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模式下我国化纤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10-13林世东杜国强马哲峰郭学伟吴文静宁翠娟

合成纤维工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化纤双循环纺织品

林世东,杜国强,马哲峰,郭学伟,顾 君,钱 军,吴文静,宁翠娟,袁 野,万 雷*

(1.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北京 100020; 2.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3]。

对于化纤行业而言,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化纤行业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4-8];充分利用不利的外部因素,推动化纤产业继续走向高端,锁定化纤行业高端制造的定位,为我国化纤行业在“双循环”模式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遵循。

1 中国化纤行业发展概述

1.1 化纤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化纤产量为60 250 kt,比2015年增长24.7%,占全球化纤总产量70%以上,比2015年提高2.6%(见表1);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 984.2亿元,占整个纺织工业完成营业收入的17.7%。化纤工业在全球化纤工业和我国纺织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表1 2015—2020年我国化纤产量情况Tab.1 China chemical fiber output over 2015-2020

在技术方面,涤纶、锦纶、氨纶、丙纶等行业已广泛采用高速纺、多头纺、在线添加等高效生产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纤维形态控制等多重改性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常规纤维的功能改性由单一功能向双功能及多功能复合改性方向发展;化纤差别化、功能性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高性能化学纤维新材料技术稳步提升,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明显。

在产业链方面,化纤龙头企业正加速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炼化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聚酯行业已实现“原油-石脑油-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纤-织造”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模式;锦纶产业链“己内酰胺(CPL)-聚酰胺-化纤-织造”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此外,我国化纤工业主要原料自给率也大幅提升,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PX、乙二醇(MEG)、CPL和丙烯腈(AN)等化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比2015年分别下降15.07%、12.21%、4.21%和6.99%,见表2。

表2 2015—2020年我国化纤主要原料进口依存度Tab.2 Import dependence of main raw materials for chemical fiber in China over 2015-2020

预计今后几年随着新建扩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化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还将大幅降低。

1.2 化纤出口现状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国外疫情的叠加影响,我国化纤出口量严重下滑,全年出口合计4 660.6 kt,同比下降7.92%。其中,涤纶短纤维出口806.5 kt,同比下降18.92%;涤纶长丝出口2 743.4 kt,同比增长0.81%;锦纶长丝出口249.0 kt,同比下降7.91%;腈纶出口31.1 kt,同比增长21.20%;黏胶短纤维出口378.4 kt,同比增长3.56%;黏胶长丝出口73.5 kt,同比下降17.74%;氨纶出口78.5 kt,同比增长6.08%。2015—2020年中国化纤出口情况见表3。预计随着疫情全球大流行风险的降低、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的回升、国际物流的恢复,化纤出口量将会回归到正常增长态势,但外部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潜在风险挑战仍然存在。

表3 2015—2020年我国化纤出口情况Tab.3 Chemical fiber export in China over 2015-2020

2 化纤行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机遇

2.1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这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另一方面我国仍处在成长上升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消费潜力巨大。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将在“十四五”时期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这将为我国消费实现高质量增长打下坚实基础[9]。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驱动,居民消费开始呈现出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并兼顾智能、绿色、时尚的特征。这将刺激纤维制品市场针对人们的不同消费需求、不同年龄段、不同层级市场提供更适宜的产品,由此可带动纤维需求增长,也可能创造新的纤维需求增长点。

2.2 政策层面仍将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外部需求波动显著的大环境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是对冲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10],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相信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政府会推出更多更完善的政策“组合拳”着力于扩大内需,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将有助于化纤行业在供应链和价值链调整格局中掌握主动。

2.3 新消费主力军的消费意愿增强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总数将于“十四五”期间继续增加,中国总人口数虽然仍能保持增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最终出现拐点。但是“十四五”期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80后、90后甚至00后成长为新的消费主力军,他们更关注体验、个性化、分享,且消费意愿更强烈、更有实力进行消费。据天猫官方统计,2019年双十一的购物者中90后即占到了42%[11]。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为化纤行业提质增效和发展优质产能带来了空间和契机,也将推动我国化纤消费进入新的领域。

3 化纤行业“双循环”发展的必要性

3.1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持续加大

受外需减弱及贸易环境风险上升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形势较为严峻,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为2 8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增速低于2018年5.3个百分点;2020年虽然受印度、越南等国家疫情爆发,纺织品订单转移至我国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增长9.6%,但仅达到2015年的水平,见表4[12]。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表4 2015—202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Tab.4 Export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in China over 2015-2020

3.2 新冠疫情对化纤行业的影响或将继续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2020年国内化纤行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竭尽全力保障重要防疫物资的供给,涤纶、锦纶、维纶、氨纶等化纤品种均实现了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89%、3.87%、11.06%、14.44%,但化纤行业外需不振、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的压力则明显增加,化纤行业运行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加大。当前尽管全球多个国家开始推广疫苗注射,但疫情蔓延扩散态势尚未获得有效遏制,甚至还出现一些变异毒株,全球疫情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一定程度会拖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化纤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仍将继续[13]。

3.3 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形势严峻

尽管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中美贸易摩擦未进一步加剧,但源于长期战略遏制、短期转移国内矛盾等因素考量,美国遏制中国已基本上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中美博弈大势不会改变,不排除未来随着美国境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美国团结其传统盟友进一步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的可能。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供应链部分中断,导致全球产业分工安全性遭到质疑,逆全球化思潮加速,主要发达国家均考虑或正在考虑加快制造业回流,重新调整产业布局。这种趋势势必对我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外贸依赖度相对高的纺织品服装行业,造成比较大和深远的影响。

3.4 化纤行业国际再分工加快推进

我国化纤纺织工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一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化纤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含量高的优势,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纤维领域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势头。另一方面,亚洲、非洲地区部分发展中国家凭借较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资源、贸易条件,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挤占我国现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些已经从根本上影响到了全球化纤的竞争格局。同时,我国化纤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尤其是以涤纶生产企业为代表的海外投资明增加,如广州泛亚聚酯有限公司在沙特的聚酯一体化项目,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的涤纶工业长丝项目,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越南的涤纶长丝项目,均为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国际布局。

4 化纤行业“双循环”模式下高质量发展的方式

4.1 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中国化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创新活力空前。涤纶、锦纶、氨纶、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常规大宗化纤品种差别化、功能化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更加符合下游的实际需求,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14-15];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工艺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纤维性能逐步提升,产品结构更加丰富,部分产品成本有所下降。这些都为“十四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随着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化纤产品在差异化、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将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4.2 拓宽产业用等纺织品市场

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和供应保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不仅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我国纤维领域的重要增长极,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20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19 155 kt,同比增长18.2%,见表5。

表5 2020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Tab.5 Fiber processing capacity of technical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in 2020

后疫情时代,虽然部分防护制品产能会回调,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加之人民防护意识的增强,仍是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发展空间巨大;化纤行业应补足产业短板,推动纤维产业升级,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纤维在产业用领域的竞争力。

4.3 促进国内消费升级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自我表达意愿提升推动国内消费升级。预计今后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新国货运动的兴起,高性价比的国货品牌将受到更多追捧,服装家纺消费或将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高端化的趋势,消费者将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买单;未来人们将更加关注健康,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供给能力的提升将使化学纤维赋予下游制品更多可能性,供给与需求更好的匹配也将更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产品需求,从而进一步增加化纤消费量[15]。

4.4 合理布局化纤产业的区域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西部 12 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缓慢、差距明显,在化纤领域表现更突出。目前我国化纤产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例如我国 150 多家聚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其中江苏与浙江的聚酯聚合产能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0.3%,且聚酯消费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约占 90%,而西北地区不足 5%。

但在西部地区布置化纤企业有如下优势:一是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投资融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土地利用、交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有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宽松的经济环境;二是西部地区有着煤、电、气及蒸汽价格优势,见表6;三是西部地区如新疆已陆续建成多样性聚酯原料生产基地。这些都为西部地区发展化纤产业,促进西部地区人民经济收入增长增添了发展动力。

表6 西部地区涤纶纺纱及织布与江浙及内地企业成本比较Tab.6 Cost comparison of polyester spinning and weaving enterprises in western China and Jiangzhe and mainland

4.5 更加重视海外消费市场

全球化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或个人的意志选择,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历史的进程中必然的道路。区域性的分工协作已经不同以往,未来的全球化可能是不限于与洲际、大陆板块紧密相连的地理位置链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让世界的沟通更加便捷[15]。

中国化纤行业作为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打造立足本土布局海外的发展模式是必由之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立足本土是生存发展之基;而充分重视海外市场,将生产制造中心转移到成本低关税低的国家、或者更接近终端消费者的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则有助于化纤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5 结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外纺织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化纤工业连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纺织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新冠疫情将旷日持久及美国将强行与中国脱钩的两个不确定预期,中国化纤企业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持续地做好产品升级、技术迭代,追求精益生产,主动融入“双循环”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种类满足人民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供应,在“双循环”格局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猜你喜欢

化纤双循环纺织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