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2021-10-12段婧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随着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被不断颠覆,无形之中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为职业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从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路径,旨在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29-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培育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B201938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在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1]。作为互联网的“土著居民”,大学生已然成为使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尤其在开放、包容的经济格局和宽松的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的经济业态和新职业类型快速产生和发展,势必会对浸润其中的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等产生重要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针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

在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上,先根据个别访谈情况大致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调查问卷共26题,内容涵盖基本情况、职业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评价、对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新职业的认知等方面,了解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呈现出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表现。

(一)过于重视自我价值,集体主义淡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日益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更加崇尚个体的自由、独立的人格和自我价值,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上,却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大学生职业选择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时,有近30%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兴趣和发展机会;有74.87%的调查对象都希望在大城市工作,仅有3.44%的大学生愿意到基层和边远地区。这显然与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就业、贡献力量的导向背道而驰。

(二)功利化趋向明显,奉献精神不足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对于物质水平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面对选择时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在求职选择中,53.17%的调查对象将工作收入作为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84.13%的大学生希望自身薪资在5000元以上,有74.87%的调查对象希望在大城市找到工作。这些数据说明部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对职业赋予的经济收入和地位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面临个人选择和社会需求时,往往遵从个人现实的经济利益,积极主动付出的奉献精神不足。

(三)追求短期职业价值目标,社会责任感缺失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巨大,然而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虽然能认识到这种压力,但却依然坚持选择那些稳定安逸、工资报酬较高的工作,于是近些年“有业不就”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88.89%的调查对象都表示“尊重个人选择”。可见,大學生在进行求职选择时,短期内优越的经济收入等条件对其吸引力较大,其往往追求短期职业价值目标,较少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社会责任感缺失。

(四)刻意追求稳定,回避压力和变化

尽管新媒体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带来了多种选择,但追求稳定、回避压力和变化依然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调查中,53.97%的大学生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比较重要,41%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工作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稳定性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已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可见,本土文化和父辈传统职业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较深,其体现出回避压力和变化的倾向,更加注重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反思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观念有待肃清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着过于重视自我价值、集体主义淡薄、功利化趋向明显、奉献精神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当代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往往空有一番热情和决心,但缺少对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方位认知,职业目标和理想模糊,于是在择业的过程中较为盲目,甚至陷入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之中。二是大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不足。在个人的求职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更多考虑个人的需要,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感意识淡薄。三是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够全面。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因为在大学期间对自身能力缺乏系统和全面认识的渠道,无法通过全方位的锻炼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而导致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二)学校:高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领有待加强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说高校普遍开设了涉及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但侧重于职业规划、面试礼仪、简历制作这类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明显不够。加之学校教育课程往往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方法,个性化的价值观引导不够。有的学校课程内容陈旧,有的就业指导课则缺乏指导,流于形式,教师、辅导员、各部门往往各司其职、缺乏合力,这些都导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停留在说教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并没有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三)家庭: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指引有待提升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最初的成长环境,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无疑会对其职业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父母的职业期待也会直接影响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有的家长会要求子女延续自己的职业理想,甚至在职业理想上与孩子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无疑会对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造成影响。

(四)社会:复杂环境与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必然受到社会存在即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裹挟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外来文化的冲击,都会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不容小觑的消极影响。虽然新媒体的发展在为大学生提供大量择业信息和机遇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职业信息的不对称和虚假信息充斥招聘平台的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干扰。另外,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得不为了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放弃“诗和远方”,在现实的压力面前失去创造力,放弃自身的价值追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路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仁爱友善的理念,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并将其精髓内核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念,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指导教育相统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既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也要通过职业指导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努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

3.坚持全员教育与个性化指导相统一。大学生作为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和主体,要充分尊重其个体差异,对普遍存在的考研还是工作、留在大城市还是生源地工作等共性问题,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等辐射面较广的全员教育方式进行;对一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特殊问题,则需要根据个人专业、兴趣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大学生定位人生目标,激发潜能,走全面发展的道路。

4.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渠道加强对职业价值观相关理论内容的学习,用理论培育助推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体验将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感想认识内化为理性的价值认同,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指导行为实践。

(二)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1.发挥新媒体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舆论导向作用。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习惯,影响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建构,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面舆论引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肃清虚假信息,营造清朗的信息环境。二要加强校园新媒体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三是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在新媒体环境里,有不少“吃瓜群众”和看客,他们就像是“沉默的螺旋”,而“意见领袖”的观点和言论会影响这些普通民众的看法甚至是事态走向。因此,要大力培养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辅导员群体和优秀学生干部来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占领舆论高地,走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其平等交流,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逐渐引领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2.调动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是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必须充分考虑本人的实际情况,调动和激发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使职业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

一是要通过课程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内容。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辩证看待媒介信息和内容,不断提高面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充分利用网络优秀信息资源为自身服务。

3.发挥高校在職业价值观教育上的主导作用。高校是开展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场所,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一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其融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二是要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三全育人”。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各类教育者的联系,整合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新媒体等多种平台,加强学院、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组织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形成育人合力,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全员、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去。三是要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环节。将理论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与榜样熏陶式的隐性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抓好课堂主阵地,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活动情境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等实践体验过程中不断习得、顿悟,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明确家庭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基础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家校沟通合作,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育人合力。

作为家长,一是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做到自我审视、与时俱进,不断引导子女在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是要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示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示范,能让子女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引导他们澄清内心想法,客观分析现实条件,从而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5.发挥社会环境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保障作用。受社会思潮、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尤其是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和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干扰。因此,必须肃清新媒体信息空间,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创造清朗畅通的职业信息环境。政府要努力打造清朗畅通的职业信息环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起职业信息搜索和推送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有效信息的畅通无阻。同时加强监管,打造清朗通畅的职业信息空间。二是要提供就业支持和保障。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科学、系统、完善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并积极促进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应贯穿大学生技能培训、公平就业、失业救助等各个阶段,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就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应当包括规范的考察、监管、服务等多个环节[2]。这样能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其从国家的需求出发,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有切实了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做到精准滴管、对症下药,充分发挥新媒体、家庭、学校、学生和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才能不断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引领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2021-02-03.

[2] 颜文娟.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段婧(198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