮苷[3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黄酮类成分研究,发现不同方法炮制后,其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蜜黄芪中黄酮类含量大于生黄芪,其他炮制品没有变化,如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通过炮制使毛蕊异黄酮含量降低,低于其他炮制品[32]。
3.2 多糖类成分的变化
黄芪中多糖类成分是由杂多糖和葡聚糖两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可分为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多糖[33]。
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糖含量在黄芪炮制品中存在差异,水溶性糖:由低到高依次炒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黄芪,米黄芪含水溶性糖最多[34];还原性糖:又高到底为生黄芪>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炒黄芪[35];多糖类:酒炙黄芪最高,生黄芪最 少,其他炮制品依次为盐制>炒制>米制[36]。生黄芪总糖量最少,蜜黄芪炮制过程中加入糖类成分,影响总含量,故不讨论。
3.3 皂苷类成分的变化
现代研究从黄芪中已经提取出黄芪苷,异黄芪苷,大豆皂苷[37]等40 多种皂苷成分,皂苷类成分是黄芪发挥疗效主要的成分,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黄芪甲苷就可以用来评价黄芪药材,依其含量作为评价标准[38]。
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苷含量相比其他皂苷类成分是下降最多,研究发现,可能是高温对黄芪甲苷结构进行了破坏[39],蜜黄芪则因炒制过程中,炼蜜闷润,对黄芪甲苷等成分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40-43],故各炮制品中,总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蜜黄芪>盐黄芪>炒黄芪,最高是蜜炙黄芪,且总含量还有所升高。
3.4 氨基酸类成分的变化
黄芪中氨基酸类成分主要有天冬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等[44]为主,含氨基酸共20 种,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各炮制品所含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异大。
陈燕燕等采用1H-NMR 技术[45]对黄芪以及其盐制,密制,酒制,炒制4 种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经PLS-DA 显示[46]影响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炮制方法是盐制,蜜制,酒制,而米制对其化学成分上的影响不大。故氨基酸含量依次为;生黄芪>炒黄芪>酒黄芪>盐黄芪。蜜炙黄芪因炼蜜过程增加了黏度[47],氨基酸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减慢,致使蜜黄芪中氨基酸含量较生黄芪高。
4 蜜制黄芪的药理
4.1 黄芪的药理活
通过黄芪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48],提高机体免疫力,其多糖类成分能明显提高吞噬细胞功能,促进免疫因子形成,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49];黄芪还可以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损伤,通过抑制MDA5 信号通路的激活[50],其活性成分也为多糖类;黄芪皂苷类成分可以保护肝脏,防止肝疾病,除此还可以抗细胞凋亡、抗炎症,抗病毒,以及改善贫血,肝脏保护作用是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改善CC14,内毒素,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丙二醛的水平以及枯否细胞(KCs)产生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D68 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51-53];黄酮类成分则具有调控免疫系统、抗氧化、抗凋亡的作用[54]。
4.2 蜜制黄芪的药理活
蜜炙黄芪饮片和黄芪两种饮片是目前国内临床上使用最普遍采用的,其他炮制品在临床上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这两种饮片在临床应用上均属于补气药,但蜜炙黄芪饮片在炮制过程中改变了黄芪的抗氧化效能,增加了其气血补充的功效,则具润燥和助药力补中益气的作用[55-56],适用于肺虚,气短,气血不足,气虚便秘等证。
4.2.1 改善脾气虚证和提高免疫功能
经动物实验,表明蜜黄芪可以改善大鼠的脾气虚的症状,还能增强此症状大鼠的免疫功能[57],脾气虚证是一种多系统代谢紊乱引起的综合证,调节能量代谢可以改善,蜜炙黄芪有调控毛蕊异黄酮苷调控的靶点以及黄芪甲苷和皂苷I 调控的靶点[58]的效果,故可改变脾气虚。蜜黄芪的特征成分作用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花生四烯酸和甘油磷脂两条代谢途径,达到提高免疫的作用。
4.2.2 增强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
沈秀娟等人运用UPLC/Q-TOF MS 技术,多元统计方法以及采疲劳加限制饮食的方法,对比服用生黄芪的小鼠和蜜黄芪的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能力,实验前后的两只小鼠各项指标表明,服用蜜黄芪的小鼠抗疲劳,耐缺氧的能力强。蜜炙法可增强黄芪抗疲劳和耐缺氧的作用[59]。
4.2.3 增强抗氧作用
叶明珠等人以清除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总还原能力为参考值评价蜜黄芪的抗氧能力。通过实验证明蜜炙法会改变单糖组成的相对含量及糖残基构,蜜黄芪的多糖成分也可作为一种新型抗氧化剂。因此蜜黄芪具有很好的抗氧作用[60]。
4.2.4 抗炎作用
经建立3%DSS 溶液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表明HAPS,APS,HAPsa,APS3a 均可改善结肠炎(体重降低缓慢,脾脏指数降低,结肠长度增加),黄芪经蜜炙后,HAPS,HAPS3a 在保护肠黏膜,减少隐窝破损,减少溃疡发生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结肠长度方面效果更明显,HAPS3a 效果最好[61]。
5 蜜炙黄芪的应用研究
5.1 医疗使用
5.1.1 黄芪六一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用于治疗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干口燥,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
方剂:黄耆六两(去芦,蜜涂炙),甘草一两(炙)。上细切,每日二钱,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5.1.2 黄芪丸
《外科大成》中记载,用于治疗石疽皮色不变,久不作脓之证。黄耆(炙)二两,大附子(去皮脐,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一盅尽为度)七钱,菟丝子(酒浸,蒸)、大茴香(炒)各一两。共为末,酒打糊为丸。每服一钱,每日二服,空心,食前黄酒送下。
5.1.3 黄芪散
来源于《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小儿营卫不和,肌瘦盗汗,骨蒸多渴,不思乳食,腹满泄泻,气虚少力。黄耆(炙)、人参、当归、赤芍药、沉香各一两,木香、桂心各半两。上细切,每服一钱,生姜二片,枣子半个,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5.1.4 补益方
黄芪味甘性微温,属补益药。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开清气,利尿。黄芪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62],见表3。
表3 补益方
5.2 膳食使用
2019 年,黄芪被国家卫健委列为药食同源物质试生产名单,黄芪使用范围明显扩大。蜜黄芪甘甜不腻,气味清香,常被用水煎煮作为茶饮,对气血虚患者有很好疗效[63]。也可将其加水煎汤,用汤汁烧饭或煮粥作为药膳食用[64]。
5.2.1 元鸡子
做法简单,用来补肾,健脑,强壮肾阳,常被人们用来治疗肾虚所致早衰之症。深受男性欢迎,做法是准备黄芪(蜜炙)、小茴香、菟丝子、桑寄生四种传统中药,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煎煮2h,趁热过滤其药渣,最后取一颗鸡蛋打碎,用药汁冲调蛋花,即可,还可以根据口味喜好加入适量白糖或食盐。
5.2.2 芪苓香菇鸡汤
蜜黄芪性微温,补气作用强,加茯苓相配伍,补气除湿效果强,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做法:将两味传统药材黄芪,茯苓,麦冬和甘草,炖入鸡汤中,再加入香菇木耳,红枣。
5.3 其他
蜜黄芪还可以作为营养品,保健品来使用。国家药品食品监管局网站中关于黄芪保健品有160余种,有增强免疫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和辅助降血脂,降血压功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