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2021-10-13吴双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28期
关键词:墙饰入园小班

文/吴双 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心幼儿园

每年9月初,幼儿园门口总要上演一出出“悲情大戏”:幼儿哭得撕心裂肺,妈妈也跟着掩面流泪,最后只能连哄带骗把幼儿弄进幼儿园……这些都属于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在入园时因对陌生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不信任感与恐惧感,从而表现出诸如哭闹、压抑等消极情绪。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引导幼儿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每位小班教师与家长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基于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一)来自幼儿的焦虑

刚入园时,教师只要细心观察每个幼儿在父母离开时、离开后的表现,可以发现,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入园焦虑表现是不一样的。通过分析,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大吵大闹型

“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大声哭闹,是我们对小歆的第一印象。每天早上,在离教室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小歆的哭闹声。教师们每天以热情和笑脸相迎,面对的却总是大哭大闹的小歆。甚至有几次连小歆奶奶也不耐烦了,送到门口就说:“随你去吧,天天哭,再这样奶奶也不喜欢了。”听到这样的话,小歆哭得更加歇斯底里。毫不夸张地说,小歆的哭闹持续了大半个学期,最后几乎全园的老师都认识了她。

2.喋喋不休型

从入园第一天起,源源虽然不是哭得特别厉害的那个,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来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再过一会儿又会来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得到老师的回应后便会走开。但反复几次后,源源忍不住了,轻轻地抽泣起来,我轻轻走过去问他是不是想妈妈了,他点点头,努力想要收回眼泪。

3.好景不长型

铠铠刚进入教室时,友好地和我们打招呼,并对教室里的玩具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一会儿爬上滑滑梯,一会儿拍拍皮球,一会儿玩玩汽车,一会儿看看书,但等班级里的玩具基本玩过后,他环顾四周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大声哭了起来,要跑出去找妈妈。班级老师把他抱起来安慰,他也是嚎啕大哭,想要挣脱老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平静下来。

4.默默忧伤型

芊芊是个看起来比同龄人都成熟的女孩,入园那几天不哭不闹,显得非常“懂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对教室中的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和同伴玩耍,当老师关注她时,常常回避目光,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着时钟发呆。询问缘由,不是因为玩具不好玩,而是因为想要家人早点来接,于是就一直坐着等。

5.受人影响型

在我们的印象中,苏苏一直是个乖巧的女孩。入园第一天,不哭也不吵,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到了第二天,哭闹的幼儿增多了,起初苏苏还不以为然,没一会儿她也由“红了眼眶”转变为“嚎啕大哭”。她说:“看到别人哭,我也想哭了,妈妈和我说上幼儿园了不能哭,可是我也想妈妈来接我,我就是忍不住要哭。”

由于生活环境变得陌生、生活规律发生改变,再加上不同的亲子依恋程度,幼儿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初入园的幼儿存在分离焦虑是正常和普遍现象。根据以上类型分析,幼儿存在分离焦虑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陌生环境带来本能的不安全感,二是对于陌生教师的害怕紧张感,三是对家人的依恋行为。

(二)来自家长的影响

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我们还发现,其实有些幼儿的分离焦虑是受家长的影响,很多时候不是幼儿不适应,而是家长的忐忑高于幼儿的焦虑。

1.完全放手型

入园时,城城爸爸把他交到老师手中后,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几分钟后,城城噙着眼泪来问我:“老师,我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为什么他都不在窗户边看看我。”我抱起城城,跟他说:“爸爸看到你没有哭,觉得你是个勇敢的男子汉,所以他很放心。放学时间他肯定会准时来接你。”

2.过度担忧型

小黄和奶奶就住在幼儿园马路对面的小区,上学路上奶奶总是关照这个、叮嘱那个,到幼儿园后还要隔着窗户经过多次的告别后,奶奶才会眼含泪水地离开。有时中途又返回教室偷偷到窗边观察,让情绪稍有平静的小黄再次哭泣。与奶奶交流过后得知,奶奶就怕他不适应,在家也心神不宁。

3.随心所欲型

圆圆的妈妈是全职太太,在家的作息一向比较随意,每天总是睡到自然醒再送女儿上幼儿园。因此,圆圆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来幼儿园。由于在家过度依恋母亲,圆圆到幼儿园后总是大哭大闹。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家长有这样那样的担心纯属正常。他们时常会脑补各种场景:幼儿饿了怎么办?会不会被别人欺负?是否被老师关注?有需求时能否准确表达,教师能否及时满足?而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大人的影响,家长的“分离焦虑”会加重幼儿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从而延长幼儿的入园适应期。

二、基于幼儿需求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教师们也是费尽心思寻求对策。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等等,每天像老母鸡带小鸡一样,精心呵护每个幼儿,但很多时候却难以奏效。仔细分析以往的常规做法,我们发现,大多从成人视角来设计与规划,活动虽然井井有条,但让教师、家长焦头烂额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主要还在于考虑了幼儿的共性特点,却很少去分析幼儿的个性特征。我们尝试着从幼儿需求出发、反思与实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家长的心理与行为上达成共识

1.一次扫码关注,多一些了解

家长在为幼儿报名那天,我们要求家长扫码关注幼儿园公众号,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通过“园所简介”了解幼儿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通过“悦读悦美”了解幼儿园的阅读特色课程,通过“育儿推荐”了解幼儿在园的食谱、育儿保健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近几年我园陆续开办的“童‘绘’日记”“课程专辑”“童‘话’故事”等微信专栏,家长和幼儿可以一起阅读、一起参与,让家长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活动是基于幼儿兴趣和探索需要的,是尊重幼儿的。

2.一次家长会,多一些沟通

小班新生报名结束后,我们会召开家长会,让家长通过近一个暑假的时间,和幼儿一起为入园作相应的准备。家长会上,通过参与式讨论“幼儿入园,我最担心的是什么”,使他们了解到对于幼儿的入园担心是每位家长共存的;通过听取园部对幼儿园情况分析、特色介绍、活动分享,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总体情况;通过幼儿园对幼儿入园及家长提出的温馨提示,让家长信心满满地为幼儿的入园作物质上、心理上的充分准备;通过分班级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与专业。

3.一次小调查,多一些发现

开学前幼儿分班后,各班通过“问卷星”线上专业问卷调查平台向每个家庭进行幼儿情况问卷调查,从而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小名、喜好、习惯等,为入园后更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个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引导家长从更深入更专业的角度分析幼儿的特点。

4.一些小调整,多一些同步

家长会后,家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作息时间有了明确的认识,可以在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调整。我们引导家长以卡通形式和幼儿一起制作“一日作息时间表”并遵照执行,在体现参与感的同时,也帮助幼儿有一个清晰的入园、离园概念,增强仪式感,幼儿就能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避免“早晨起不来”“午觉睡不着”等情况。我们还引导家长在家每天与幼儿有一段亲子阅读时光,读一本幼儿爱看的图书、讲一个幼儿爱听的故事,帮助幼儿对幼儿园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二)班级环境的创设上营造“家”的感觉

1.准备一些熟悉的音乐

通过“问卷星”调查,我们了解到班内很多幼儿喜欢一些动画片主题曲,如《海底小纵队》主题曲《海底小纵队》,《汪汪队》主题曲《汪汪队立大功》,《小猪佩奇》主题曲《小猪佩奇》等;有一些商场、超市、游乐场等场所经常播放的舒缓轻快的音乐,如《棉花糖》《彩虹的约定》《你笑起来真好看》等,在每天幼儿入园、游戏、用餐、离园等时间段通过循环或幼儿点播的方式进行播放,幼儿跟着边唱边跳,情绪得以稳定。

2.布置一些互动性墙饰

开学初,我们请每个幼儿带1~2张与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布置成“我的家”的主题墙饰,让幼儿随时介绍一下照片上的成员,讲一讲照片上的故事,想家人时和爸爸妈妈说说话等,让幼儿时时感受到家人就在身边。另外,我们还布置了“我的心情墙”,让幼儿每天根据自己在园的情况插入哭脸娃娃与笑脸娃娃,并适时提醒哭闹的幼儿明天要争取插一个笑脸娃娃;布置的“我喝了几杯水”,在老师的提醒与带领下,每位幼儿喝完一杯水就去墙饰的绳索上夹一个喜欢的夹子,一方面提醒幼儿定时喝水,另一方面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幼儿吃完饭后,我们引导幼儿在“今天我光盘”墙饰上点亮小灯,幼儿兴趣极浓。在儿童本位的主导下,墙饰不再只是摆设,而是极具操作性,体现幼儿富有趣味的参与。

3.创设一些趣味性区域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班级内创设多个游戏区,如5~6个娃娃家,以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求。玩具区里,让每个幼儿将家中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可以一人玩,也可以和伙伴分享玩。阅读区里,一方面由教师提供与“我上幼儿园”课程主题相关的图书,另一方面让幼儿自带喜欢的图书,满足幼儿玩熟悉的玩具、看熟悉的图书的兴趣,更好地减缓焦虑。

(三)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上体现趣味互动

1.一次亲子活动,增进一些认识

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上门家访的方式已不再是主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我们组织了一次别样的户外亲子活动,以增进家长与教师、幼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认识。在离我们幼儿园200米处有一个口袋公园,是我们幼儿园服务区的幼儿常去散步玩耍之地,我们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开学前一周开展了一次公园亲子活动,每个家庭由幼儿带一本喜欢的图书、带一件喜欢的玩具,和一些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互动游戏、分享玩具、互换图书,在口袋公园的滑梯、跷跷板等器械上,幼儿们结伴游戏,增加了教师对幼儿的个体关注,家长也多了与教师单独交流的机会。

2.一个自主式问好,拉近一些距离

开学前,我们在班级门口创设了一块“问好”墙,上面画着不同的问好方式,有拥抱、握手、击掌、碰拳。每天,每名幼儿来园时,教师在门口提示幼儿看墙饰图,自己选择一种方式与老师问好。一些哭闹的幼儿往往马上进入情境,用游戏的方式问好。一周后,在墙饰上我们又根据幼儿的要求增加了问好方式,如鞠躬、碰臀。趣味性的问好方式不仅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更是幼儿一日愉悦情绪的良好开端。

3.一次次绘本阅读,多一些兴趣

运用绘本教学对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班级里我们提供了与课程主题高度相关的绘本,我们还鼓励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绘本来园。每天的午餐、午睡前是我们的美好阅读时光,教师讲幼儿听,有时讲教师推荐的,有时讲幼儿自选的。如《我爱幼儿园》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生活;《你好,幼儿园》减轻幼儿对离开妈妈的恐惧和焦虑;《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帮助幼儿知道需要有正确的如厕习惯;《大卫上学去》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调皮可爱的自己;《我妈妈》引起幼儿对妈妈的强烈共鸣。游戏时间,幼儿也常会去阅读区自己翻阅。幼儿在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等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中产生共鸣,激发起阅读兴趣的同时,逐渐感受到幼儿园也是有趣的、丰富多彩的。

4.一个个大带小活动,多一些陪伴

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规则,大多数幼儿都会焦虑不安,教师也是忙得团团转。开学第一天,我们让大班幼儿到小班“认领”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想家人的时候,讲个故事哄一哄,做个手工玩一玩;口渴、饥饿的时候,带着取水喝,陪着吃点心;户外散步时,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介绍幼儿园,一起做游戏……有了哥哥姐姐的陪伴,就像亲人在身边一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入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对幼儿来说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断奶”的经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老话题,方式与策略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都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个体需求,用积极的情绪带动幼儿,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幼儿,在心理和生活上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开启美好的幼儿园生活。

猜你喜欢

墙饰入园小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墙饰教育的有效策略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墙饰设计的探索
幼儿园墙饰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如何科学设计幼儿园墙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