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索
2021-10-13李勇
李 勇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党中央顶层设计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投入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社会企业、群众团体等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效益渐显,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支柱力量,在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方面,起引领带头作用[1]。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拓展服务内容参与当地公共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途径之一。相对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技术力量、管理队伍、服务技能和服务手段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应该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图书知识共享的延续、拓展和深化[2],高校图书馆要切实创新思维,拓展服务领域,顺应时代潮流,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其职责之一,充分利用资源、专业、管理优势积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从而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彰显社会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也为图书馆创新发展指引了发展方向[3]。因此,探索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对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背景
1.1 政策法规依据
我国高校大部分属于国家举办、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事业单位,因此,高校图书馆大多属于社会公共资源,有责任有义务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4]。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于2015 年12月31 日正式颁布,《规程》 第四条第四款和第三十七条规定:“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5]《规程》明确要求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对社会用户开放,重新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拓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中提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2017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法律法规为社会各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法规依据,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顺应时代潮流,彰显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1.2 新时期图书馆发展需要
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读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读者和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内涵发生改变,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唯一或重要来源,图书馆与读者关系需要重新定义,图书馆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据北京大学图书馆2019 年在其官网发布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年度报告(2018)》[6]显示,2014-2018 年近五年入馆读者呈下降趋势,2014 年入馆人数为2162878 人次,到2018 年,这个数字为1216252 人次,同比下降明显;以本科生读者统计,人均年借书量从2014 年的10.15 册下降到2018 年7.06 册,外借量下降30%。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到馆读者大幅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其他普通高校图书馆面临问题应该更多。通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来挖掘馆藏资源价值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需要。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是公众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公众社会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图书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就认识到图书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第一是图书馆。”[7]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建设成果突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公共图书馆由于资源、服务、管理等限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为此,高校图书馆界不少学者撰文呼吁高校图书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如黎梅[8]等认为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唐晓应[9]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支点,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人才、设备、资源、地区和资金优势为公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王瑜[10]认为高校参与地方文化公共服务是推广全民阅读,实现公民平等享有文化资源和融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展现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需要;结合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桑萍[11]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开展研究。在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如2012 年北京高校就开始尝试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 年3 月12 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代表联盟宣布首都34 所高校图书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12];随后,上海的复旦、同济、交大等十几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签约,达成借阅证互相通用的约定[13];同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5 所高校发起成立“图书馆联盟”,逐步向社会开放图书资源,同时号召武汉更多的高校开放图书馆资源,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14]。图书馆联盟的成立,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联盟有组织有计划,通过专题讲座、文化展览、阅读推广、流动图书馆等方式深入街道、社区、农村,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分析以上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举措,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服务主体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馆藏资源和服务能力突出,但参与数量有限,参与面窄,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滞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难度,二是由于高校管理者有顾虑,认为开放高校图书馆会影响校园安全、影响图书馆正常有序开放、增加学校管理难度,这两个主要因素导致全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可行性
我国大部分高校是政府举办,属于事业单位,高校图书馆正常运行主要靠政府财政保障,具有社会公益属性。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相比,有丰富的专业资源、成熟的管理经验、服务技能和服务手段较先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是利民、惠民之举,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强国”战略思想之举。
3.1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前提
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有统一规划,资源丰富多样,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不断更新,很多高校图书馆除了门类齐全的商用数据库,还自建有反映本校特色的数据库,馆藏资源也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文献资源扩充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数据库、视频库等多类型信息源,资源量成几何数增加。笔者通过网络对湖南省内5 所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5 所高校图书馆资源
从调查表可以发现,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都相对丰富,类型多样,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资源保障。到馆读者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这些都客观上造成图书馆资源浪费。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使书有其读者,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3.2 舒适的借阅环境助力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有学校“第二课堂”之称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软硬件等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很多高校建设新馆,通过空间再造把图书馆打造成舒适、宽敞、便捷的人性化阅读环境。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图书馆本着读者为本,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为对馆内空间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在入口处设置流通服务台和自助借还机等自助服务设备;新书展示区、报刊阅览室和休闲茶吧组成一楼的休闲阅读空间;在各个楼层开辟专间房间设立协作学习空间,方便读者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流动。舒适的借阅环境为开展借阅等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3.3 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团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
专业人才队伍、高效的服务团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拥有3 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90%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15]。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24 名工作人员全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87%为中级或以上职称,图书情报专业毕业或参加过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还有部分馆员拥有文学、艺术专业背景,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参考,使服务内容有的放矢。专业的人才队伍、较高服务水平和创新服务意识,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实现。
4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
2015 年,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机制,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成为承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国家规定对新增的可以以购买服务实现的公共文化服务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施[16]。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有学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从资源、服务、空间、馆员4 个方面参与[17]。现阶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主要可从馆藏资源和特色化服务两个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两个路径可操作性较强,社会效益明显。
4.1 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助力公共文化,从馆藏资源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较为系统全面,可以把本馆的纸质图书、特色数据库、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在一定范围内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借阅证办理,给予公众均等化服务,公众可以使用个人终端设备远程访问馆内数字资源,通过对公众纸质文献借阅量、数字资源访问下载量统计参与“政府补贴”或者“以奖代补”,从馆藏资源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如图1 所示)。公众接受高校图书馆服务后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政府根据公众反馈意见动态调整购买内容,促使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部分。
图1 馆藏资源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4.2 依托社区,深入农村,开展特色文化服务,从特色化服务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城市发展必然导致市民对文化需求的质量不断提高,而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跟上城市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社区,深入农村,开展特色文化服务,从特色化服务路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体现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担当。“服务活动化”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趋势之一[18],在详细了解公众服务需求,综合评估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后,可以采用先开放公众需求强烈而图书馆自身能力允许的服务项目[19]。根据社区特点,高校图书馆可设计和开展主题特色文化活动,把社区特点融入文化活动,让图书馆服务活动充满吸引力。如联合社区共同举办文化节活动,通过影视展播、音乐欣赏、读书分享会、志愿者活动等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指导社区图书室建设,协助开展读书月活动,联合举办针对社区居民需求的专题讲座,如就业、养老、健康等内容的讲座等,创新参考咨询服务,利用网络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国家正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呈现,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国家早期开展的农家书屋工程项目为切入点,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完善农家书屋建设,依托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推广,进行普法宣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农家书屋联合举办科普知识讲座,针对农民特点,开展特色文献服务,送书下乡,把一些农、牧、渔、畜类图书、期刊送到农民手中,解决农民朋友个性化信息需求,助力农业生产。
5 结语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要有创新,要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你不宣传,公众不知道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成了纸上谈兵。通过宣传,让大众真正了解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真正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发挥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高校图书馆公益性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图书馆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