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我的父辈》国庆三部曲乘风破浪

2021-10-12崔聪慧

中国银幕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吴京父辈跨界

国庆档如约而至,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个档期被称为“吴京打吴京”,“黄轩打黄轩”,“欧豪打欧豪”……因为《长津湖》与《我和我的父辈》较多重复的演员出现,甚至两部戏里,吴京都穿着军装,让很多观众一时分不清到底谁是谁。更有趣的是,两部戏中,吴京与青年演员都有密切合作,上一秒易烊千玺是兄弟,下一秒吴京在《我和我的父辈》中,则有了个吴磊扮演的儿子。而章子怡所执导的篇章《诗》,则是讲述老一辈航天人的故事,与时下如火如荼的中国太空出征,交相辉映,倒是十分贴合时事;徐峥则又一次回到上海的弄堂里,与“冬冬”韩昊霖、小美再聚,似乎要打造出一个“80年代弄堂宇宙”;沈腾终于向电影导演的位置发起冲击,保驾护航的是整个“麻花天团”!

《我和我的父辈》以系列前两部作品为其奠基,既有熟悉且喜爱该风格的基础观众,也有正能量话题,亦有群星的参与。创作围绕影片形成了“坚守”与“创新”的双面解读,这也是系列影片的灵魂,让《我和我的父辈》更为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坚守·内外兼修

格式统一 文本更成熟

名导汇聚命题创作,群星演绎拼盘单元剧——这是众人对“国庆三部曲”的第一印象,从庆祝建国70周年的7个导演的7个新中国瞬间开始,到5组喜剧导演5个地域的5个关于脱贫小康的故事,再到如今4个跨界导演4个时代的父辈传承,《父辈》很好地“坚守”了影片最具代表性的基础形式,甚至在片名上,也“一脉相承”。然而,对于这个系列来说,统一格式是最简单的“坚守”。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总制片人傅若清,也是《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背后的操盘手之一,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把《祖国》的成功,归于影片打造了主旋律创作的新范式——在主旋律影片以商业类型包裹家国主题的成功范式之后,《祖国》确实打开了主旋律影片创作的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将观众的注意力从视觉特效转移到情感共鸣,以最接地气的剧情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影片价值观、情感、信念传递给每一个感同身受的观众心里。”

《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这一创作模式,仍旧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到了第三部,这一系列的核心创作方式被顺理成章地保留了。只是两年后,在日新月异的电影创作领域,《祖国》被视为“创新与突破”的创作模式,是“越来越成熟”还是“不再新鲜”?显然,《我和我的父辈》是前者,从四个故事的完整性来说,《父辈》迈出了很大一步。《我和我的祖国》呈现的大多是故事片段,截取的是共和国历史的某个瞬间;《我和我的家乡》是完整的情节,开始有故事推进,《我和我的父辈》则是三部中最具故事完整性的一部,每个故事几乎长达40分钟,有人物成长、剧情起伏,不夸张地说,四个故事只需填充细节,便可“单独成片”。如果前两部影片总给人“集锦”的感觉,那么到了这一部则完全不再片段化、短片化,人物更为立体、情感更为细腻深厚,少了“讨巧”的设定,多了扎实的文本,整体给人“厚实”许多的感觉。

主题延续 精髓仍保留

除了文本呈现方式,《我和我的父辈》在系列主题上的定位也“传承”了前两部——从国家、家乡,再到家庭,依次缩小范畴,但核心内容却仍旧不变,以个人际遇反映时代变迁,以人物命运照射家国命运,以人民精神凸显国家精神,以小见大,汇浪成海。如果将《父辈》的主题按照“精神”定义,《乘风》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诗》是“两弹一星精神”,《鸭先知》是改革开放精神;《少年行》是伟大梦想精神,四部影片在主题定义上看似各自不同,内里却十分整齐划一,不仅很好地凸显了故事的“时代性”,也浓缩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而国庆三部曲除了格式上、表达上、主题上的延续,最为核心则是“气质”的延续:三部影片从一而终凝聚的“精气神”,有豪情、有诗意、有元气,不仅将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描画得生动到位,也将细腻入微的人间小爱刻画得有滋有味,整体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士气满满!这是该系列影片的精髓所在,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有任何一部组合短片偏离了该系列的统一气质、调性,对该系列都是“致命打击”,可喜的是《我和我的父辈》不仅没有偏移,更是总结前两部的经验,集“前辈”之所长——《乘风》中的英雄豪情,《诗》中的浪漫情怀,《鸭先知》的幽默风趣,《少年行》中的积极向上,都自然而然地融汇在了三部曲之中,有机地为这一系列,落下完美的一笔。

创新·跨界破界

跨界导演 带来新鲜感

就如文章开始描述,部分观众认为这一系列拍摄到第三部,观众似乎已经“烂熟于心”,难以勾起观影欲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影片立项之初,就在熟悉的格式下给人另一种期待:它不再是“名导坐镇”,而是“演员跨界执导”,且每一部都是导演兼顾导与演双重身份。当自导自演,甚至自编在电影界都不再新鲜的时候,《父辈》凑齐四个演员跨界做导演,却尤其引人注目,一则是演员本身自带的名气效应,另外则是“以质取胜”,且不说凑齐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四位在中国电影圈名声大噪的演员多么难得,单从他们作为演员成绩来看,几乎都是“刷纪录”般的存在,简而言之,他们的“跨界”看起来更靠谱。

吴京作为创造过诸多票房纪录的电影创作者,实际上其身份已经不是单纯的演员了,经过《战狼》系列的洗礼,他已经是十分成熟且有自己想法与风格的导演。他所执导的《乘风》篇章,很好地“利用”了他拍摄战争和动作戏的长处,还罕见地讲起了细腻温情的父爱。而对于整个系列来说,《乘风》在场面表现力上,突破了剧情为主的文本范式,将场面与剧情并重,相辅相成。作为《我和我的父辈》中第一个登场的作品,气势恢宏,让观众精神为之一振!

而徐峥也凭借诸多佳作,成功跨界。对于观众来说,吴京与徐峥的作品,大可以放心,事实也证明,《乘风》与《鸭先知》达到了观众预期,甚至超过观众期待。《父辈》给人最大的惊喜,在于章子怡和沈腾。作为从未拍摄过电影的两位“真·跨界”导演,他们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气质干练且文艺片出身的章子怡,以一首向航天科研前辈致敬的诗打开格局,浪漫之中又蕴藏力量,催人泪下也充满诗意;沈腾将个人喜剧风格放大做强,荒诞中充满童趣,天真中又带点可爱。

时空破局 视野更开阔

《我和我的祖国》集七位导演之力时,很是偶然。这原本是想为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创作影片的构思,但是却错过时机未能实现,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想法被原封不动地平移过来——这也是《祖国》总导演陈凯歌所说的“临时起意”。《祖国》的构思十分简单,缘由是因为“没时间去多想”,在还未想到怎么勾连起七个故事的时候,导演们就已经投入了拍摄,“时间为轴”与“新中国瞬间”是他们仅有的联系,然而依托于导演的扎实功底,七个故事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和我的家乡》将“时间”概念转变为了“地域”,东南西北中,仍旧简单易懂,并创意性将故事都拍成了喜剧,同样获得了观众喜爱。但是到了《父辈》,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并未令其局限,反而令其回归起点,打破时空限制——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起来的民族精神,丰富而深厚,其蕴含的力量足以冲破时空枷锁,甚至向未来延伸。如《少年行》中大胆充满科幻色彩的时空构建:一个从2050年穿越而来的机器人,与现代的小朋友来了一次“跨时空互动”。

作为一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影片,《我和我的父辈》的内容也在其他献礼片严肃庄重的主题下显得清新。它对“建党”的理解并未停留在“伟大历史节点”上,而是从历史事件本身,去挖掘它背后的精神,并且重新构建。建党百年也是精神延续与传承的百年,是我们向革命先驱与后继建设者学习的契机,以此《我和我的父輩》将故事落脚点放在了“父辈”,视野更加开阔。

如果说《我和我的父辈》是“国庆三部曲”的终章,无疑完美地画下了句号,当然倘若后续还有第四部、第五部,那么《父辈》也是其中优秀的续篇,借用《父辈》宣传中常说的“传承”,希望这一系列影片发挥好“传承的力量”,一直乘风破浪!(文 崔聪慧)

猜你喜欢

吴京父辈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吴京的雪中送炭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吴京的雪中送炭
吴京:喝晕了拍了《流浪地球》
吴京PTSD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尊敬父辈
两只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