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质围岩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制定
2021-10-13任永强
任永强
(甘肃省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我国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山区软质围岩公路隧道日益增多,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变形、坍塌等地质灾害。监控量测是隧道工程施工实现动态化控制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了解围岩变形机理,判断支护方案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从而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因此,根据围岩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方案是隧道施工的重中之重。
目前,施工单位对监控量测的方案制定不够重视,通常情况只做洞内外观测、周边位移和地表下沉等必测项目,没有做到有效结合围岩变形特点制定监控量测方案,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到系统掌握围岩变形规律,而进行盲目施工,致使后期出现二次衬砌厚度控制不精准、衬砌侵限和衬砌开裂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地质复杂的软质围岩隧道,围岩变形量大,周期长,过程复杂,不但每段围岩变形规律都不一样,而且同一断面上的不同点变形也不尽相同,只做以上必测项目是远远不够的。采古隧道为炭质页岩和板岩互层的软质围岩隧道,变形量大且复杂,施工过程中,为系统了解围岩变形机理,将围岩内部变形量、围岩及衬砌间压力、衬砌内部及钢支撑应力和应变等选测项目,结合围岩特点纳入监控量测的范畴,根据围岩实际情况制定了采古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以采古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制定为例,介绍如何根据围岩变形特性,制定监控量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采古隧道位于甘南州S313 线宕昌(南河)至迭部二级公路中段迭部县洛大乡采古村,隧道起讫桩号K56+904~K58+282,全长1378m,设计围岩为Ⅳ级、Ⅴ级两种等级,其中Ⅳ级围岩600m,Ⅴ级围岩778m,Ⅴ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56%。最大埋深320m,设计净宽10.5m,净高5m,为单线双向双车道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1.2 工程地质条件
采古隧道进口左侧为一古滑坡堆积体,表面覆盖层为泥石混合体,厚度约为15m,地表沟壑纵横,该堆积体有缓慢移动迹象,进口段埋深为左浅右深。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基本平行,倾角为30°-80°之间,层理与隧道轴线组合关系极为不利,围岩破碎,拱部掉块严重,局部段落有崩塌、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隧道穿越桑谷山及桑底-翠谷山南区域断层F2,褶皱(褶曲)和断层伴生节理大量发育。采古隧道围岩主要为炭质页岩和炭质板岩互层,层间夹杂着大量矿物粘粒。炭质页岩为黑色弱风化沉积岩,含水率在7%-10%之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在3-4MPa 之间,为极软岩。炭质板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约10-20MPa 之间,为软岩。
2 围岩变形特性
采古隧道施工前期,为制定合理监控量测方案来指导施工,查阅了大量类似地质的工程实例。并根据炭质页岩工程特性,对采古隧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推理。
2.1 围岩变形量大
围岩主要以炭质页岩为主,属软岩,局部段落为极软岩,强度极低,自稳能力极差。加之炭质页岩具有膨胀性、崩解性,围岩变形量极大。受地下水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单日变形量可达5~10cm,累计变形量可达60~110cm。
2.2 围岩变形持续周期长
一般情况下,隧道洞身开挖后,随着支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而炭质页岩隧道不同,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层状结构围岩出现裂隙,空气、水等不良因素侵入岩体内部,致使围岩层间粘粒膨胀,产生大量塑性变形,若不采取适当工程措施,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甚至发生突变,所以,此类围岩变形周期长。
2.3 围岩变形不规则性
采古隧道岩层由北倾向东,由于膨胀作用,岩层间产生法向作用力(如图1 所示),隧道右层岩层间作用力受下部地层约束而平衡,而左侧围岩开挖后形成临空面,无约束力,从而造成隧道左侧围岩变形普遍大于右侧。炭质页岩隧道大变形主要是由于塑性变形所致,且受水等不利因素影响,不同断面围岩松动范围变化大,致使采古隧道围岩变形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不明显。
图1 围岩压力示意图
2.4 断层段围岩的特殊性
采古隧道穿越断层,而断层是一种断裂构造,岩层被挤压破碎,呈块石、碎石、角砾及断层泥等,岩体破碎且强度低。断层带中由于充填物的活动性和强烈的挤压作用,往往聚集了潜在应力,开挖后潜在应力释放出强大的膨胀力,且断层带易储存大量地下水,加之本隧道围岩主要以具有膨胀性得炭质页岩为主,各种不利因素叠加,造成采古隧道断层段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极差,拱部易掉块,甚至出现崩塌。
3 监控量测方案
根据采古隧道围岩的以上特性,只进行周边外移等必测项目量测远远不够的,很可能造成一系列质量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监控量测方案很有必要。
3.1 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采古隧道围岩变形量大,周期长,变形过程复杂。为将监控量测工作做细做实,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监控量测小组,专职负责监控量测工作,并邀请地质专家作为项目技术咨询顾问,为解决地质方面疑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设立了采古隧道地质试验室,负责隧道围岩产状量测、岩性试验、岩石强度和围岩含水量等试验工作,为监控量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2 监控断面选择
监控断面分为典型断面和一般断面两种,典型断面设置于有代表性围岩的断面上,进行围岩周边位移、围岩压力、衬砌各结构层间应力及衬砌内部应力应变等项目量测[1]。若段落内围岩变化不明显,该段落内只设置一般监控断面,一般断面只进行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和地表下沉等必测项目量测。隧道开挖后,仔细观察围岩状况有无变化,并进行地质素描,如果围岩岩性、岩体构造、含水量等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设置典型监控断面,否则只设置一般断面[2]。进入断层后,必须设置典型监控断面,及时进行量测数据分析,总结围岩变形规律,确保断层段顺利施工。
3.3 监控量测项目
3.3.1 典型断面量测项目
通过典型断面量测数据,总结该类围岩段落施工方法,尽可能全面掌握围岩及衬砌受力和变形情况,量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变形量、围岩压力、初衬与二衬间接触压力、钢支撑应力应变、衬砌内部应力及规范要求的周边位移等必测项目。
3.3.2 一般断面量测项目
一般量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和地表下沉等常规监控量测项目,每循环洞身开挖后,通过对围岩观察,详细描述围岩状况,并进行地质素描,及时判断围岩变化与否。
3.4 监控量测方法
围岩内部变形量通过在典型断面左拱腰、拱顶、右拱腰三个位置围岩内部安装位移计,量测施工不同阶段和围岩不同深度的位移情况;围岩压力、衬砌间压力通过在围岩与初衬间、初衬与二衬间相应位置安装压力盒进行量测;钢支撑应力应变和二衬内部应力应变使用钢弦测压仪进行量测,在钢支撑及二衬内部钢筋骨架上安装量测元件。在衬砌边墙位置设立观测孔,所用量测装置电缆都集中至观测孔内,并做好编号,以防混淆。一般断面量测按规范要求频率,用全站仪、水准仪和收敛仪等仪器进行量测。
3.5 数据采集分析
在上台阶初支施工、下台阶初支施工、仰拱开挖及封闭、二衬施工前后等不同施工节点,及时采集量测数据。为便于分析围岩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必测项目数据采集尽量与选测项目同时进行。通过分析不同时段,不同部位受力和变形情况,总结受力变形规律,为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和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3.6 量测断面技术总结
通过对典型断面从洞身开挖至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后,围岩变形基本稳定,总结出该断面变形规律,用以指导后续类似围岩段落施工,对需要采取特别工程措施进行围岩加固的段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束语
通过阐述采古隧道如何根据实际围岩状况,制定合理的监控量测方案,对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总结,发现了以下几方面围岩变形规律:一是围岩及衬砌间压力、衬砌内部应力应变、围岩内部位移左侧远大于右侧,进一步证实了该隧道围岩变形左侧大于右侧这一规律。施工过程中,对左侧支护加大了预留变形量,并提高支护参数;二是围岩变形周期长,在二衬施工前围岩内部位移、衬砌间压力和衬砌周边位移仍未趋于稳定,围岩松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为确保施工质量,及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三是该围岩暴露时间越长,各项量测数据越大,变形越大。针对这一特点,开挖完成后第一时间对裸露岩面进行初喷封闭。采古隧道根据围岩状况,有针对性制定监控量测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隧道施工的动态化控制,也为以后类似软质围岩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