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与对策研究*
——基于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比较分析

2021-10-13

甘肃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新区国家发展

施 蕾

(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020 年5 月1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西部地区在20 年后再次迎来大开发的重大支持与机遇。自1999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的出台,西部不断崛起,1999年-2019 年,12 个省(区、市)经济总量由1.54 万亿元增长到20.82 万亿元,增长了13 倍左右,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7.18%提升至21.01%。

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欠发达地区,在过去20年中,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到改革开放国策中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位于西部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不仅担负着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也肩负着支撑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1991 年批复西部地区建设西安、成都、桂林等一批高新区以来,高新区在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与合作及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西部国家高新区发展概况

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最新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看[1],2019 年,全国已经批复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总量达到169 家,较1999 年增加了116家,其中西部12 个省(区、市)国家高新区数量从13家增至现有的39 个,增加了26 个。从西部地区看,1999 年-2019 年,四川新建国家高新区6 个,是增长最多的省份,现有总量达到8 个,居西部首位;陕西新建国家高新区4 个,总量居西部第2 位;重庆新增3 个,广西、新疆、云南、内蒙古、宁夏均增加了2 个;其中,宁夏和青海在西部大开发的20 年内实现了国家高新区数量零的突破。(见表1)。

表1 1999 年和2019 年西部地区高新区数量

2019 年,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5.81万亿元,较1999 年年均增长23.70%,高于全国所有国家高新区22.39%的平均水平,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12.18%提升到了15.07%。1999 年-2019 年,西部地区中,陕西和四川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始终保持前2 位,且2019 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万亿元;新疆的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达到了34.76%的年均增长率,营业收入从第9 位提升到了第5 位,是西北地区位次提升最快的省份。(见表2)。

表2 1999 年和2019 年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营业

自2012 年以来,西部国家高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随着高新区数量的增加,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也逐步提升。2019 年,西部国家高新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8114.31 亿元、工业总产值39402.25 亿元、净利润3753.94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比2012 年增长了81.13%和142.72%;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共实现出口总额5922.23 亿元,占西部地区的38.41%。此外,以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为核心建设了3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列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之中。

西部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实践是中国 “改革+开放”道路走向成功的生动写照[2]。西部国家高新区坚持把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提质、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已成为地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3]。西部国家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形成了集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 年来,西部地区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良好发展,更是带动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载体,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其中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作为其中代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贡献明显。

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发展培育新经济,涵盖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创意经济等多个领域。2019 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了稳步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1 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3.43%。出口总额实现1919.34 亿元,占四川省近50%。在人工智能领域,成都高新区内的晓多科技、启英泰伦、医云科技等企业分别利用AI 技术,在机器人、医疗等领域重点突破;在大数据、区块链领域,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链安科技有限公司也成长为行业佼佼者;在卫星应用领域,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致力通过组建AI 星座,让卫星变得智能。

西安高新区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含量、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尤其在通信、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新能源、软件开发、创新型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2019 年,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640.34 亿元、工业总产值8479.75 亿元,均在西部39 个高新区中排名第1 位;出口总额1376.15 亿元,排名第2 位。2015 年,国务院批复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高新区再一次成为了制度创新高地、改革开放窗口。

此外,西部其他高新区也按照地区优势资源布局,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贵阳高新区着力构筑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的“4+5+N”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新能源产业、数字产业四大新产业集群。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涉农装备产业,为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4]。北海高新区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的核心区,海洋水产资源丰富,除软件、电力电子外,还将海洋生物领域发展为特色主导产业。榆林高新区是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优质奶源基地,以地区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乳品业,汇集了伊利等国内乳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已形成中国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

3 西部国家高新区发展存在不足

3.1 在全国占比低、规模小

一是西部高新区整体占全国比重较低。从国家高新区数量看,西部地区占全国高新区总数比重由1999 年的24.5%下降到2019 年的23.1%。相比较,东部10 个省(市)国家高新区数量增加46 家,2019年总数为70 家,占全国比重为41.4%;中部地区占35.5%。相较于西部国家高新区数量在全国的占比,西部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等指标在全国占比更低,高新区整体规模偏小。2019 年,西部国家高新区内工商注册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33%,企业年末从业人员占16.20%,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占比重分别为15.07%和16.40%。

二是进一步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西部国家高新区发展慢、规模小。2019 年,西部高新区营业收入58114.31 亿元,出口总额5922.23 亿元,相比东部高新区经济体量小,分别是东部高新区的24.00%和19.90%。相比较,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242195.85 亿元,占全国62.82%。从每个高新区平均情况看,西部高新区也普遍较低。其中高新区平均注册企业1.35 万个,比东部高新区少1.14 万个;高新区平均营业收入1490.11 亿元,不足东部高新区的二分之一;高新区平均出口151.85 亿元,不及东部高新区的三分之一。(见表3)。

表3 2019 年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比较

3.2 内部发展不均衡

西部地区在建设国家高新区、实现全面布局方面快慢不一。西部地区中,截至2019 年底,四川以8家国家高新区位居西部地区第1 位,且在全国31个地区中排名第5 位;陕西7 家国家高新区排名西部第2 位。但其他地区拥有国家高新区数量较少,如贵州、甘肃和宁夏分别仅有2 家,青海1 家,西藏目前仍为零。

西部39 家国家高新区批复建设时间不同,起步基础条件不一,因此各高新区在发展规模、带动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市场活跃程度看,有11 家高新区注册企业数超过1万家,占西部国家高新区注册企业总数的五分之四;但有7 家高新区企业数不足1 千家,其中石嘴山高新区最少,仅有178 家企业。从发展规模看,西安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最高,分别是营业收入和工业总产值最低的青海高新区的193倍和125 倍。从经济外向度看,成都高新区出口总额最高达1919.34 亿元,是出口额最低的榆林高新区的1 万多倍。(见表4)。

表4 2019 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高与发展较慢的国家高新区比较

3.3 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近年来,西部高新区内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不断增长,新兴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多数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规模偏小,对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且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4 原因分析

4.1 地区位置不利于对外合作交流

整体上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渐向东南转移。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西部地区受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局限,构成了影响其经济加速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受地形等因素影响,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对外交通不如沿海地区方便,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不利于对外合作交流。同时未能有效参与到中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的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在同领域方面竞争存在劣势。

4.2 地区经济整体不强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

西部各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偏弱,且各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也较大。西部高新区虽依托各地区优势资源建立,但地区发展水平及创新人才储备对其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职业发展前景、收入待遇及生活环境等方面,西部地区不及东部地区吸引力强。同时,部分高新区在创新人才管理中,激励手段不足,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难引进且留不住,使得高新区缺少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5]。

4.3 高新区产业发展缺乏战略定位

部分高新区缺乏对总体宏观发展和科技创新引领的统筹把握,仅根据眼前的需要,片面追求局部经济指标。高新区在选择重点发展领域时站位不高,对高新技术定位较低,部分高新区还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影响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高新技术产业链延伸不够,上下游配套不健全,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与所在地其他区域的产业同质竞争较为突出。

5 对策建议

一是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机遇。在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支持下,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全面深化改革,在高新区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高新区科技治理能力。要加快协同发展,结合西部高新区实际情况,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布局跨区域产业链、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等方式,以点带面,进一步放大辐射带动作用。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进程,形成具有西部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引领示范区。

二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6]。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综合创新水平低,能源消耗和资源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十分明显。国家高新区作为桥头堡,应该在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提高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高质量发展要求西部高新区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关注核心科技创新,实施企业梯度培育,推进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计划。高新区要引导企业超前布局,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掌握科技核心技术,发展特色产业链。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加大各重点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精准引进能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的人才与团队。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尤其利用区位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推动经济合作,推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建设,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和数字化水平。加强与科技强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支持高新区企业在国内外科技资源密集区建立研发平台和海外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参与浦江创新论坛、中俄科技创新年等活动,加快打造西部高新区的中高端科技会展大品牌。

猜你喜欢

高新区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