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索

2021-10-12邢永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摘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迎来发展的好机遇。作为承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灵活地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与质量。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教育挑战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34-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学德育教育与大学德育教育有效衔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S〔2018〕GHBBK076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与大众的互动性更强。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各种各样新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因此面临着挑战。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当下值得深入探讨、实践的课题,希望本次分析可以为高校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提供参考。

二、当前0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外来文化泛滥,对一些大学生的意志、情感、思维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00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善于思考问题,更喜欢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一群有想法便会积极付诸行动的青年群体。但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信息量庞杂,而其中不健康、有误导性的信息不在少数,大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辨识能力,长期接触这类信息,将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对成长造成严重后果。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游戏、虚拟世界成了其生活的一部分,导致其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学习、工作、事业的追求,大部分学生更加侧重于自身的需求以及利益[1]。同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趋向商品化特征,使得大学生思维更加平面化、视觉化,也产生了更多娱乐化心态。这种娱乐化心态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思考能力弱化、审美水平平庸化等。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教育方式多样化

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以往思政教育的局限,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引入新媒体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效果,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微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微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借助微博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美丑。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及时获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情况,并从中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

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推出,将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以微视频、微课等方式,带领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接受文化和思想的洗礼[2]。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快速传播、覆盖范围大,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元。与以往传统思政教育相比,引入新媒体后的思政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分享给更多学生,也可以利用微课堂,以多样的方式传递有关思政教育内容。

由外,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及时将思政教育内容分享给学生,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接受教育主动性增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已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状态,转变为更加主动获取思政教育内容。

大学生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3],再加上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如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展开思政教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能促进大学生主动接触思政内容。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的多种形式,思政教育内容短小精炼,学生可以参与评论、转发,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且碎片化、片段式的传播内容更符合大学生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手机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迎合这一趋势,利用新媒体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升级,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全新动力,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教育获得精神体验,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多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对此,下文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推动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够充分

虽然新媒体为大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多种渠道,也打通了教师教学渠道,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很多高校开始积极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突出了校园特色,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没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程度较低。首先,新媒体平台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大学生对平台缺乏兴趣,参与度不足。例如,部分学生成了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僵尸粉”。其次,一些高校新媒体并未专门设置思政教育板块,虽有专人运作,但并没有系统的发布时间,内容发布断断续续的,导致教育效果被弱化。最后,当前高校新媒体发布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形式缺乏创意,创作能力明显不足。新媒体运作者仅仅是将其他内容粘贴复制,严重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大學生。

(二)新媒体不良信息误导学生

虽然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信息自由性更强,但也正因为如此,个人、团体都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发布者、发声者。而网络环境也更加复杂,网络上不只有积极的内容,也有负面的内容,而一些扭曲、恶意的思想及不良信息等,将会直接误导、危害大学生。再加上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分辨能力不足,面对新媒体背景下大量繁杂的信息时,很难及时正确地辨析。而这些不良的信息非常容易侵蚀大学生思想,进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

(三)过度依赖新媒体与社会脱节

新媒体平台、智能手机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但也导致部分人对此产生了依赖。而大学生群体中有些人自控能力弱,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由此导致其认知理念、判断标准受到影响,与现实社会脱节,当遭遇失败或者挫折时,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了正义、情操高尚,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落实,这对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挫败感[5]。这说明,过度依赖新媒体开展教育的方式,也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会影响教育效果,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五、思政教育突破瓶颈束缚实现创新发展策略

通过上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希望高校重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心理、思想上的建设,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促进其自身心理健康发展。

(一)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发挥出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由上文可知,新媒体传播主体存在多元化和虚拟性、传播内容存在丰富性、传播方式存在自主性,这必然会给一些不良内容的传播提供机会,传播一旦失控就会导致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受到干扰。这对于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鉴于此,高校应当加强培养大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客观看待和分析问题,这也是高校开展新媒体价值教育的重点内容,还要让学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准确将隐含价值提取出来,并明确解析。

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这就要求家长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注重提升自身新媒体知识以及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启发孩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到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多面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培养孩子良好的新媒体行为。

此外,要积极提升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避免出现两种极端。其一,完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永远是网络无法取代的,其具备一定的教育优势。如今,网络交流日渐普及化,传统教育方式是连接网络与现实、连接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其二,盲目借鉴国外發达新媒体技术,照搬照抄西方德育模式。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国情、学生学情,推出符合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的内容。

(二)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政教育手段

首先,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以及辅导员,很多都在微博、大学生在线等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博客所呈现的内容较为枯燥,很难吸引大学生,同时,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博客更新速度较慢,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导致学生缺乏了解和兴趣。针对此种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高对博客的重视度,注重对内容的创建,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与此同时,在加强对博客内容的监控,避免出现偏离主流价值的思想观念影响大学生。而思政工作者,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当发现学生思想偏移时,要及时引导、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回归思想正轨。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要结合教师以及辅导员的经历、兴趣等,建立博客群,及时将最新内容转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的关注度。

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BBS系统(电子布告栏系统)作用,借助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机会和足够大的交流空间。对此,高校应当注重培养有正能量思想的领导者,做好舆论导向工作。高校可以从教师、辅导员群体入手,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情操、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让其成为舆论的正确引导者,并在关键时刻,针对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对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要利用正确的观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大学生消除不良思想,回归主流。

最后,高校要积极迎合大学生的兴趣,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借助视频、语音、图像等方式,打造出有趣味的思政教育内容,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展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期间,利用微信提醒学生返校时间、假期安全出行等;利用手机短信,为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信息;收集学生资料,获取每个学生的生日,并制定生日提醒,在学生生日时为其送上生日祝福等。这不仅能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能转化思政教育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管控学生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坚决抵制低俗、虚假信息的传播,加强文明手机文化建设。

(三)有机融合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

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应当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课内外教育优势。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与学生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发挥BBS优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除了与学生建立联系外,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也应当进行合作和交流,及时通过新媒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而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后,教师可再选择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而构建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新路线,通过线上线下“两手抓”,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发挥好引领主流价值的作用。

(四)加强新媒体文明建设

当代大学生很少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绝大部分都从网上获取。但虚拟世界中,大学生自身是非判断能力不足,非常容易被外来不良文化、极端文化影响,继而动摇政治立场,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伤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去不良影响。对此,高校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新媒体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在网络阵地中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针对破坏国家统一、校园和谐的言行,坚决抵制,还校园一个清净的新媒体环境,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6]。

六、结语

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既有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通过本文的相关分析,希望高校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到新媒体时代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抓住机遇,敢于挑战。同时,积极迎合、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带来的教育优势,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利用新媒体丰富思政教育手段,有机融合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加强新媒体文明建设,让新媒体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机遇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56(15):188-189.

[2] 舒文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青年时代,2020,12(03):179-180.

[3] 何辉.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J].科技风,2020(18):279,282.

[4] 刘彦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82-183.

[5] 晏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6(05):130-131,134.

[6] 王倩婷.试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12(08):111-112.

作者简介:邢永祥(1978—),男,甘肃定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